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右翼政治光谱(Left-Right political spectrum)是用于分类政治立场、意识形态政党的系统,强调由社会平等社会阶层着眼。左翼和右翼并非完全对立的看法,光谱上可能包含中间主义温和派。在不同背景下,两者主张的具体内容不会相同,不能以静态的“主义”或“阶级”划分。两词是相当广泛的形容用语。

此外,根据诺兰曲线,政治、经济、社会的左右往往并不连锁,某个人或某个团体可以对某些事物采取左翼的立场、同时对另一些事物采取右翼的立场,例如小政府大政府经济政策贸易保护自由贸易社会政策自由意志主义权威主义[1]

在左右翼的发源地法国,左翼通常被认为是自由派liberal)或行动派(The party of movement),右翼通常被认为是保守派conservative)或秩序派(The party of order)[2][3][4][5]。法国总统马克宏认为,左翼的追求是“平等”,右翼的追求是“自由”,而法国“自由,平等,博爱”的立国精神是在两者之间取得一定的平衡。[6]

传统定义

革新、进步为左;保守、反动为右:此为较为简单的分野, 唯革新的内容和所保守的传统则各国各时间可分别巨大。因而顺情况而生出以下各种诠释。

例子和学说

尽管对这两词的使用相当普遍,但这两词的使用往往是根基于舆论上。对于这两词的区分也有许多不同的看法。针对国情和时期, 左和右会聚焦于各不同的议题:

  • 反对自由市场造成的不均等为左;而接受之则为右:通常,政治上的争论都是聚焦于政府应该(干涉主义)或不应该(自由放任)介入经济以救济贫穷的问题上。诺兰曲线将这个差异作为左翼和右翼两大差异的轴线之一。但政府干涉未必就代表重新分配财富或平等主义的政策:部分形式的干涉是为了满足某些财团公司的利益,例如社团主义的政策。所以左翼往往支持对于少数民族、中下层民众等弱势群体进行援助、保护,而右翼偏好顺其自然、自由竞争,即使其结果是造成主导种族、阶层对政治和经济的掌控。左右翼之外。
  • 一个世俗及政教分离的政府为左;一个宗教与政府不完全分离为右:这种差异在美国、欧洲和拉丁美洲的天主教国家特别明显(这些地方也是反教权主义代表左翼的区域),有时候也包含中东 不过在一些国家例如法国的极右翼反而比左翼更激进的支持世俗主义政策,但主要是针对伊斯兰[9]
  • 支持跨国家团体为左;仅支持独立国家和政府为右:左翼通常主张国际合作,通过国际组织来达致双赢。右翼通常支持他们自己国家的主权并反对跨国组织的政策决定凌驾主权国家。在欧洲,支持欧盟自由主义者通常来自左翼,而支持欧盟但保持国家主权至上及民族主义者则来自右翼。
  • 社会主义为左;资本主义为右:这是近代最广为所知的分法,多数媒体提到左右翼时,也多半是指此种分法。这里的社会主义泛指高税收、高福利、高政府干预调控的政治体制,而不一定是共产党主张的无产阶级专政
  • 有争议之分类法:
  1. 偏好“更大的”政府为左;偏好“更小的”政府为右:政府大小在这里可以视为是政策和立场的差异,虽然政府雇员的数量通常被用以作为主要指标。不过,一些人也注意到某些政治流派,如无政府共产主义自由社会主义工团主义的存在,甚至君主专制本身明明是极右,在此分类就会被归类在极左,打乱了左右的规律。在美国的第一政党体系时期,主张大政府的联邦党为右翼,主张小政府的民主共和党为左翼,与此分类方法恰恰相反。
  2. 无神论利他主义为左,有神论利己主义为右,此种分类法一般认为是来源于辩证唯物主义。不过,一方面有神论者可能亦会与左翼思想结合,如解放神学基督教社会主义;另一方面,部分保守派政治流派如基督教保守主义反而认为无神论往往代表利己主义,有神论往往代表利他主义。要注意的是此论点不代表有神或无神论与利己利他主义直接相关,而是对于左翼与右翼主张的归纳。
  3. 集体主义为左;个人主义为右:1960年代的反文化浪潮便是以强调个人自由为特色,而这波浪潮主要则被归类为左翼,包括性解放女性个人权益则是属于左翼思潮,同时部分左翼派别认为,集体主义的内核应是马克思所言的确保个体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在宗教/现世的冲突上,现世主义者往往更倾向于强调个人的自由和宗教自由超越集体的信仰价值。不过,被许多人视为右翼的法西斯主义或是“君主专制”也强调“国家的组织概念”,抱持着集体主义的概念,将国家看作是一个集体的实体。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又往往代表集体主义。部分学者发现大多右翼更偏向集体主义,反而左翼较尊重个人自由,因此此种分类方法受到质疑。

