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足球冠军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德国足球冠军(德语:Deutsche Fußballmeister;直译:德国足球大师)是指夺得德国国内最高等级男子职业足球联赛的冠军队伍,现时最高等级足球联赛为德国足球甲级联赛。历年来德国足球冠军包括从1903年到1945年的德国足球锦标赛(German Championship)、从1948年到1963年的西德足球锦标赛及从1963年到现今的德国足球甲级联赛(Bundesliga)。
德国足球冠军(男子)
德国足球总会辖下[1]的男子德国足球冠军在1963年以前一直是通过锦标赛(决赛圈)产生。民主德国(东德)自1949年成立后,于1949-50赛季至1990-91赛季是通过设立东德足球高级联赛来产生自己的冠军。自1963-64赛季设立德国足球甲级联赛后,联邦德国(西德)的足球冠军也通过全国范围内的联赛产生。1991年,前东德的顶级球会被并入德甲联赛。
早年有资格参加德国足球锦标赛的球队均来自德国足总辖下的地方性和区域性足协的冠军,其中一度包括设于国外的德籍足协,即“布拉格德国人足球协会”(Prager Deutschen Fußballvereine)——其冠军布拉格DFC甚至于1903年进入了决赛。由于成员协会的数量很少,参加首届德国锦标赛的球队只有六支。一年之后,参赛球队增至八支,而至1905年则增加至十一支。成员协会的迅速增加,特别的竞赛成绩方面的巨大差异导致德国足总于1906年进行改革。从这时起,锦标赛将设八个参赛名额,该规则一直生效至1924年,并在1911年以前与成员协会的数量相对应(1911年后为七个)。[2]
以下是为了获得德国足球锦标赛决赛的资格,球队必须赢得以下其中一项地区锦标赛:
- 德国足球南部锦标赛——成立于1898年
- 勃兰登堡足球锦标赛——成立于1898年
- 德国中部足球锦标赛——成立于1902年
- 西德足球锦标赛——成立于1903年
- 德国北部足球锦标赛——成立于1906年
- 东南德足球锦标赛——成立于1906年
- 波罗的海足球锦标赛——成立于1908年
另一个地区锦标赛短暂存在:
- 三月足球锦标赛 - 存在于1903年至1911年
从1925年起,以上锦标赛比赛的亚军也获得了参加锦标赛决赛的资格,参赛球队已扩大到十六支球队家具乐部;实力最强的两个区域,南部和西部被允许派出三支队伍。这个区域锦标赛系统于1933年正式被废除,并由16个顶级组别组成的德国足球省际联赛(Gauliga)所取代。每个省际联赛冠军可以参加德国冠军锦标赛。直到1944年由于经济(如交通费用)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地区合并等因素,省际联赛的数目增加到31个。
以下列表是1903年-1933年德国足球锦标赛决赛一览:
赛季[3] | 冠军 | 比分 | 亚军 | 举行城市 |
---|---|---|---|---|
1903 | VfB莱比锡 | 7–2 | 布拉格DFC | 阿尔托纳 |
1904 | 卡塞尔 | |||
1905 | 柏林联92 | 2–0 | 卡尔斯鲁厄FV | 科隆 |
1906 | VfB莱比锡 | 2–1 | 普福尔茨海姆 | 纽伦堡 |
1907 | 弗赖堡FC | 3–1 | 柏林维多利亚 | 曼海姆 |
1908 | 柏林维多利亚 | 3–0 | 斯图加特踢球者 | 柏林 |
1909 | 卡尔斯鲁厄凤凰 | 4–2 | 柏林维多利亚 | 布雷斯劳 |
1910 | 卡尔斯鲁厄FV | 1–0 (加时) | 荷尔斯泰因基尔 | 科隆 |
1911 | 柏林维多利亚 | 3–1 | VfB莱比锡 | 德累斯顿 |
1912 | 荷尔斯泰因基尔 | 1–0 | 卡尔斯鲁厄FV | 汉堡 |
1913 | VfB莱比锡 | 3–1 | 杜伊斯堡 | 慕尼黑 |
