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𫛚学名Botaurus stellaris)为鹭科𫛚鸟类,又名大麻鹭,俗名蒲鸡大水骆驼。是一种涉水类,属于Ardeidae中的苇鳽亚科 (Botaurinae)。有两个亚种,北方种(B. s. stellaris)在欧洲部分地区和古北界繁殖,也分布于非洲北部沿海地区,而南方种(B. s. capensis)则是南部非洲的特有种。这是一种隐秘的鸟,喜欢藏匿在芦苇滩和水体附近的浓密植被中,很少见于开阔地带。在春天繁殖季节,雄鸟发出的低沉而响亮的鸣声,可以表明其存在。牠以鱼、小型哺乳动物、雏鸟、两栖动物、甲壳类和昆虫为食。

事实速览 大麻𫛚, 保护状况 ...
大麻𫛚
Thumb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鹈形目 Pelecaniformes
科: 鹭科 Ardeidae
属: 𫛚 Botaurus
种:
大麻𫛚 B. stellaris
二名法
Botaurus stellaris
(Linnaeus, 1758)[2]
Thumb
Range of Botaurus stellaris:
  繁殖区
  全年
  非繁殖区
异名

Ardea stellaris Linnaeus, 1758

关闭

巢通常筑在水体边缘的芦苇中。雌鸟孵化并喂养雏鸟,雏鸟约两周大时离巢。她继续照顾牠们直到大约六周后完全长出飞羽

由于其特定的栖地需求和全球范围内湿地的减少,该种群被认为在全球范围内呈下降趋势。然而,这种下降是缓慢的,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其整体保护状况评估为“无危”。尽管如此,一些地方种群面临风险,而南方种群的下降更为显著,令人担忧。在英国,这是所有鸟类中最受威胁的物种之一。[3]

faviconfaviconfavicon
3 sources

分类及词源

该物种首次由乌利塞·阿尔德罗万迪于1603年在其《鸟类学》中描述为Ardea asteria sive stellaris。1660年,鸟类学家托马斯·布朗称其为Ardea stellaris botaurus[4],而瑞典博物学家卡尔·林奈在1758年的Systema Naturae中再次命名为Ardea stellaris。它被归类于𫛚亚科,与之最接近的亲缘种是美洲麻𫛚Botaurus lentiginosus)、细纹麻𫛚Botaurus pinnatus)和澳洲麻𫛚Botaurus poiciloptilus)。[5]

英国博物学家詹姆斯·法兰西斯·斯提芬斯给予其属名Botaurus,源自中世纪拉丁语butaurus,意为“麻𫛚”,这个词本身源自中古英语对该鸟的称呼,botor[6] 老普林尼给出了一个奇特的词源,来源于Bos (牛)和taurus (公牛),因为麻𫛚的鸣声声像公牛的吼叫。[7] 该物种名称stellaris拉丁语中“星形”的意思,来自stella,即“星星”,指的是其斑点的羽毛[6]

其民间名称,通常是当地的,包含许多以“桶匠”、“沼牛”、“沼地母鸡”、“沼地漫步者”、“沼地鼓[声]”、“黄油鳽”、“苦鳽”[8]、“沼地吹鸣”、“沼地鼓”、“咆哮鸟”、“瓶鳽”、“沼地公牛”、“沼泽公牛”、“鼓鼓的鳽”、“石南地吹鸣”为主题的变体。[9]大多数这些名称是拟声词,用来形容该鸟的鸣声声,被描述为“鼓声”[10]或“咆哮”。沼泽沼地指的是该鸟的栖地。[11]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5 sources

亚种

大麻𫛚被认为有两个亚种;指名亚种B. s. stellaris古北界分布,覆盖欧洲、北非和亚洲的广泛地区。在中国分布地点包括台湾以及中国大陆新疆甘肃内蒙古、东北三省、华北至华南、西南等地。[12]

另一亚种B. s. capensis仅分布于南部非洲。[13] capensis这个名字被用来指在旧热带界发现但未确定具体分布范围的物种。[14]

faviconfaviconfavicon
3 sources

描述

Thumb
大麻𫛚的头骨

大麻𫛚是体型较为厚实的鹭,拥有明亮、淡黄褐色的羽毛,上面覆盖着深色条纹和斑纹。正如其别名所暗示的那样,这种麻𫛚是体型最大的,雄性比雌性稍大。[15] 欧洲或大麻𫛚身长69—81 cm(27—32英寸),翼展100—130 cm(40—50英寸),体重0.87—1.94千克(1 磅 1412 oz—4 磅 412 oz) [16]