历史起源

左翼和右翼的称呼最初起源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在大革命期间的各种立法议会里,尤其是1791年的法国国民议会上,“保守”或是温和派的“保王党”或是“君主专制”人都坐在议场的“右边”,而激进的“自由”、“民主派”人士都坐在“左边”,从此便产生了“左翼”、“右翼”两种称呼[10]

起初,这个政治光谱的定义,是以人们对“旧政权”(Ancien Régime)的态度为判断标准,“右翼”也因此代表着支持贵族、或教士利益,而“左翼”则代表反对这些阶级的利益的人。在当时,支持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人也被视为是左翼,然而此种立场在现代大多数西方国家则被视为是右翼。不过即使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极端的左翼也会要求政府干预经济以支援贫穷人民。

而在英国的同时,埃德蒙·伯克(他在现代通常被描述为保守派)也抱持着和法国大革命中自由市场左翼类似的观点,不过,他也强烈批评他们的反教权主义立场,以及其鼓吹暴力革命推翻长期政权的倾向。伯克在他的《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一书中批评左翼的理性主义过于极端、以及对于传统智慧的侮蔑。

在法国大革命中,左翼和右翼的定义往往在不到一年内便完全转变。最初,在制宪议会上,安托万·巴纳夫和亚历山大·拉梅特(Alexandre de Lameth)等主张限制君主权力和建立一院制议会的领导人被视为是左翼,而那些希望建立和英国类似的君主立宪政体的保守派领导人、以及彻底反对革命的人则被视为右翼。到了1791年的立法议会,前述的这些党派—现在被称为斐扬派由于支持君主政体和有限的选举权而被改视为右翼。而在仅仅一年之后的国民大会上,原本因为支持透过战争将革命散布至国外、以及厌恶国王而在立法议会上被视为左翼的吉伦特派,现在则因为他们对于推翻君主政体的矛盾心理、反对处决路易十六世、以及对于巴黎市的厌恶而被视为右翼。

应该注意的是,在法国大革命当时,各形各色的政治党派都很少有经济政策上的差异。被视为左翼的山岳派(1792-1793)和右翼的保皇派(Monarchiens, 1789)在经济政策上都是属于正统的自由主义者,尽管在1793年山岳派的确比其他党派更为愿意支持(暂时的)经济控制以争取群众支持、而且在山岳派内部也有一些左翼的经济激进主义者,以Egalité—重新分配财富作号召。

相反的,在大革命中的意识形态差异,主要是针对革命本身的态度:将革命视为是一场毁灭上帝和自然的可怕灾难、而这一切应该被结束才能恢复好的政府,又或者将革命视为是法国政治生活的必然特征。就大部分时候而言,几乎所有革命中的法国政治人物都对此抱持接近中间派的立场,但却在应该何时发起革命的问题上有不同意见。

1794年,在罗珀斯庇尔热月政变中被推翻后,法国大革命终于稳定下来,这时更为清晰的政治光谱开始浮现—在左翼的是之前支持罗珀斯庇尔和恐怖政治、并希望恢复1793年民主宪法的雅各宾派;而在右翼的是希望君主复位的保王派—包括立宪派和专制派;而被归类为中间派的则是热月政变中的发动者,也是他们写下了1795年的宪法、并希望建立有限制的督政府共和制。督政府的失败并没有改变基本的政治生态—雅各宾派和保王派继续存在,而大多数最初支持督政府的人则改变为支持独裁者,最后导致了皇帝政权—拿破仑·波拿巴的诞生。

在此同时,法国国内有关左翼和右翼的政治光谱概念开始流传至欧洲各地。由于法国的大军不断攻克并强占法国之外的领土,左翼和右翼的分界再次改变为对法国大革命的态度,这大部分是由在政治上的结盟所判定。随着拿破仑的崛起,左翼和右翼的区分也变的更为复杂,因为这代表了在国外支持革命的党派也必须决定其是否支持拿破仑的独裁政权。同时,欧洲其他国家的传统统治者—无论是拿破仑在奥地利普鲁士的敌人、或是在德国的附属统治者如巴伐利亚,通常都选择吸收拿破仑和大革命中的某些经验,希望借由吸收那些中央集权的改革,能使他们的老旧政权转变为和拿破仑一般的强大,而无需经历大革命中的混乱和恐怖暴力。

