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国防军(德语:Wehrmacht;直译:防御部队[注 1])通称纳粹德军,是1935年—1945年纳粹德国的武装部队,军种包括陆军、海军和空军,纳粹党党卫队的党卫军部队实际上亦隶属国防军指挥。
此条目翻译品质不佳。 (2016年1月15日) |
此条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2022年5月22日) |
此条目目前正依照其他维基百科上的内容进行翻译。 (2017年9月4日) |
早期
一次大战后德国签订了贡比涅停战协定,德意志帝国陆军也改名叫做和平军(Friedensheer)。1919年3月国民议会通过了一项建立一支42万人的叫做“临时国防军”的强大军队的决议。各协约国在5月公布了凡尔赛条约。6月,德国被迫签订该条约,并且该条约对德国军队的规模进行了严格限制:“德国只允许拥有10万人的军队”。其中海军最多只能有15,000人,舰队最多只能有6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12艘驱逐舰。同时潜艇、战车和重型火炮被禁止使用,连原有的空军也被取消。1921年3月23日新的德国国防军成立。 但在1922年签署的拉巴洛条约中,明确德国可在苏联训练战车和空军;德国的化学武器研究和制造同样可在苏联进行。结果大约300名德国飞行员在利佩茨克的战斗机飞行员学校接受了训练;战车在喀山的喀马坦克学校训练,而毒气则在萨拉托夫希哈内被开发。
在保罗·冯·兴登堡总统于1934年8月2日去世后,希特勒接管了魏玛共和国总统办公室,并因此成为了军队总司令。所有德国武装部队的军官与士兵都必须对希特勒个人宣誓效忠于元首,即希特勒的称号。到1935年德国公开藐视凡尔赛条约中列出的军事限制条款,而征兵制度也在1935年3月16日被重新恢复。
尽管常备军规模被条约限制在10万人,但每年都会有与这个数字相同规模的一群新征召兵接受训练。 征兵制度引入了德意志国防军这个名字,所以不仅1935年3月16日可以被视为它的建立之日,整个德意志国防军的组织与权力机关都可以被视作纳粹的创造,而与它的统帅部的政治立场无关(然而他们全部向希特勒进行了同样的效忠宣誓)。国防军的标志是铁十字,其在一战后期,即从1918年3月及4月开始,就被用作空军与坦克标志的简化版本(被称为“Balkenkreuz”或“横梁十字”)。1935年10月15日德意志国防军的存在得到了纳粹德国官方的证实和承认。
二战
德国陆军进一步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斗理念,将陆军(Heer)与空军 (Luftwaffe)的优势整合为联合武装部队。结合了如包围与歼灭战的传统战争手段,德军在二战的第1年完成了许多如闪电般的速战速决,使得外国新闻工作者为他们所目睹之景象创造出了一个新的名词“闪电战”。德国陆军加入战争时仅有小部分完成了机械化改造:整场战争中步兵维持着90%的徒步率,而炮兵基本是用马匹运送。机械化部队在战争开端收到了世界新闻界的大量关注,被认为是入侵波兰(1939年9月)、挪威与丹麦(1940年4月)、比利时、法国与低地国家(1940年5月)、南斯拉夫与希腊(1941年4月)和德苏战争初期(1941 年6月)胜利的原因。
在希特勒和意大利于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向美国宣战后,德国与其他轴心国成员发现自己卷入了和几个主要工业大国的战争,而德国仍处在向战时经济的转型中。德国部队那时战线延伸过长、补给不足,战略上与人数上都处于劣势,加上亚洲盟国大日本帝国又不进攻苏联,在1941至1943年的莫斯科、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战役,北非的突尼斯战役以及库尔斯克会战等一系列决定性战役中均被击败。
德军奉行基于任务的指挥方式(而非基于命令的指挥方式),旨在给予指挥官以更大的自由来应对事件和利用机会。在公众舆论中,德军有时仍然被视为一支高科技军队。然而,尽管现代装备频繁出现在宣传中,但却常常只能以相对小的规模进行使用。这主要是因为德国直到1942到1943年才开始运行战时经济。在东线,只有40%到60%的军队是机械化,而且由于苏联糟糕的天气与交通状况,辎重列车经常依赖马拉拖车,由于同样的原因许多士兵靠步行或骑自行车行军(即所谓的自行车步兵)。
