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密码货币[1](英语:Cryptocurrency,又译密码学货币、加密货币)是一种使用密码学原理来确保交易安全及控制交易单位创造的交易介质。[2]
![]() |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2020年2月15日) |
跟平常使用的纸币需要防伪设计一样,加密货币的防伪是利用数字货币和虚拟货币使用密码学及数字散列而成并与智慧合约的绑定之下的新型通证。比特币在2009年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这之后加密货币一词多指此类设计。[3] 自此之后数种类似的加密货币被创造,它们通常被称作altcoins。[4][5][6]加密货币基于去中心化的共识机制[7],与依赖中心化监管体系的银行金融系统相对。[8]
去中心化的性质源自于使用分布式账本(英语: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的区块链(英语:Blockchain)技术。[9]
定义
根据 Jan Lansky 所述,加密货币是满足六个条件的系统: [10]
- 该系统无需中心机构,其状态通过分布式的共识机制得以维持。
- 该系统能对加密货币及其所有权进行记录。
- 该系统定义能否产生新的加密货币。如果可以,则系统需定义新币的来源,并定义如何确定这些新币的所有者。
- 只能通过密码学的方式来证明加密货币的所有权。
- 该系统允许通过交易来改变加密货币的所有权。交易仅可从能证明加密货币当前所有权的实体发布。
- 如果同一时间产生了两个改变相同加密货币所有权的指令,该系统最多只能执行其中一个。
2018年3月,加密货币(英语:Cryptocurrency)一词被加入韦氏词典中。 [11] 在媒体和社群中,加密货币的英文 Cryptocurrency 常被缩写为 Crypto。
架构
通过在构建加密货币系统时公开定义的货币发行速率,整个系统协作生成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在传统的中心化的银行与经济体系中(例如联邦储备系统),企业董事会或政府通过印刷法定货币或通过增加数字银行分类账的方式来控制货币的供应。而在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体系中,公司或政府无法制造新的加密货币,且迄今为止还没有为持有资产价值的其他公司、银行或企业实体提供背书。去中心化加密货币系统的技术架构由名为中本聪的个人或团体构建。[12]
截至2018年5月[update],已有超过1,800种加密货币标准。[13]在加密货币系统中,互不信任的参与者(称为矿工)维护着分类账的安全性、完整性及余额:他们使用电脑帮助验证交易、为交易添加时间戳,并根据特定的时间戳机制将交易添加至分类账中。[14]
在大多数加密货币系统的设计中,货币的产量将会逐渐减少,使得流通货币的总额不超过设定的上限。[15]与保存在金融机构的传统货币及自行保管的现金相比,加密货币更难以被执法机构搜查或扣押。[2] 由于追踪大多数加密货币本身存在困难,黑市中的犯罪分子越来越多地利用这些数码资产进行非法金融交易,包括洗钱。[1]
比特币与其他加密货币
比特币是第一种以加密货币类型存在的数字货币,而比特币以外的同类型货币,又称为山寨币、竞争币(英语:altcoin),可经由独立创建、硬分叉、透过ICO发行的代币等方式建立,一部分参考比特币、以太币等思想、原理、原始码产生的,与比特币相似的虚拟货币,目前有数千种以上,可公开交易的密码货币在流通
新的加密货币可能在任何时间被任何人建立出来,具备更多的功能、更完善的隐私保护、更快的区块生成时间、支持智慧合约、不同的算法与共识机制等。例如,莱特币为了加快处理交易的速度,每2.5分钟产生一个区块,相较比特币设定的10分钟更快。[16]以太坊则增加了智慧合约功能,使得其区块链上能够运行分布式应用。[17]
由于比特币本身并没有权威的发行机构和国家政权来维持其权威性、唯一性,比特币与其模仿者之间只能平等地相处,即使其是最早、最知名、人们最熟悉的加密货币,具有最大的用户网络社区以及很强的网络效应,大部分时间也是市值最高的加密货币,但是并不具有绝对排它的地位。[18][19][20]
截至2022年2月[update],市场上已有超过10,000种加密货币流通[21],代表性的有比特币、以太坊等。
名称 | 代码 | 网站 |
---|---|---|
