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南·萨克奇(塞尔维亚语西里尔字母:Синан Сакић,塞尔维亚语拉丁字母:Sinan Sakić;1956年10月13日—2018年6月1日)[1]是一位塞尔维亚流行民谣歌手。
萨克奇是南斯拉夫乐团Južni Vetar(意译为南风,以下称南风乐团)的五名主要合作歌手之一,在1980年代以创新风格的民谣打开知名度。萨克奇独立于南风乐团之外的作品也取得了成功。他一生共录制了至少27张专辑,在前南斯拉夫地区的流行音乐界具有一定的地位。[2]
生平
希南·萨克奇于1956年10月13日出生于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共和国洛兹尼察的一个贫穷的穆斯林家庭。他的母亲在一家工厂工作,父亲是军乐队成员。受到父亲的影响,萨克奇从小就表现出了对音乐(特别是钢琴)的兴趣,然而他的父亲并不认可他朝音乐发展,而是要求他学习电焊技术成为一名工人。[3][4]
萨克奇十四岁开始作为鼓手登台演出,主要演奏流行乐和摇滚乐。在卡法纳(巴尔干式的音乐餐酒馆)工作时,一位客人欣赏他的歌声并付给他500第纳尔的打赏,使他意识到自己的天赋并成为酒馆驻唱歌手。[4][3]1978年,他录制发行首张单曲正式展开职业唱片歌手生涯。[5]正在各地酒馆发掘歌手的民谣音乐家拉多耶·米特洛维奇·巴拉耶瓦茨(Radoje Mitrović Barajevac)注意到萨克奇独特的嗓音,1979年,萨克奇与巴拉耶瓦茨带领的乐团合作的赛富达林卡风格民谣歌曲《Kulu gradim, vihor je obara》(我建造一座塔,旋风将其吹倒),成为萨克奇的第一首热门歌曲。[4]
1982年,萨克奇加入由米莱·巴斯主导的南风乐团,并发行了第一张专辑《Još uvek te čekam》(我还在等你)。萨克奇的专辑接到来自波斯尼亚图兹拉的五千张唱片订单后,销量在一年之内达到七万张,米莱·巴斯将此视为南风乐团商业成功的开端。南风乐团的音乐风格根基于“新创作民谣”,又更进一步在民谣中使用摇滚与电子乐元素,且音乐中更加凸显了东方色彩,被视为日后“极速民谣”的先驱。然而他们的风格也引致了来自贝尔格莱德民谣界的批判,甚至被称为“伊朗流派”(当时极速民谣这个名词尚未被发明)。[3][6][4][7][5]
南风乐团的出版品在当时被当局归类为低俗作品(šund),税金被提高,媒体曝光也受到限制。尽管被排除在主流媒体之外,但是萨克奇和南风乐团在各地举办演唱会,在基层民众中受到拥戴。[2]萨克奇的许多代表作诞生于1980年代与南风乐团合作的时期,包括其中三首热门歌曲:《Ej od kad sam se rodio》(欸,自从我出生以来),《Sudbina me na put šalje》(命运送我上路),和《Sve je postalo pepeo i dim》(一切都已成为灰烬和烟雾)。萨克奇的歌曲主题、演唱风格和公众形象,被认为和都市底层与边缘族群的情感紧密连结在一起。[3][4]
1991年,由于南斯拉夫内战,来自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的南风乐团成员们因而四散。[8]此时,萨克奇暂时离开南风乐团,改与佐兰·斯塔切维奇(Zoran Starčević)合作录制了两张专辑。不久后,萨克奇重新加入南风乐团,于1994年至2001年又录制了另外7张专辑。2002年,萨克奇结束了与南风乐团的合作,发行专辑《Na eks》(干杯),直到2014年又持续推出了多张个人专辑。[5]
2008年,萨克奇参与录制了南风乐团成员内战后重聚的合唱单曲《Jači nego ikad》(比以往更强壮)。[8][9]
进入2010年代,酒精、药物问题,以及肝脏疾病逐渐开始影响他的音乐事业。[10][1]2015年,萨克奇在前往位于德里纳河对岸塞族共和国的城市比耶利纳演唱的路上,在通过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和塞尔维亚边境时,被检查出身上带有2.3公克古柯碱。[11][12]
2017年6月3日他在贝尔格莱德举办演唱会,吸引了12000名观众入场,这也成为他的最后一场个人演唱会。[1][13][14]
萨克奇有两段婚姻,共有六名子女,包括四名亲生子女和两名继子。第一段婚姻中的长子曾因杀人罪入狱服刑,次子梅多(Medo Sakić)则是歌手。[15] [16]第二段婚姻的儿子阿伦·萨克奇是一名饶舌歌手。[17] [18] [19]
1996年,萨克奇的幼子阿伦遭遇事故严重烧伤,从那一年起,萨克奇每年都会去印度拜访上师实谛·赛·巴巴,直到2011年赛巴巴去世为止。 [20]由于萨克奇自由的行径,有时在报导中他被称为前穆斯林。[21]然而萨克奇和家属曾澄清,尽管外界认为他是赛巴巴的追随者甚至是佛教徒,但前往印度只是为了追寻心灵平静而非关宗教。[3]
虽然外界可能是基于他的肤色经常直接认定萨克奇为罗姆人,并且他也受到部分罗姆人听众的强烈喜爱,但萨克奇晚年曾在节目上公开否认罗姆人的身份认同,也表达了不会说罗姆语的遗憾。据萨克奇和其女儿的说法,萨克奇家族的民族认同为穆斯林。[22][23] [24] [3] [注 1]
面临南斯拉夫解体时,萨克奇曾经被目击穿着印有南风乐团波斯尼亚出身的女歌手谢姆萨·苏利亚科维奇头像的上衣出席在萨拉热窝举办的反战集会活动。除此之外,萨克奇鲜少参与政治活动。[2][3]
逝世与纪念
