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延平区
中国福建省南平市下辖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延平区是中国福建省南平市下辖的市辖区。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建溪、西溪汇合处,南平市南部。地处闽中大谷地最低处,东北部以低山为主,北部以中山为主,南部以中低山为主,西部为低山丘陵,2023年八月南平市延平区政府从紫云街道滨江中路461号搬迁至紫云街道八一路439号原南平市政府大楼,原滨江中路办公地点剩下区委、区人大常委会。
![]() |
该区的名称字面意思是“延长和平”,它仍然通常被称为南平,这是1995年之前的名称。如今,人们在邮寄地址和日常称呼中仍然同时使用“延平”和“南平”,南平更是很常见。虽然南平市行政中心已搬迁,延平区仍然作为南平市中心城区,是南平市的经济、文化、人口中心。
Remove ads
历史沿革

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析侯官县北乡置南平县。东晋太元四年(379年),改建安郡延平县。南朝刘宋泰始年间(465年-471年),复名南平县。唐武德三年(620年),改建州延平军。上元元年(674年),改为剑州。五代闽国时,曾改延平镇、永平镇、龙津县、镡州。南唐保大四年(946年),改为剑州剑浦县[2]。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属南剑州,景炎元年(1276年),右丞相文天祥于此设都督府。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属南剑路,大德六年(1302年)复称延平府南平县。明清属延平府,民国初属建安道。1933年-1934年,短暂作为中华共和国延建省(初称闽上省)省会。
1949年5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南平,设南平专区。1956年析县城等地设南平市,1958年裁县入市。1971年后曾属建阳地区、南平地区。国务院1994年9月5日批准撤销南平地区和南平市,设地级南平市,原南平市改为延平区,延平区为市政府驻地。
2014年5月2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南平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同意撤销建阳市,设立南平市建阳区,以原建阳市的行政区域为建阳区的行政区域;南平市政府驻地由延平区迁至建阳区[3]。
Remove ads
人口
地理
延平区地处闽江上游两大支流建溪沙溪交汇处,四周山峦起伏,城市依山傍水而建,地势险要,且为一重要的水陆码头。早年福建交通不便,福州出省必经闽江逆流至延平府,而延平府亦为福州最为重要的门户。由江西入闽,延平府若陷则福州顺江可至,必不可守,故而有古语“铜南平,铁邵武,豆腐建宁府,纸糊福州府”。水口水电站建立后,延平区成为库区,三江水位上涨,实际成为一人工湖,称延平湖。
市区多山,早年仅有一条沿江的主要街道,即今日的滨江路(旧名中山路),故而福州话中称又南平为“南平街”,后应兴建南平军分区方开拓另一条平行街道,名八一路。老市区在建溪、沙溪之间,近年来已在建溪、闽江干流之间的玉屏山及沙溪、闽江干流之间的九峰山脚下兴建若干新区,城区面积急剧扩展。江南新区(八仙、夏道)也在积极建设中。
语言
延平区城区和西芹镇以及大横镇和南山镇的个别村落通行南平话。南平话又称南平官话、延平官话和延平土官话,是官话的一种,接近于江淮官话。南平话是官话在福建省境内的两个方言岛之一(另一个是长乐旗下话,通行于福州市长乐区航城街道琴江村)。抗日战争时期以及1949年之后,由于大量福州地区居民迁入,南平城区内说闽东语侯官片方言的人口急剧增加,目前城区内说南平话者已经较少,普遍使用普通话。
延平区东部通行闽东语侯官片传统腔,北部和中部通行闽北语建瓯片,西南部通行闽中语闽中-闽北过渡片。此外,延平区还有闽南语和客家语方言岛以及畲话使用人群。
交通
延平区因其特殊地理位置,历来为福建进出省的要道。闽江干流历来为重要的水路交通线,富屯溪可达顺昌县,邵武市,沙溪可达三明市沙县区、三元区,建溪可达建阳区、建瓯市,闽江干流可达福州市。延平区历史上最为繁华的市中心地带即为延福门码头周遭。
高速公路有 长深高速;
福银高速;
宁光高速;
南平连接线过境
公路有 205国道;
316国道;
215省道;
306省道;
505省道过境
铁路有鹰厦铁路;
外南铁路;
南平东线;
峰福铁路;
南龙铁路;
合福客专过境,现客运设延平站(原南平北站);延平西站;延平东站(原南平南站),货运与编组主要设水南站(原南平站);来舟站。
教育
- 福建农林大学南平校区(已停止主要教学活动)
-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
普通高级中学[5]
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学(延平校区高中部:江南校区,紫云校区)
福建省南平高级中学
福建省南平第八中学(高中部,民办)
福建省南平第九中学(高中部)
南平市第三中学(校本部,九峰校区为南平七中,新城校区)
南平市第四中学
南平市水东学校(初中部)
南平市第七中学(南平市第三中学九峰校区)
南平市第八中学(初中部,时代校区,民办)
南平市第九中学
南平市水南学校(初中部)
南平市新光学校(初中部)
南平市建溪学校(初中部)
南平市夏道中学
南平市樟湖中学
南平市峡阳中学
南平市王台中学
南平市塔前中学
南平市老区中学
南平市炉下中学
南平市太平中学
南平市赤门中学
南平市巨口中学
南平市洋后中学
南平市大横中学
城区小学[8]
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文体校区,玉屏校区,江南校区)
南平市延平区实验小学(总校,新城校区,东塔校区,迎宾分校)
福建省南平师范附属小学
南平市胜利小学
福建省南平第二实验小学
南平市东山小学
南平市水东学校(小学部)
福建省南平师范第二附属小学
南平市杨真小学
南平市流芳小学
南平市紫云小学
南平市新光学校(小学部)
南平市水南学校(小学部)
南平市建溪学校(小学部)
南平市黄墩小学
南平市东坑中心小学
南平市延平区正荣小学
行政区划

梅山街道、黄墩街道、紫云街道、四鹤街道、水南街道、水东街道、来舟镇、樟湖镇、夏道镇、西芹镇、峡阳镇、南山镇、大横镇、王台镇、太平镇、塔前镇、茫荡镇、洋后镇、炉下镇、巨口乡和赤门乡。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