比特币(英语:Bitcoin) | BTC | https://bitcoin.or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以太坊(英语:Ethereum) | ETH | https://www.ethereum.or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泰达币(英语:Tether) | USDT | https://tether.t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币安币(英语:Binance Coin) | BNB | https://www.binance.com/e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USD Coin | USDC | https://www.centre.io/usd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瑞波币(英语:Ripple) | XRP | https://ripple.com/xrp/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莱特币(英语:Litecoin) | LTC | https://litecoin.or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多吉币、狗狗币(英语:Dogecoin) | DOGE | https://dogecoin.c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达世币(英语:Dash) | DASH | https://www.dash.or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EOS.IO | EOS | https://eos.io/(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Globaldce | GDCE | https://globaldce.github.i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艾达币(英语:Cardano) | ADA | https://cardano.or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TRON | TRX | https://tron.networ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Solana | SOL | https://solana.c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门罗币(英语:Monero) | XMR | https://www.getmonero.or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分类 | 应用程式 |
---|---|
讯息、价格追踪 | iOS |
加密货币与其他货币模式的比较
以人类社会中较有名的几种交易介质为例:
比较 | 加密货币 | 贵金属 | 法定货币 |
示例 | 比特币 | 黄金 | 美元 |
呈现方式 | 电子钱包、私钥 | 金币、金元宝 | 现金、存款 |
发行方法 | 算法、工作量证明(或其他共识机制) | 开采、提炼 | 发行债券,印钞铸币 |
存放方式 | 电子文件(区块链) | 存放于金库、自己持有 | 自己持有、在金融机构存款 |
机构存放成本 | 用户的存储装置 | 每年约0.15%到1% | 存放款利差 |
交易成本 | 依区块链拥挤状况而定 | 较高昂 | 较低,幅度变化视国家而定 |
防伪方法 | 密码学及区块链技术 | 物理上难以复制或人工合成 | 防伪设计、法律规范 |
实体运送 | 无须运送,有网络及私钥即可使用 | 昂贵且有安全问题 | 比贵金属方便,但仍有安全问题 |
信用介质 | 了解型信任机制 | 物理的稀少性与实用性、历史因素 | 国家或联盟主权、黄金储备量 |
记录保存 | 区块链自动记入 | 需另行处理 | 需另行处理 |
支付结算 | 分布式 | 不流通 | 中心化 |
稀有性来源 | 通常设有最高发行量 | 物理与技术限制 | 央行控制 |
鉴定 | 区块链 | 物理化学化验 | 信赖来源、各种验钞方式 |
冻结 | 需控制钱包私钥 | 实体扣押 | 实体扣押或银行冻结 |
隐私 | 原则匿名但公开,但部分币种交易保密 | 依存放机构而定 | 依存放机构而定 |
价值变化幅度 | 相当大,过去纪录每年不少于±1000%[22][23] | ±10% | 视国家状况而定 |
国家数字货币
中国、瑞典、英国和新加坡等的中央银行已经研究法定数字货币用例。[28]
然而,有评论指出,国家数字货币,只是将国家的法币替换成上“数码、加密”的类型而已,政府或中央银行仍可恣意操纵之,并不符合加密货币去中心化的理念。[31][来源可靠?]
法律风险
虚拟资产多数情况下不承认为法定货币,且属于期货商品,承认这些加密货币的性价有限,只有受到认可的人才被视为货币。
此外,有些国家禁止使用虚拟资产,原因基于任何人也可创造属于自己的货币单位,并可藉着电子装置而制造资产数量,即不劳而获的意味。另外有人利用价值性有限的虚拟资产用作欺诈用途,例如JPEX案中的诈骗事件。
争议
2023年9月,香港社会连续发生了与加密货币有关的案件,当中JPEX案牵连甚广,轩然大波,数十媒体及报章均有报导此事,香港警方有邀请本地多位艺人、网络意见领袖,协助相关的调查,同时查封多间无牌经营加密货币的店铺。证监会亦有就此事向公众发布记者招待会。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参阅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