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门天(梵文:dvārapāla)是印度教佛教中的门神,通常以手持金刚杵,面目狰狞的巨型阿修罗形象出现。作为宗教元素,在许多地区(诸如爪哇)的建筑中都有它的雕像存在。

Thumb
一对守门天中的一个,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普拉奥桑寺英语Candi Plaosan遗址。

名称

在大多数东南亚语言(包括泰语缅甸语越南语高棉语爪哇语马来语印尼语)中,都是直接将dvārapāla写作各自的语言形式(例如在马来文和印度尼西亚文中写作dwarapala)。在梵文中,dvāra意为“门”,pāla意为“卫士”。而在东亚各国中被赋予了各种名称(汉语中的哼哈二将日语中的金刚力士仁王、韩语中的那罗延金刚)。

起源与形式

Thumb Thumb
Chennakesava寺里的奢耶与毗奢耶英语Jaya-Vijaya守门天。奢耶与毗奢耶是守护毗湿奴毗恭吒英语Vaikuntha的门神。

在本地民间宗教中,作为守护神英语tutelary deities建筑特征的门神都有各自的起源,如不动明王[1]如今有些门神的形象甚至可以是警察或卫兵。

这些雕像通常被放在印度教或佛教寺庙和皇宫的门外。一般的守门天都是凶神恶煞如同恶魔的形象,但斯里兰卡佛寺门外的守门天却符合人类特征。在其它情况下,一个凶猛的那伽雕像也可以执行相同的功能。

爪哇岛峇厘岛的雕像通常用安山岩雕刻而成,而形象则通常为体魄庞大,手持棍棒,半跪姿形的檀那婆英语Danava (Hinduism)底提耶爪哇岛最大的守门天石像建造于信诃沙里时期,高3.7米。柬埔寨泰国的传统守门天则较为简单,通常为站姿且手持的棍棒中心向下。

泰国古代守门天雕塑是以高温烧制的炻器粘土塑形再覆上乳白色的而制成的。这类瓷雕产自14世纪至16世纪素可泰王朝阿瑜陀耶王朝时期的泰国,位于泰国北部地区的数个[2]

根据庙宇的规模和财富,守门天可单个、成对或成多放置。较小的建筑结构可能只有一个守门天。通常在神龛两侧各放一个守门天。一些更大的地点可能有8个或12个方位护法。某些情况下,只有狰狞的面相被表现出来,这种在爪哇的王宫里很常见。

favicon
2 sources

图册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