一些历史学家如英国作家、前报纸编辑马克斯·哈斯廷斯认为“:以人比人,德军无疑是二战中最好的战斗力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杂记阐述》一书中,安东尼·埃文斯写道:“德国士兵非常专业、训练有素、进攻凶悍且防守顽强。他们极富适应力,尤其在战争后期装备短缺的时候”。然而他们的正直被其战争罪行抹黑,尤其是在东线犯下的那些罪行。在1941年的莫斯科、北非与斯大林格勒战役前,德军战线过长、战略上居于劣势,从1942到1943年起,则是在持续撤退。其他轴心国成员,尤其是匈牙利与罗马尼亚,和来自其他国家的志愿军团与德军一同战斗。
二战中效力于德国陆军的志愿兵包括了德裔人(没有出生在德国本土,但民族上属于德意志的人)、荷兰人、比利时人、挪威人、瑞典人、芬兰人、捷克人、匈牙利人以及来自波罗的海诸国和巴尔干地区的人。俄国移民以及苏联的变节者组成俄国解放军。来自苏联的非俄国人组成了东方军团(Ostlegionen)。这些部队都受恩斯特·奥古斯特三世的指挥,占约 5% 的德国国防军陆军总司令部下属部队。
由赫尔曼·戈林指挥的德国空军,是德国在战争初期的闪电战(波兰战役、1940年法国战役和1941年巴巴罗萨行动)中取胜的关键。德国空军的主要兵力集中在战斗机和战术轰炸机,例如梅塞施密特Bf-109战斗机和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 飞机与地面部队的配合十分紧密。数量巨大的战斗机可以保障空中优势,而空军轰炸机会集中攻击敌人的指挥联络系统,补给线,仓库和前线支援设施。这令他们迅速赢得了战无不胜的美誉。敌人和敌国人民对此深感恐惧。当德国空军飞机到来时,他们都迅速逃跑。这导致了敌后阵线的疑虑和混乱,空军与闪电装甲师的配合的战无不胜,这使得闪电战更加卓有成效。 但后来随着战争的继续进行,敌人的飞机产量越来越高,质量不断提升。
空军在苏联及诺曼底的前线的地面作战中投放了不少部队。在1940年,空降猎兵(伞兵部队)占领了比利时的重要据点埃本-埃美尔要塞,并参与了入侵挪威行动的空中运输任务,空军的大型空投任务直至空军于克里特岛战役中遭受重大损失后才停止。如同精锐步兵一样,德国第1空降猎兵兵团参与二战中的多项战斗,其中包括惨烈的卡西诺战役、突尼斯战役以及东线的多场关键战事。除此以外空军也组建了一个空降装甲部队,第1空降装甲师团,其主要参与西西里岛战役以及盟军在入侵意大利中的登陆作战雪崩行动。
除了精锐的空降部队以外,空军也组建了野战师团,这些师团都由空军人员所组成。但由于缺乏足够军官以及不愿承担步兵的任务,士气十分低落。在赫尔曼·戈林的指示下,他们的行动局限于较安定地区的防御任务,以腾出部队供前线作战。空军的防空部队也动用了数以千计的少年军人参战。
德国国防军海军在二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德国、英国和后来的苏联争夺大西洋的运输航线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大西洋海战中,最初战绩十分突出的德国潜艇部队,后来由于盟军的技术创新诸如如声纳、雷达等以及密码被破解导致最终战败。而在1935年以前因为国际条约的限制,德国海军大型水面舰艇数量十分地少。袖珍战列舰施佩伯爵将军号以及舍尔将军号只是在战争早期袭击运输船的任务中显得十分重要。而在二战中德国海军只下水过1艘航空母舰齐柏林伯爵号,但其并未参加过战斗。随着俾斯麦号战列舰在1941年沉没,加上德国海军剩余舰艇面临盟军的空中威胁,所有舰船被命令返回德国港口,形成存在舰队,同时在1940年占领的挪威峡湾截获从美国驶向苏联的货船。在巴伦支海战后,卡尔·邓尼茨元帅被任命为海军元帅,下令德国停止了所有大型舰船的建造,转而倾向于大量建造U型潜艇。
二次大战期间,德国国防军是德意志帝国武装部队的指挥机构,并策划了各项军事行动。1941年以后德国国防军陆军总司令部(OKH)成为了德国国防军东线战场事实上的高级指挥机构,指挥除武装亲卫队外的所有部队的战斗行动及战术。而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则负责西线的军事行动。
