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武天皇舒明天皇第三子,天智天皇(中大兄皇子)胞弟,参加大化革新,天智天皇即位后被立为皇太弟,但兄弟之间因皇位继嗣问题似不圆满。天智天皇崩后,大海人皇子遂避难于吉野,但与大友皇子(弘文天皇)之间為爭奪皇位,爆发了壬申之乱,大海人皇子以东国为基地,在内乱中取得胜利,翌年继位于飞鸟净御原宫
天智天皇母為皇极天皇(重祚为齐明天皇),舅為孝德天皇。名為葛城(日语:葛城皇子/かづらきのおうじ Kadzuraki no ōji),亦稱中大兄皇子(日语:中大兄皇子/なかのおおえのおうじ Nakanoooe no ōji)。天智天皇以皇子身分為孝德朝、齊明朝时期日本实际统治者,推行政治、经济改革。
大宝律令《大寶律令》,為日本飛鳥時代和奈良時代的律令,於文武天皇大宝元年(西元701年)制定,包括律六卷、令十一卷,由刑部親王(日语:忍壁皇子)、藤原不比等、粟田真人、下毛野古麻呂等人編纂。 《大寶律令》參考唐朝律令,將日本自7世紀大化革新以來的《近江令》、《飛鳥淨御原令》等制度與法規修正補訂成完備的法典。
帝紀 (日本皇室家譜)《帝紀》(日语:ていき)乃天武天皇10年(681年)天智天皇之二子川島皇子、忍壁皇子(日语:忍壁皇子)奉命編纂之書籍,紀錄皇室家譜、代代口耳相傳之事蹟等內容,惟目前已佚散不傳。 年僅28歲、博聞強記的稗田阿禮能口誦《帝紀》、《舊辭》,故太安萬侶奉元明天皇之命紀錄成《古事記》一書。本來此書內容應為皇統系譜,但時至今日卻出現許多歧見:
草壁皇子壁皇子、大津皇子、高市皇子、川島皇子、忍壁皇子、施基皇子等人,要求他們發誓以後不會為了皇位而有所爭奪,這件事史稱為「吉野盟約(日语:吉野の盟約)」。後來在681年時,正式立草壁皇子為皇太子。 686年時,天武天皇過世,皇后便代為執政,但這時候卻發生了大津皇子叛變之事。皇后為了要鞏固草壁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