为了彻底治疗他的肝脏问题,萨克奇被建议接受肝移植,然而一直未能接受移植手术。他于2018年6月1日病逝。 [1]各个世代的歌手们纷纷在社群媒体上表达哀悼,其中歌手玛丽亚·舍里福维奇写道:“你不是音乐的一部分,你就是音乐。你不是拥有情感,你就是情感。”[26]2018年6月4日,亲属为他在家乡塞尔维亚洛兹尼察举行了伊斯兰葬礼,包括与南风乐团合作的歌手们与沙班·绍利奇等知名歌手都出席了葬礼。[27]萨克奇的儿子阿伦、歌手法兹利亚以及歌手穆哈雷姆·塞尔贝佐夫斯基陆续推出纪念萨克奇的歌曲。[28][29][30]
2023年10月13日,萨克奇的家人在洛兹尼察开设了纪念馆,展示他生前获得的奖项、照片、和衣着首饰。[31]
影响与评价
萨克奇晚年时,爱好者之间曾流传一个标语“天上有神,地上有希南(Bog na nebu, Sinan na zemlji)”,显现了萨克奇在听众群体中象征性的形象与地位。[32][3]
萨克奇死后,一名塞尔维亚知名部落客随即针对萨克奇的音乐风格与其象征的文化意涵作出批判,引发网络的热议。该名部落客不满萨克奇晚年逐渐进入主流文化视野的趋势,指出萨克奇的音乐终究是属于社会底层的次文化,不能与西方的摇滚乐精神相提并论,并批评了与极速民谣相关的道德低落与受到东方文化影响等争议形象;萨克奇的爱好者则指责部落客为种族主义者,尽管部落客过往行迹显示他并非右翼分子。[33][34][35]
记者佐兰·奇里亚科维奇曾指出,萨克奇身上并陈的东方文化意象及非传统的宗教行为导致他并不被塞尔维亚自由派和波斯尼亚伊斯兰主义者接受,于此同时,萨克奇演唱会上成分多元的听众群体又展现了极速民谣具有文化包容性的一面。[21]
音乐作品
- 1982年:Još Uvek Te Čekam (我还在等你)[a]
- 1983年:Što me pitaš kako živim (为何问我过得如何)[a]
- 1984年:Pogledaj me (看着我)[a]
- 1985年:Reci sve želje (说出你所有的愿望)[a]
- 1986年:Pusti me da živim (让我活下去)[a]
- 1987年:Svi grešimo (我们都会犯错)[a]
- 1988年:Čaša po čaša (一杯接一杯)[a]
- 1989年:Reci čašo (告诉我吧,酒杯啊)[a]
- 1990年:Kad se vrate skitnice (当流浪者归来)[a]
- 1991年:Na Balkanu/ No. 10 (在巴尔干。No. 10)[a]
- 1992年:Ljubila me ta žena (那个女人吻了我)[b]
- 1993年:Korak od sna (梦在一步之遥)[b]
- 1994年:U meni potraži spas (在我身上找救赎)[a]
- 1995年:Ruža i trn (玫瑰与刺)[a]
- 1996年:Zoko, moja Zoko (佐卡啊,我的佐卡啊)[a]
- 1997年:Dodirni me (触碰我)[a]
- 1998年:Drž' se Mile još si živ (坚持住,米莱,你还活着)[a]
- 2000年:Ne, ne daj da te ljubi (别让他吻你)[a]
- 2001年:Nisi više zaljubljena (你不再爱了)[a]
- 2002年:... Na Eks (干杯)[c]
- 2005年:Emotivac (真情人)[c]
- 2009年:To je moj život (这是我的生活)[c]
- 2011年:Šalu na stranu (不开玩笑)
- 2014年:Jedina (唯一)[c]
- 2022年:To si ti (那是你)
- 1978年:Sreli Smo Se Mnogo Kasno / Jedna Tuga Za Dva Druga (我们相遇得太晚 / 一个悲伤降于两个朋友)
- 1979年:Kulu Gradim, Vihor Je Obara / Mala Šemsa (我建造一座塔,旋风将其吹倒 / 小谢姆萨)[d]
- 1980年:Rastanak Kraj Reke / Ti Imaš Svoje Društvo (河边告别 / 你自有人相伴)[d]
- 1980年:Ne Tuguj Druže Stari / Suviše Si Lepa Da Bi Moja Bila (别悲伤,老朋友 / 你太美了,不适合我)
- 1983年:Janičar (耶尼切里)[a]
- 1984年:Što Me Pitaš Kako Živim / Nasloni Glavu Na Moje Rame (为何问我过得如何 / 把头靠在我肩膀)[a]
- 1985年:Reci Sve Želje (说出你所有的愿望)[a]
- 1987年:Ej, Od kad Sam Se Rodio / Svi Grešimo (欸,自从我出生以来 / 我们都会犯错)[a]
- 1987年:Budi Moja Da Te Čuvam / Još Uvek, Seća Me Sve Na Tebe (成为我的人,我会守护你 / 仍然,一切都让我想起你)[a]
- 1990年:Kada Umre Ljubav / Zadnju Suzu Isplakat Ću (当爱情死去 / 我会流下最后一滴泪——由沙班·绍利奇与柳巴·阿利契奇演唱)[b]
注释
相关条目
参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