而地中海战役及北非战役在部分时间是和意大利皇家陆军、意大利皇家海军联合作战,可被视为另一战区。
德意志海军在北大西洋及中大西洋的行动因应其行动范围及远离其他战场亦被视为另一战区。
东线德国国防军的主要战役包括:
- 入侵捷克
- 波兰战役(白色方案):是由纳粹德国、苏联及斯洛伐克联合的军事行动。
- 入侵南斯拉夫及希腊战役(玛莉塔作战)
- 巴巴罗萨行动(苏德战争):是德意志陆军在二战期间最大及阵亡人数最多的战役。这场与苏联红军的战事对欧洲轴心国于二战的战略具最决定性影响,因为苏联及西线英美联军随后皆开始展开反攻,而对苏的东线战场对物资的需求在二战中比其他战场都高。同时东线战场面积之大亦令纳粹德国须将战区分由“北方集团军”、“中央集团军”、“南方集团军”及“挪威军团”四大部队分掌战略策划工作。
- 高加索战役
- 部分在东线的反苏联游击队行动及大部分打击德占区后方反抗部队之行动由武装亲卫队负责。
不过希特勒要求国防军要在其他战场上作战,有时更要同时于3个战区作战,造成资源被摊分得不足,1944年起这样更令到要防御德国本土已变得不可能。
- 假战(“静坐战”)
- 入侵丹麦及挪威的威瑟演习作战
- 西线最大的战斗即1940年的,包含荷兰战役及法国战役的黄色方案(Fall Gelb)。而这个以陆战为主的行动结束后就演变成了两个方面的战斗,一是由德国空军发动不列颠战役攻击英国,另一就是由德国海军针对对英国的物资输送航线进行之战略打击。
- 1944年诺曼底战役后,盟军登陆欧洲大陆,西线战场遂再次燃起战火。
- 德国空军分别在1939年的波兰战役及1940年的法国战役中获得胜利,但在随后的不列颠战役中遭遇失败。而自1941年起至1943年末,德国空军在对抗苏联空军的漫长而血腥的空战中影响了其对抗英国皇家空军的行动。而自1944年夏季起,盟军空军部队在全部3个欧洲战场都占据了优势。在不列颠战役中,德国空军起初是循炸毁英军机场及打摩擦战的早期目标行动,但在战役之中就陷入自身损失比皇家空军还快的困境中。虽然发起战争时德军处于优势,但德国空军不像英国般有能力将恢复率追上损失率。英军空袭柏林后,希特勒命令轰炸英国城市作报复,这样就令德国空军的目标由英国皇家空军转为英国平民,令皇家空军得以获得喘息之机重建力量,更有效对抗德军对英国领空的威胁。
- 大西洋战役中德国海军于前期取得成功,更让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战后表示,在整个二战期间唯一能让他感到英国生存受到真正威胁的,就是德国海军的U艇袭击。
在1935年至1945年间在德意志国防军服役军人总数接近1,820万人。这个数字由历史学家Rüdiger Overmans提出,反映了曾服役于德意志国防军的人员总数,并非在其他任何时刻德意志国防军的军事力量人数。
二战中,德军共有超过600万名士兵受伤、1,100万人成为战俘。其中以德军身份作战的德国人和其他国籍人士就有大约553.3万人阵亡、因伤去世、受俘期间就去世或失踪。其中也包括了215,000名在德占期间被德军征召的苏联平民[1]。
根据历史学者法兰克·拜斯的说法:
德国国防军的伤亡人数从1943年1月第6军团在斯大林格勒战败后便急遽上升,大约有18万名士兵在1个月的时间内阵亡。德国国防军在二战里共530万的伤亡数字中,有超过80%的伤亡数字是发生于战争的最后两年中。这些损失中大约有75%是在德苏战争(270万人)以及在1945年1月至2月的战争最后阶段中(120万人)造成的[2]。
杰夫利·赫尔夫写到:
德军在西部战线的阵亡数字从1941年到1943年都没有超过其他所有战线总和的3%,然而同样的数据却在1944年跃升至14%。即使是在诺曼底登陆后的数个月里,德军总体伤亡数字中仍有大约68.5%是在东线战场上造成的,主要原因是苏联红军的快速推进重创了不断后撤的德国国防军[3]。
一些国防军成员确实从集中营和纳粹大屠杀中拯救了不少犹太人和非犹太人。例如Anton Schmid中士帮助了大约250名犹太男女儿童逃出了维尔纽斯隔都集中营,并且提供给他们伪造的证件护照使他们可以逃出生天,但之后他也因此被他的长官判处死刑。当时是普热梅希尔集中营后备军官的Albert Battel阻止了党卫军处决队进入这个集中营。之后他放走了约100名犹太人和他们的家人并且将他们安排在自己保护下的一个军事基地的兵营中。在华沙的威尔姆·欧森菲德上尉在占领区帮助解救并藏匿了多名波兰人,其中包括一些犹太人。比较著名的被救者包括犹太裔波兰作曲家瓦迪斯瓦夫·斯皮尔曼。欧森菲德上尉将他藏在城市的废墟中,提供给他食物和水源并且拒绝向纳粹揭发他。讽刺的是,欧森菲德上尉最终却死在了苏联的战俘营中;然而这不能否定德国国防军参与了许多纳粹暴行的事实。
