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达卢斯

在史学中,伊比利亚半岛在711和1492之间处于穆斯林统治之下的领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安达卢斯

安达卢斯(阿拉伯语:الأندلس;Al-Andalus)是穆斯林在中世纪对伊比利亚半岛的称呼。 [1]全盛时期包括大部分伊比利亚半岛[2]和今天南塞蒂马尼亚。这词语也指半岛被阿拉伯柏柏尔政权(西方摩尔人)统治的711年-1492年这段时期,而基督教王国收复失地运动的进程亦不断改变这一地域的界线,[3][4][5]结果它萎缩到南部并最终只指小小的格拉纳达酋长国。今天西班牙南部的安达卢西亚因此得名。

Thumb

安达卢斯的范围于711年伍麦叶王朝刚刚征服西班牙后达到全盛。在倭马亚王朝统治时期,安达卢斯被划分为五个行政区,对应今天的安达卢西亚;葡萄牙加利西亚卡斯蒂利亞莱昂纳瓦拉阿拉贡加泰罗尼亚;以及奥克西塔尼大区朗格多克-鲁西永[6]政治上,它相继作为倭马亚王朝、科尔多瓦酋长国后倭马亚王朝和西班牙地区诸“泰法”王国的政区。各国的统治促进了穆斯林与基督徒的文化交流和协作。 基督徒和犹太人要向穆斯林王国提交额外的人头税,以获得信仰自由和同等保护。

在后倭马亚王朝的经营下,安达卢斯成为了学术的灯塔,而首府科尔多瓦还成为了全地中海盆地、欧洲和伊斯兰世界最顶尖的经济及文化中心之一,兼欧洲最大城市。许多先进的伊斯兰和西方科学来自安达卢斯,例如伊本·弗纳斯英语Abbas Ibn Firnas(Ibn Firnas)发明的第一款滑翔机,三角学、天文学、手术、药剂、农业学的其他成就,以及伊本·鲁世德的杰作。安达卢斯成为欧洲和地中海沿岸地区的主要教育中心,并成为伊斯兰世界和基督教世界之间进行文化和科学交流的渠道。 [7]

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安达卢斯一直与北方的基督教王国起冲突。后倭马亚王朝灭亡后,安达卢斯分裂出多个小国。而基督教王国的攻势亦日益凌厉,以卡斯蒂利亞为主。 穆拉比特王朝介入并挡住了基督教阵营的攻势,废除了一些较弱的安达卢斯亲王国,以及建立了柏柏尔人对安达卢斯的直接统治。在后一个半世纪,安达卢斯受到了都城位于马拉喀什的柏柏尔帝国,穆拉比特王朝与穆瓦希德王朝的统治。

最终,北方的基督教王国压过了南部的伊斯兰国家,向南推进。 1085年,阿方索六世攻下了托莱多,开始了伊斯兰势力的衰落。随着1236年科尔多瓦的陷落,南部大部分地方已经落到基督教王国手上,格拉纳达酋长国两年以后也成为了卡斯蒂利亞王国的附庸。 1249年,葡萄牙的收复失地运动以征服阿尔加维作结,使格拉纳达酋长国成为半岛仅存的伊斯兰国家。最后,在1492年1月2日,[8]格拉纳达伊玛目穆罕默德十二世向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贝拉一世投降,基督教王国的收复失地运动完成。

词源

“安达卢斯”(الأندلس)一词最早可见于716年新穆斯林政府在西班牙铸造的硬币。 [9]这些硬币(称为第纳尔)同时具有拉丁文阿拉伯文[10][11]传统认为“安达卢斯”由汪达尔人的名称转写而成,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提议挑战了这一传统。 [12]有人提出它从阿特兰蒂斯一词演变成,[13]有人提出它源自哥特语词语“*landahlauts”,[14]甚至有人提出它的源头早于罗马时代以前。 [15]

历史

伍麦叶时期

伍麦叶哈里发瓦利德一世统治时期,穆斯林将军齐亚德带领一众柏柏尔人于711年登陆于今直布罗陀地区,并且在瓜达莱特战争中击败以篡位上任的西哥特国王罗德里克。之后,齐亚德将军在获得马格里布总督努塞尔的军事援助后便往北征服,并且在717年时跨越比利牛斯山征服塞普提曼尼亚

740年,柏柏尔人在北非起义。伍麦叶王朝的哈里发希沙姆·本·阿卜杜勒派出大军镇压,但是伍麦叶军在巴格杜拉战役被柏柏尔义军击败。伊比利亚半岛北部的柏柏尔驻军也发生兵变,罢免了阿拉伯指挥官,并组织了一支庞大的叛军,向托莱多科尔多瓦阿尔赫西拉斯进军。

742年,安达卢斯的阿拉伯总督与巴尔吉·本·比什尔一起在一系列激烈的战斗中粉碎了柏柏尔叛军。然而,叙利亚指挥官与安达卢斯人(早期代表团中所谓的“原住民阿拉伯人”)之间随即爆发了争吵。742 年 8 月,叙利亚人在艰苦的阿夸波托拉战役中击败了安达卢斯人,但由于人数太少,无法占领该省。