在拿破仑于1814年被击败后,欧洲的政治家们齐聚维也纳会议以商讨如何重组欧洲。会议并没有全盘恢复之前的旧政权,维也纳的保守派政治家们(例如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所希望的政治制度是以保持秩序为目标,必要时也可以谨慎的采纳法国大革命中的改革。而在法国,类似的潮流促成了波旁王朝路易十八世的复位,而他本人也认知到,要彻底恢复以往的旧政权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意识形态分类

一般来说,左翼支持平等,反对阶级统治,其强调的特点是“(个人)自由、平等、博爱、权利、进步、改革和国际主义等观念”;[11][12][13]右翼认为社会分层有其自然性和不可避免性[14][15],其强调的特点是“权力、等级、秩序、责任、传统、反变革和民族主义等观念”[16]

在范围上,左翼通常包含进步主义社会主义[17]共产主义[18]社会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民主社会主义[19]世俗主义平等主义左翼民粹主义左翼民族主义反帝国主义反资本主义自由意志社会主义、左翼自由意志主义[20][21]民族自决论国际主义无政府共产主义无政府社会主义[22]种族平等运动和工会主义运动也与左翼息息相关[23][24]

而右翼通常包含保守主义右翼自由意志主义[25]保守自由主义自由保守主义反共主义右翼民粹主义纳粹主义种族民族主义法西斯主义[26]无政府资本主义[27][28]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帝国主义君主主义[29]反变革主义[30]传统主义[31]

名称的发展

左翼和右翼的称呼随着时间不断发展;从原本仅限于法国的用词传遍至整个欧洲(至少在欧洲大陆)、乃至于全世界的常用称呼。

19世纪早期的欧洲,各种政治生态都很容易套用左翼-右翼的政治光谱。极右翼的反动派势力期盼完全恢复旧政权,包括传统的特权以及中央集权的界线。虽然各地的政府经常会利用这些政治势力以保持政权,但却很少有政府会(最值得注意的例外是萨丁尼亚王国)真的采纳反动派的政策。在反动派左侧的是来自于温和派的保守派,他们更愿意接受法国大革命的结果,尤其是那些会造成国家权力扩大的的成分,同时也支持独裁的中央集权统治—无论是以牺牲传统阶级或是自由派议会为代价。而在他们更左翼的则是自由主义者,自由主义者希望一个代议制的政府以及对于公民自由的尊重。不过在实际上,自由派和保守派的界线往往相当模糊,尤其是在议会制的国家里,保守派在必要时通常会乐意和代议制的政府合作。而在自由派左侧的则是各种形式的激进主义者和共和主义者,他们希望彻底推翻君主政体,并建立普遍的选举制度—要不是类似1812年的西班牙宪法、便是如同1793年的法国宪法一般。

随着时间的发展,左翼里的某些“左翼”成分逐渐浮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原始的左翼、以及他们的激进主义和共和主义分支都坚持权利平等,依然被视为是左翼的明确主张。不过,随着社会主义成分的逐渐增加,尤其是马克思共产主义政策在接下来一个世纪里的不断的转变为左翼的中心,也因此到了俄国革命的时候,许多人已经将“左翼”一词限定为称呼共产主义者、或至少社会主义者。而在另一方面,尤其是在经济上,曾经被定义为左翼的自由放任主义的观点则改被视为右翼。而右翼里的极端君主主义和神权政治成分则越来越罕见,并且在今日的西方国家几乎已不存在了,但主张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自由主义是右翼的主张。

布尔什维克毫无疑问是在“左翼”,而斯大林主义、苏联式共产主义的支持者也将他们自身视为“左翼”。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左翼份子会争论道斯大林主义和毛泽东主义都只是表面上的左翼,因为他们在实践上毫无经济的自由、而且也制造了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包括庞大的官僚特权。在共产主义政治光谱中,托洛茨基主义卢森堡主义左翼共产主义被视为左翼。而斯大林主义、毛主义、布哈林主义被视为右翼。不过,许多欧洲的左翼政党依然会与那些社会、共产主义政党结盟,以对抗右翼政党,而这些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政党都支持民主选举。

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时间点,左翼和右翼通常都有不同的涵义,这种现象通常起源于19世纪末期的欧洲,自从那时开始,左翼和右翼的称呼就越来越少有明确的定义了。举例而言,当谈到1930年代的欧洲时,除了对于布尔什维克的反抗外,人们很难对“右翼”的定义产生共识。虽然德国的阿道夫·希特勒和英国的温斯顿·丘吉尔在他们自己的国家都被定义为右翼,但很显然这两位政治领导人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而且他们两人的反共主义也都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表达。