战后
于1945年5月8日国防军无条件投降后,部分国防军部队仍或独立地,或在盟军司令部指挥下,作为警察部队保持活跃[4],1945年8月末这些部队都被解散了。
在1945年9月20号盟军控制下的议会发布的第2项声明:“所有在德国境内的武装力量,包含SS、SA、SD和盖世太保,以上所有的组织、成员跟机构,包含所有干部、军官队、后备队、军事学院和退伍老兵组织,必须完全的依照盟军所颁布的处理方法解散”,在9月20号之后盟军开始下令进行解散德军的计划。
1年之后的1946年8月20号,盟军议会声明,其“德国国防军”正式被解散[5]。
战争罪行
德军于二战期间犯下无数战争罪行。虽然主流意见普遍认为侵犯人权情况最严重的部队为纳粹党直辖的党卫队,但国防军所犯下的战争罪行仍罄竹难书。特别是在1939年期间入侵波兰以及入侵苏联的战争中,陆军最高指挥弗朗兹·哈尔德命令因游击队的袭击,德国军队要实行“集体武力措施”来屠杀整个村庄。数十万甚至数百万苏联平民因德军征收粮食和饲料所造成的食物短缺中饥饿而死。根据托马斯KUHNE,“在苏联的德军反游击战期间估计有30万至50万人死亡”。从偷听截获的德军将领的谈话中,英国官员意识到,德国军队确实有参与大规模屠杀犹太人等各种暴行,并犯有战争罪行。
尽管在德军战俘营中的西方战俘,受到满足一般国际法规定的人道需求的待遇;但来自波兰和苏联的战俘却往往在更恶劣的条件下关押。在1941年巴巴罗萨行动开始的春天和夏天之间,320万名苏联战俘中的280万人死于德国战俘营。
另外在克里特岛战役后,隶属德国国防军空军的空降猎兵部队曾在希腊克里特岛的孔多马里村屠杀了至少23名村民,史称孔多马里村屠杀,屠杀孔多马里村后的第二天,空降猎兵又在指挥官司徒登的命令下屠杀并毁灭了坎达诺斯村,而据估计有大约180人死于毁灭坎达诺斯村的行动中,受害者包括妇女及儿童;此外在1943至1945年期间,德国第1空降猎兵师的成员在意大利犯下了皮耶特兰谢里村屠杀等一系列的战争罪行。
在二战结束后的纽伦堡审判中,发现尽管德国国防军原本并非一个犯罪组织,但德国国防军毫无疑问地在战争期间犯下多项罪行,因此德国国防军可视为纳粹罪行的主要战犯之一。德军像威廉·凯特尔和阿尔弗雷德·约德尔的几个高阶成员因参与战争罪行而被定罪。在70年末和80年代的德国历史学家认为,德军曾参加过战争暴行,特别是在东线。在20世纪90年代,公众对于在德国展览战争罪问题的影响有许多争议和辩论。近来,部分人士质疑纽伦堡审判。以色列历史学家、国防军的权威专家奥马尔·巴托夫,在2003年写道,国防军是非自愿进行种族灭绝的,而且国防军所犯下的罪行是不真实的,国防军是一个非政治性,专业的战斗力量,只有几个坏苹果。巴托夫认为,德国国防军远不是清白无辜的,他表示德国国防军确实是一个犯罪组织;类似地,英国历史学家、德军权威专家理查德·埃文斯也指出德国国防军是种族灭绝的组织。英国历史学家伊恩·克肖的结论是,德军的职责是确保雅利安统治者的生存空间(“雅利安优等民族”)满足希特勒的要求,他写到:纳粹的目标不只是大屠杀,他们还有一个目标是消灭存在于欧洲中部和东部的斯拉夫人,并创造属于一个雅利安人的生活空间;而巴托夫得到的有关东线德军的资料表示,在巴巴罗萨行动中位于东部前线的德国军队有大约300万人,其中多数是将军和普通士兵,而这些官兵中,只有少数人是纳粹成员。他们的任务是帮助消灭斯拉夫被俘士兵和平民(与犹太人),但这些行为有时也是出于个人冷血的蓄意谋杀。德国士兵的信件和回忆录揭示其可怕的推想:斯拉夫人是来自亚洲的布尔什维克部落,他们是低等但具有威胁的种族。
除了屠杀外,德国国防军亦曾在战时建立军妓院,当中绝大部分慰安妇均为强征民女、逼良为娼而得来;另外纳粹德国空军跟集中营有一定的关系,他们曾向多所集中营派遣卫兵,包括空军在内的德国国防军部队也经常剥削集中营奴工以生产军需物品。详情可见纳粹德国空军集中营卫兵一文。
参见
注释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