此争端在阿布·哈塔尔·胡萨姆分派到安达卢斯各地的封地后停歇[16]叙利亚人的到来大大增加了伊比利亚半岛的阿拉伯元素,并有助于加强穆斯林对南部的控制。但同时,叙利亚的容德(军区 )们不愿接受统治,实行自治的封建无政府状态,严重动摇了安达卢斯总督的权威。

起义的第二个重大后果是阿斯图里亚斯王国的扩张,此前该王国的领土仅限于坎塔布连高地的飞地。阿斯图里亚斯的阿方索一世 迅速占领了被废弃的许多北方要塞。阿斯图里亚人将基督教徒从加利西亚-莱昂低地的城镇和村庄中疏散,在杜罗河流域(“杜罗沙​​漠”)形成了一个空旷的缓冲区。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这条新近空出来的边界大致保持不变,成为基督教北部和伊斯兰教南部的分界线。这些骚乱和混乱也使得在矮子丕平领导下的法兰克人得以在 752 年入侵战略要地塞普提曼尼亚地带,希望以此夺取安达卢斯入侵法兰克的简易基地。经过长期的围攻,阿拉伯人的最后一个堡垒,纳博讷,最终在 759 年被法兰克人攻陷。安达卢斯因此被封锁在比利牛斯山脉

柏柏尔起义的第三个后果是伍麦叶王朝对西部省份的统治崩溃。由于倭马亚王朝的哈里发们被东部阿拔斯王朝挑战所困扰,西部的马格里布和安达卢斯逐渐失去了控制。从 745 年左右开始,菲赫里德家族夺取了西部省份的权力,并几乎像统治自己的私人家族帝国一样统治这些省份。

科尔多瓦埃米尔国时期

750 年,在伍麦叶王朝覆灭后,菲赫里德家族寻求与阿拔斯王朝达成谅解,希望他们能够被允许继续自治。但当阿拔斯王朝拒绝了这项提议并要求其屈服时,费赫里德王朝宣布独立,并且邀请被废黜的倭马亚王朝残余分子到他们的领地避难。这是一个致命的决定,因为倭马亚王朝比菲赫里德王朝本身拥有更合法的统治权。具有叛逆思想的当地领主对菲赫里德王朝的专制统治感到不满,与抵达的倭马亚流亡者密谋造反。

755年,伍麦叶王朝的阿卜杜拉赫曼抵达安达鲁斯。他和他的支持者迅速占领了马拉加塞维利亚,并最终占领科尔多瓦,击败总督优素福·本·阿卜杜勒·费赫里。阿卜杜拉赫曼接着建立了科尔多瓦埃米尔国,是为阿卜杜拉赫曼一世[17]

阿卜杜勒·拉赫曼在征服后的几年里统治稳定——他修建了主要的公共工程,其中最著名的是科尔多瓦清真寺,并在帮助酋长国城市化的同时保卫它免受入侵者的侵害,包括镇压多起叛乱,并果断击退了查理曼大帝入侵(这后来启发了史诗《罗兰之歌》的创作)。这些入侵中最重要的是阿拔斯王朝的重新征服尝试。 763 年,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曼苏尔任命伊本·穆吉斯非洲总督,计划入侵并摧毁科尔多瓦酋长国。作为回应,阿卜杜勒·拉赫曼在卡莫纳的堡垒内驻扎,并派遣了相比阿拔斯大军十分之一的士兵。经过长时间的围攻,阿卜杜勒·拉赫曼似乎将被击败,但在最后的抵抗中,阿卜杜勒·拉赫曼率领少数军队打开了堡垒的大门,向休息的阿拔斯军队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并彻底击败了他们,杀死伊本·穆吉斯。据说,在收到伊本·穆吉斯的防腐头颅后,曼苏尔惊呼“感谢真主,他用大海阻隔了我和这个魔鬼!”[18]

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在经历了漫长而繁荣的统治后于 788 年去世。他的儿子希沙姆一世继承了他的王位,他透过流放试图反抗他的兄弟来巩固权力。希沙姆享受了八年的稳定统治后,他的儿子哈卡姆一世继承了王位。接下来的几十年相对平静,只偶尔发生一些小规模的叛乱,并见证了酋长国的崛起。 822 年,哈卡姆去世,伟大的埃米尔阿卜杜勒拉赫曼二世,继任。他掌权并试图改革酋长国:他迅速改组了官僚机构,以提高效率,并在酋长国各地建造了许多清真寺。在他的统治期间,科学和艺术蓬勃发展,因为第四次菲特纳战争(阿拔斯内战)的灾难性导致许多学者逃离了阿拔斯王朝。学者阿巴斯·伊本·菲尔纳斯曾尝试飞行,但关于他的成功是否说法不一[19]。 852 年,阿卜杜勒·拉赫曼二世去世,留下了一个强大而完善的国家,使科尔多瓦埃米尔国成为地中海最强大的国家之一[20]

脚注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