1914 | 格罗伊特菲尔特 | 3–2 (加时) | VfB莱比锡 | 马格德堡 |
1915–1919 | ||||
1920 | 纽伦堡 | 2–0 | 格罗伊特菲尔特 | 法兰克福 |
1921 | 纽伦堡 | 5–0 | 柏林前锋1890 | 杜塞尔多夫 |
1922 | 没有冠军(最初冠军被授予汉堡,但一轮争议后汉堡拒绝接受冠军。) | 1–1 (加时) |
汉堡 纽伦堡 |
柏林 莱比锡 |
1923 | 汉堡 | 3–0 | 上舍恩韦德联 | Berlin |
1924 | 纽伦堡 | 2–0 | 汉堡 | 柏林 |
1925 | 纽伦堡 | 1–0 (加时) | FSV法兰克福 | 法兰克福 |
1926 | 格罗伊特菲尔特 | 4–1 | Hertha BSC | 法兰克福 |
1927 | 纽伦堡 | 2–0 | 柏林赫塔 | 柏林 |
1928 | 汉堡 | 5–2 | 柏林赫塔 | 汉堡 |
1929 | 菲尔特 | 3–2 | 柏林赫塔 | 纽伦堡 |
1930 | 柏林赫塔 | 5–4 | 荷尔斯泰因基尔 | 杜塞尔多夫 |
1931 | 柏林赫塔 | 3–2 | TSV 1860 Munich | 科隆 |
1932 | 拜仁慕尼黑 | 2–0 | 法兰克福 | 纽伦堡 |
在纳粹党掌权后,随着1933-34年赛季开始,国内赛事运作进行全面性改革。大规模的传统区域性足球协会于1933年被迫自行解散,赛事改由新成立的十六个足球大区运作,作为顶级赛事它们各自设有单轨制的大区联赛,16个大区联赛的冠军将有资格入围德国锦标赛决赛圈。进入纳粹德国时期,德国随着帝国日后扩大版土,国内赛事亦加入当时的附庸国奥地利参与。
德国锦标赛决赛圈的赛制也发生变化,十六支大区代表球队首先被分为四个小组进行双回合循环赛,各小组的首名出线淘汰赛,最后透过淘汰赛决出德国足球冠军。大区的数量在头五年间维持不变,然后至1938年有所增加,首先是通过新领土的合并(例如阿尔萨斯、奥地利、苏台德),然后是原有大区的分割。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各队无法再进行长距离的客场比赛。因此在1942-43赛季,德国共设29个大区(1943-44赛季为31个大区),而决赛圈自1941-42年赛季起也恢复纯淘汰赛模式。1944-45年赛季则因二战爆发被提前终止。
在这个时期首次引入全国杯赛,在1934–35年首次举行,当时名为查默杯(Tschammerpokal),以前纳粹德国体育官员及纳粹党国会议员查默 (Hans von Tschammer und Osten)的名字命名,是现今德国杯的前身。
† | 同一赛季赢得查默杯 |
赛季[3] | 冠军 | 比分 | 亚军 | 举行城市 |
---|---|---|---|---|
1933 | 杜尔塞多夫 | 3–0 | 沙尔克04 | 科隆 |
1934 | 沙尔克04 | 2–1 | 纽伦堡 | 柏林 |
1935 | 沙尔克04 | 6–4 | 斯图加特 | 科隆 |
1936 | 纽伦堡 | 2–1 (加时) | 杜尔塞多夫 | 柏林 |
1937 | 沙尔克04 † | 2–0 | 纽伦堡 | 柏林 |
1938 | 汉诺威96 | 3–3 (加时) 4–3 (加时) |
沙尔克04 | 柏林 |
1939 | 沙尔克04 | 9–0 | 维也纳艾特米拿 | 柏林 |
1940 | 沙尔克04 | 1–0 | 德累斯顿SC | 柏林 |
1941 | 维也纳迅速 | 4–3 | 沙尔克04 | 柏林 |
1942 | 沙尔克04 | 2–0 | 第一维也纳 | 柏林 |
1943 | 德累斯顿SC | 3–0 | FV沙贝鲁根 | 柏林 |
1944 | 德累斯顿SC | 4–0 | LSV汉堡 | 柏林 |
1945 |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