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镇褒忠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平鎮褒忠祠map

24.947440°N 121.204981°E / 24.947440; 121.204981

事实速览 平镇褒忠祠, 基本信息 ...
平镇褒忠祠
Thumb
基本信息
位置 中华民国台湾桃园市平镇区义民里复旦路二段23巷8号
宗教台湾民间信仰
主神义民爷
例祭农历七月廿日
建立时间 大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
地图
Thumb
关闭

平镇褒忠祠,是位于台湾桃园市平镇区义民里的义民庙,与中坜仁海宫共领中坜、平镇和杨梅十三庄祭祀圈。2001年被选为桃园县历史建筑十景之一。

沿革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林爽文事件后,仕绅宋廷龙倡建义民亭于中坜广兴庄。咸丰七年(1857年)总理宋宝云重修,增建前堂及两廊。同治年间,巡抚徐宗干刘铭传分赠“同心报国”、“赴义捐躯”匾。[1]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平镇褒忠祠创建,名字称做广兴庄“义民亭”。

直到咸丰七年(1857年)修建,增设前后两堂,同时也将“义民亭”改称“褒忠亭”,咸丰七年修建捐款大户 涧仔坜业户郭樽垦号业主郭历山,枋桥街林本源家族公号业主林吉宸。

同治年间,又将褒忠亭正式更名为“褒忠祠”。

1906年 的《桃园厅志》一记载平镇褒忠祠从清末到日治初期的主神记载为开漳圣王,中坜十三庄最主要的大租户郭家,郭家在定居中坜老街一带后,将郭家的祖籍神开漳圣王带入中坜老街,并成立开漳圣王神明会,以开漳圣王的名义出租土地。

1929 年的《台湾日日新报》登载平镇褒忠祠相关资讯,称为“中坜褒忠亭”,1933 年之后改称“宋屋褒忠义民庙”。

1949年,鉴于祠宇腐敝,十三庄信众成立重建委员会,共推陈贵邦为总理,同年农历八月十一日动工,至1951年农历七月廿六日落成,耗资新台币三十二万余[1]。今址为平镇区义民里复旦路二段23巷8号[2]。重修庙宇座西北朝东南,面积计三百零八坪七五,长八丈五尺五寸、阔十三丈[1]。当时主持宋正盛在庙宇左方建立凉亭[3],两米高的凉亭下设立两坪大空间的防空洞[4],由于右任题“忠义亭”[3]

1973年整修。庙方还收藏陈天乞就地建窑烧制的一百六十八个交趾陶偶。[4]

祭祀

Thumb
平镇褒忠祠与铜马

分灵自新埔镇褒忠亭义民庙[4][5][6]。在义民节前,庙方会去祖庙迎回义民爷令旗[6]。庙内有代表义民爷的神像,1949年重修时再雕一尊作为镇殿[1]

早年交通不便,远地信徒至新竹祭拜义民爷困难,遂发展出各自的义民会系统[7]。中坜、平镇、杨梅的信徒被划分成十三大庄,轮流主值中坜仁海宫、平镇褒忠祠祭祀[8]。如2010年:轮值义民庙的是中坜石头等七里;新街庙轮值是平镇的金星等六里[6]

1958年,平镇褒忠祠依台湾省民政厅同年8月20日发布的民用字第一五三九五号代电,将义民节改于农历七月廿日举行[1]。在1990年,中坜仁海宫、平镇褒忠祠分别举行中元普渡及义民节大拜拜,信徒除举办神猪大赛及各式花灯艺阁展览,并大宴亲友,警方估计至少涌进十五万名食客、花费近五千万元[9]。后,请客习俗逐渐式微,在2016年平镇褒忠祠的神猪只剩一只[10]

除了义民节,庙方会在春、秋两季举行祭典[11]

信徒会对家中的义民爷令旗定时上香,并在每月农历初二、十六举行称为“奉饭”的仪式,也就是是在晚餐开动之前,先供奉义民爷[12]宋屋和高双地区的信徒还会排定日子,挑着五种家常菜肴到平镇褒忠祠庙埕,谓为“犒军”,2008年报导时住持宋隆虎表示此活动已明显式微,年轻族群甚至不知此事[13]。 

农历八月十四日时,平镇广隆宫执事人员会来此请神,邀请看次日的平安戏[14]

参考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