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短面袋鼠学名Procoptodon[1])是一生活在更新世澳洲袋鼠,其模式种P. goliah为目前已知体型最大的袋鼠,站起来时高度可达超过2米(6.6英尺)[2],体重则约为200—240千克(440—530磅)[2][3][4]。本属其他物种的体型则较小,其中Procoptodon gilli为体型最小的粗尾袋鼠亚科袋鼠,站起来高度仅有1米(3英尺3英寸)高。

事实速览 科学分类, 种 ...
巨型短面袋鼠属
化石时期:更新世
Thumb
巨型短面袋鼠(Procoptodon goliah)复原图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演化支 有袋类 Marsupialia
目: 双门齿目 Diprotodontia
科: 袋鼠科 Macropodidae
亚科: 粗尾袋鼠亚科 Sthenurinae
属: 巨型短面袋鼠属 Procoptodon
Owen, 1873
  • P. browneorum (Merrilees, 1968)
  • P. cegsai (Pledge, 1992)
  • P. gilli (Merrilees, 1968)
  • P. goliah (Owen, 1845) (模式种)
  • P. maddocki (Flannery & Hope, 1984)
  • P. mccoyi (Turnbull, Lundelius & Tedford, 1992)
  • P. oreas (De Vis, 1895)
  • P. otuel Owen, 1874
  • P. pusio Owen, 1874
  • P. rapha Owen, 1874
  • P. texasensis Archer, 1978
  • P. williamsi Prideaux, 2004
关闭
faviconfaviconfavicon
3 sources

栖息地

巨型短面袋鼠主要栖息于南澳州新南威尔士州的半干燥地区,现今主要为无树的风化沙丘。然而,在新南威尔士州西部梅宁迪湖区,于巨型短面袋鼠所生存的更新世时具有较为湿冷的气候,为硬叶林林地疏林草原与平原的地景镶嵌体,而在梅宁迪外围周遭则有沙丘存在[2]。化石化的巨型短面袋鼠足迹也曾在坎加鲁岛发现[5]

favicon
1 sources

外表

Thumb
正在采食的巨型短面袋鼠(P. goliah)复原图

巨型短面袋鼠的外型与现存袋鼠类似,但具有大于现存袋鼠的体型,其中最大型的P. goliah站起来高度可达2.7米(8英尺10英寸)、体重则可达240千克(530磅)[6];而现存体型最大的袋鼠为红袋鼠的雄性个体高度则为2.0米(6英尺7英寸)、体重可达90千克(200磅)[7]。巨型短面袋鼠具有较短而扁平的脸部与一对朝前的眼睛;足上仅有一趾,趾爪外型与马蹄相似,适合穿梭于开放林地与平原。牠们的前掌有其中两指特别长,并具有较大的爪子,适合用来抓取高处的树枝并取食树叶[8][9]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4 sources

古生物学

巨型短面袋鼠的化石发现于澳洲南部的纳拉寇特洞穴国家公园新南威尔士州梅宁迪湖区、昆士兰大令草原等地。目前于澳洲博物馆展有完整尺寸大小的巨型短面袋鼠模型[2]。 巨型短面袋鼠是侧系群,从短鼻粗尾袋鼠属演化而来[10]:285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6 sources

活动能力

Thumb
巨型短面袋鼠与人类的体型比较

P. goliah并无法像现存的袋鼠那样跳跃前进,这意味着牠们的移动速度比不上现存的袋鼠[4]。较宽大的臀部与髁关节,能够更大的扭转力道,代表着巨型短面袋鼠有能力透过单足支持全身体重,适于行走而非跳跃。而较宽的臀部同时也是所有行走物种的共同特征[6]

然而,有些研究显示,巨型短面袋鼠其实可能是有史以来体型最大能跳跃的哺乳动物[3]。但是,也有研究认为最理想的大型跳跃动物体重约落在50至60千克(110至130英磅),体重更重的大型动物如P. goliah在跳跃时可能会导致肌腱断裂[3]

2014年,针对P. goliah骨架结构的解剖分析显示,巨型短面袋鼠为用足尖行走的两足动物,类似于人科;与在高速移动时进行跳跃、低速移动时使用包括尾巴在内的五肢行走的现存袋鼠有所不同[4][11]。由于这样的移动模式,使得牠们变得十分容易被人类猎杀[12]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6 sources

食性与臼齿齿式

巨型短面袋鼠与现存的多种袋鼠共同栖息,但是主要以树及灌木丛的树叶为食[6]。牠们粗而短的颅骨构造被认为附着有发达的嚼肌,而牙齿上的磨损痕迹则显示P. goliah是以采食为主。大颗的双尖牙、小圆齿状的齿冠、以及巨大的骨质下颚代表P. goliah有能力取食并消化大量的叶片植质[13]。透过稳定同位素的分析,巨型短面袋鼠主要以C4类二氧化碳固定的植物为食;一般来说C4类植物多半为草或其他单子叶植物,但在巨型短面袋鼠的栖息地中,主要的C4类植物食物来源可能为遍布澳洲半干旱地区的滨藜属物种。于更新世后半时期,位在干燥地区的发现大量P. goliah个体(甚至是更新世时期于澳洲分布最广泛的袋鼠物种)显示牠们比起其他更新世的粗尾袋鼠亚科袋鼠更能适应干旱的环境[10]:xvii。然而,类似于东部灰大袋鼠的臼齿形式却显示巨型短面袋鼠可能同样以啃食地面的草维生,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冲突;这代表着在研究已灭绝的草食动物食性上仍有相当的难度[14]

faviconfaviconfavicon
3 sources

灭绝的可能原因

本属约于45,000年前绝种,然而有些证据显示有可能一直到18,000年前才绝种。主要的绝种原因可能为气候变迁[2]或是人类的过度狩猎[8]。大体型的P. goliah十分仰赖栖息地的水源,这也让牠们十分容易受到干旱影响,逐渐干旱的环境可能导致了牠们的灭绝,而相较之下,体型较小的红袋鼠则能存活至今。此外栖息于水源地附近开放灌木丛林地的P. goliah,容易与傍水而居的人类有重叠的栖息地,加上牠们较大的体型,被认为可能很容易被人类视为是狩猎的目标[9]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