《戚林八音》闽东语戚林八音平话字Chék-lìng-báik-ĭng)是著名的福州韵书,刊行于十九世纪的福州,收录十万余字福州语音,是研究闽语闽东片音韵学的重要文献。

事实速览 戚林八音, 作者 ...
戚林八音
《戚林八音》字韵书篇章
作者晋安
类型文学作品[*]
语言文字:汉字
成书年代大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
发行信息
保存状态卷数:8卷
出版地点中国
关闭

方音三十六字母与一字调出四声、十五声具载。[1]

历史

《戚林八音》是两部著作的合订本:[2]

  • 《戚参将八音字义便览》(Chék Chăng-cióng Báik Ĭng Cê-ngiê Biêng-lāng
  • 《太史林碧山先生珠玉同声》(Tái-sṳ̄ Lìng Pék-săng Sĭng-săng Ciŏ-ngṳ̆k Dùng-sĭng

根据传统说法,1562年,嘉靖年间,戚继光率军进入福建抵御退倭寇,之后完成《戚参将八音字义便览》。康熙时,精简改订戚本,而有《太史林碧山先生珠玉同声》[2]。二书的合订本由福州人晋安汇辑于1749年并作序[1],福州话则以《八音》做为轨范[1],迄今已流行二百五十余年。现存最古版本《戚林八音合订》是乾隆间学海堂木刻版。而流传最广、屡次翻印的版本为1912年初版的《民国适用改良戚林八音合订》,校订了旧本中的一些错误,再增加一些常用字。[2]闽侯县亦有一册1840年出版的集新堂藏板本[3]

关于戚林二书的真实作者,目前尚未有明确的考证。戚继光是山东人,不太可能作福建话韵书,在官方记载中也未提及戚继光作《戚林八音》之类[4]:12罗常培和其他学者认为《戚本》是由陈第所写或所编[4]:12,但《戚本》与陈第的已知作品间存在不少差异[4]:23–25。林碧山是闽侯县人,通过1688年科举后在河北短暂当过几年官,但并无记载表明林碧山发表过任何学术作品[4]:27

《戚本》之编辑者署名“三山蔡士泮开璧氏”。《林本》之编辑者署名“闽中藤山陈他也人氏”。《戚本》可能由蔡士泮所写,但其他信息不明[5]:360[4]:25–26。蔡陈二人真实姓名身世,至今也未知。在《合订本》之前,戚林二书是以抄本来传录。从《合订本》开始才有版刻刊行。而晋安汇辑过程中校正了那些事项,也无法考证。[2][5]:360[4]:28

声调与首字母及押韵

声调

《八音》将福州话分为八个声调:(1) 上平、(2) 上上、(3) 上去、(4) 上入、(5) 下平、(6) 下上、(7) 下去、(8) 下入。《戚林八音》就得名于此八个声调。

现代福州话中,上声实际上无法区分阴阳。因此现代福州话只有七个声调(故此又称做“八声七调”)。

声母

更多信息 柳, 邊 ...
L Biĕng G Ké̤ṳ Dĭ
Liu³³ Bieng⁵⁵ Giu⁵³ Ke²¹³ Di³³
[l] [p] [k] [kʰ] [t]
Pŏ̤ Tă Ceng Nĭk Sì
Po⁵⁵ Ta⁵⁵ Zeing⁵⁵ Ni⁵ Si⁵³
[pʰ] [tʰ] [ts] [n] [s]
Eng Mùng Ngṳ́ Chók Hŭi
eing⁵⁵ Moung⁵ Ngy³³ Couk²⁴ Hi³³
Ø [m] [ŋ] [tsʰ] [h]
Cṳ̄ng ṳ̄ Gŭng
  • 福州平话罗马字
  • 福州话拼音方案
  • 国际音标
关闭

除了现代福州城内话显著的[n][l]不分,其余福州话声母结构基本与《戚林八音》时代相同。

韵母

《戚林八音》中还记录了用当时福州话全部33个韵母写就的词[5]:360[4]:43–45。(“金”“梅”“遮”为冗字。)

更多信息 春, 花 ...
 
Chŭng H Hiŏng   Ch Săng Kăi
Cung
oung
Hua Hyong   Ciu Sang Kai
[uŋ/uk] [ua/uaʔ] [ioŋ/iok]   [iu] [aŋ/ak] [ai]
Gă Bĭng Huăng Gŏ Sṳ̆ Gĭng Buŏi
Ga Bing
eing
Huang Go
oo
Sy
eoy
Ging
eing
Bui
[a/aʔ] [iŋ/ik] [uaŋ/uak] [o/oʔ] [y] [uoi]
Gŭ Dĕng Guŏng Hŭi Siĕu Ngṳ̀ng Ggŏng
Gu
ou
Deing
aing
Guong Hui Siu Ngyng
eoyng
Goung
ooung
[u/uʔ] [ɛŋ/ɛk] [uoŋ/uok] [ui] [ieu] [yŋ/yk] [oŋ/ok]
  西
Cĭ Dĕ̤ng Gău   G Să G
Zi
ei
Deoyng
ooyng
Gau   Guo Se
a
Gyo
[i] [øŋ/øk] [au]   [uo/uoʔ] [ɛ/ɛʔ] [io/ioʔ]
G Siăng Chŏi Chĕ̤ Tiĕng
Gie Siang Ceoyng
ooy
Ceo
oo
Tieng
[ie/ieʔ] [iaŋ/iak] [ɔy] [œ/œʔ] [ieŋ/iek]
K Muòi Uăi C Gĕu
Kia Mui Uai Zia Geu
au
[ia/iaʔ] [uai] [ɛu]
  • 福州平话罗马字
  • 福州话拼音方案
  • 国际音标
关闭

过去几个世纪,福州话韵母发生了3个主要变化。

  1. 松紧韵母,上去、上入、下去字在特定环境下转化为其松韵形式。
  2. [iu][ieu]合流、[ui][uoi]合流。
  3. 入声韵尾[-k][-ʔ]混淆。

在早期福州话研究中的地位

数个世纪中,《戚林八音》都被当地人用作福州话的权威参考。它还极大促进了福州早期西方传教士学习、研究福州话。[4]:213–214 美国循道宗传教士怀德出版了西方第一部研究福州话的研究。[4]:215对《戚林八音》,他写道:

《戚林八音》所用的声韵系统,形成了(与声调符号一起)一套完整的福州话字母表。它们被传教士们用得如此频繁,主要用在书写口语词句上,以完成他们自己的研究。《福音书》已有三本通过这种方式翻译完。

——M.C. White[6]:354

为得到比用反切和汉字更简洁的表示声韵母的系统,怀德模仿英语语言学家威廉·琼斯表示印度、太平洋和北美洲语言的方法,用拉丁字母将所有声韵母都拼写了出来。[6]:356 因此他也完成了福州话最早的转写工作。 14声母(零声母未写)与9个元音是:[6]:355–356[4]:217

  • 辅音:ch, ch', h, k, k', l, m, n, ng, p, p', s, t, t'
  • 元音:a, e, è, ë, i, o, ò, u, ü

怀德的转写后来被一代代学者们不断修正,标准化后即是平话字

  • 辅音:c, ch, h, g, k, l, m, n, ng, b, p, s, d, t
  • 元音:a, a̤, e, e̤, i, o, o̤, u, ṳ

注释

参考文献

参阅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