美国,很少有社会主义的党派能浮上台面,而且即使是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也很少出现。与欧洲的自由主义不同,美国现代自由主义混合了自由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形态,被称为自由派的左翼政治势力,主张政府干预市场经济及成为福利国家,以民主党为代表;反之支持经济自由主义则成为保守派,以共和党为代表。而右翼在原先欧洲的定义里,是与那些传统政治秩序的保王党支持者相连结的,但在美国这却从来不曾存在过。在冷战期间里,几乎每个当选的政治人物都是采取反共主义的姿态;唯一的例外是在1960年代中旬,当反越战运动如火如荼时,一群新左翼就此浮现,在某些场合下还宣称他们是“反反共产主义”,但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没有主动拥抱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

在西欧,社会民主党在这些西欧国家往往有极大势力、或甚至成为执政党,社会民主党是左翼的代表。而共产主义政党在政治光谱上依然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与社会民主党有一定的阁外合作,但不会与社会民主党执政。简而言之,在美国被视为“自由派”的事实上是左翼,在欧洲的“自由派”则往往会被视为中间派中间偏右的政党。

从1970年代末期开始、特别是1980年代,共产主义的支持度戏剧性的大为下跌,不只是在已开发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其他开发程度较低的国家、甚至是共产主义国家亦然。尤其是在苏联解体后,“左翼”一词就很少再用作形容那些支持寮国朝鲜中国的人了。不过这一词依然可以用作称呼许多社会主义的分支,这一词也经常用以称呼某些形式的参与型经济或甚至是绿色政治的支持者,而非中央集权的社会主义形式。

如同左翼一样,“右翼”一词的涵义也不断改变。在19世纪末期的西欧,几乎无人会支持恢复法国大革命之前的旧政权式社会架构,相反的,右翼一词通常被用以称呼那些想要维护任何形式的君主政体或贵族政治的人、以及那些抱持保守派宗教观点的人、或者是那些仅仅想要防卫自1789年以来产生的中产阶级利益(而这在现代早已根深蒂固)的人。在20世纪前半期,革命性的右翼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势力—尤其是法西斯主义也与传统的右翼政治势力产生差异,直到今天这种差异依然存在。右翼一词也被一些人用以形容极端的民族主义或种族主义政治势力。

在近年来,新崛起的全球化新保守主义被归类为右翼,而“古保守主义”(Paleoconservatism)—或“老右翼”一词在近年来则出现用以称呼地方主义孤立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古典自由主义的右翼。

对于当代称呼的质疑

一些当代的政治立场,例如在美国被称为“自由意志主义”的立场,是很难以左翼-右翼称呼加以定义的。自由意志主义者在社会议题上属于“自由派”,但他们反对枪械管制、反对左翼对于政府管制市场经济的支持,或反对右翼对于贸易保护主义的支持,因自由意志主义一般会支持经济自由主义的政策,因此总体是右翼。他们的政治立场可以说是最相似于所谓的古典自由主义—也就是1789年那时的左翼,但现代来说则是右翼。

许多现代的思想家质疑左翼-右翼的区分法,在21世纪毫无意义。当前大多数国家的左翼-右翼差异显然都是和当地的历史经验以及地区政策有关,而不是任何一致的原则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了保持政治上的适当性,大多数西欧国家的右翼都接受了大多数“左翼”对于政府干预社会的观点。同样的,许多左翼政党也在里根-撒切尔时期开始支持私有化新自由主义,拥抱全球化市场经济;而在最近,在后共产主义的中欧和东欧,即使是被归类为左翼的政党似乎也支持限制国家在经济上扮演的角色。我们也可以见到一些运动如绿党女性主义的浮现,这些运动毫无疑问是更接近于传统的左翼而非传统的右翼,但通常是以他们对左翼经济思想的排斥态度定义的。

无论如何,政治的本质意味着两极社会分化的差异永远不会消失,至少地区性的政党通常会出于自身的利益考量,而强调政策选项的两极—亦即非此即彼的左翼-右翼区分。将对手政党贴上左翼或右翼“激进分子”的标签也是经常出现的政治手段,也能用以划清或呈现出某人的立场、和某人所反对的为何。也因此,即使这左翼-右翼的称呼区别不如以往有意义,但他们在可预见的未来依然会是相当重要的政治术语。左翼-右翼的区别肯定也会被一些自称舆论取向立场的团体所批评,例如激进中间主义(Radical Centrism)、第三种道路(Third Way)等等。这样的团体通常宣称自己“超越”了历史的区分界线,并坚持他们不属于左翼也不属于右翼。不过,他们还是经常被其他人划分为政治光谱的某一部分,无论其反对与否,且仍有一定的政治倾向。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