头顶和后颈为黑色,个别羽毛较长且松散排列,羽毛尖端为淡黄褐色,带有细细的黑色横纹。头和颈的侧面为较为均匀的黄褐色,带有不规则的黑色横纹。背部、肩羽和背部的颜色相似,但横纹较重,个别羽毛具有黑色中心和横纹。头部有一道黄褐色的眉纹和一道棕黑色的髭纹。颈侧为铁锈棕色,带有淡淡的横纹。下巴和喉部为淡黄色,喉部中央的羽毛有铁锈棕色的纵向条纹。胸部和腹部为黄褐色,两侧有宽的棕色条纹,中央有窄条纹。尾部为铁锈色褐色,中央有黑色条纹,边缘有黑色斑点。翅膀为淡铁锈棕色,不规则地带有黑色横纹、条纹和斑点。[17] 羽毛质地松散,头顶、颈部和胸部的延长羽毛可以竖起。[18] 强而有力的喙为黄绿色,上喙尖端颜色较深。眼睛有黄色的虹膜,周围是一圈绿色或蓝色的裸露皮肤。腿和脚为绿色,跗跖骨关节和脚底为黄色。幼鸟的羽毛类似于成鸟,但颜色较淡,特征不明显。[17]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分布及栖地

B. s. stellaris 的繁殖范围从不列颠群岛、瑞典和芬兰,向东延伸至西伯利亚东部的库页岛、韩国和日本的北海道。该鸟类的北部分布范围在乌拉尔山脉约57°N和西伯利亚东部64°N附近。其南部分布范围包括地中海黑海、伊朗、阿富汗、哈萨克斯坦、蒙古和中国。在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也有小型留鸟种群繁殖。[18]

中国大陆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为夏候鸟,辽宁、山东山西甘肃河南、长江流域从江浙到四川、云南福建广东广西、新疆为冬候鸟或旅鸟,贵州、台湾为冬候鸟。[2]

它通常栖息在芦苇滩Phragmites)和沼泽,以及被浓密植被环绕的湖泊、潟湖和缓慢流动的河流。它有时在农业区的池塘边筑巢,甚至在有合适栖地的居住区附近,但更偏爱至少17.048吋大的大型芦苇滩进行繁殖。[1]

Thumb
在典型的芦苇滩栖地伪装的很好的大麻𫛚

一部分族群是留鸟,全年都留在同一地区。较北的族群通常会迁徙到较温暖的地区,但有些鸟类经常留下;北欧的鸟类倾向于向南和向西迁徙到南欧、北部和中部非洲,而北亚的鸟类则迁徙到阿拉伯半岛、印度次大陆和中国东部的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17] 在繁殖季节以外,它对栖地的要求较少限制,除了生活在芦苇滩外,它还会光顾稻田水芹田、鱼塘、砾坑、污水处理厂、沟渠、洪泛区和沼泽。[1]

亚种B. s. capensis是南部非洲的特有种,稀疏分布于东海岸附近的沼泽地、奥卡万戈三角洲德拉肯斯山脉的山麓地区。这个族群是当地留鸟。[18][19]

行为

Thumb
羽毛伸长,呈防御姿势

欧洲麻𫛚通常是独居的,在芦苇滩中觅食,悄悄地行走或静止在可能有猎物的水体上方。这是一种害羞的鸟类,如果受到惊扰,常常会将喙直直地向上指,并冻结在那个位置,这样它的隐蔽羽毛就能与周围的芦苇融为一体,这种行为被称为bitterning。在这个姿势下,喉部和胸部的长羽会下垂,隐藏颈部,使头部和身体的轮廓变得模糊。有时,它会使用位于胸部两侧的专门绒羽产生的绒羽粉。这种白色的粉末似乎可以帮助它在捕食鳗鱼后去除头部和颈部的黏液。然后,它会用力抓挠来去除多余的粉末,并从尾部基部的尾脂腺涂抹梳理油[17]

这种鸟性格隐秘,大部分时间都藏在芦苇和粗糙的植被中。偶尔,尤其是在严冬时节,它会站在水边的开阔地,但通常靠近掩蔽处以便迅速撤退。飞行时,它的翅膀宽阔圆润,双腿以典型鹭科鸟类的方式拖在身后。起飞时,牠的颈部伸展,但在加速后会收回。然而,牠很少飞行,除非是在喂养雏鸟时,牠更喜欢在植被中悄悄步行。牠的步态缓慢而慎重,能够用脚趾抓住多根芦苇进行攀爬。牠在黎明和黄昏最为活跃,但有时也会在白天觅食。[17]

抓鱼
Thumb
蛋, 威斯巴登博物馆. 直尺以毫米为单位标记.

大麻𫛚以鱼、小型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为食,沿着芦苇边缘在浅水中狩猎。英国的纪录包括长达35 cm(14英寸)的鳗鱼和其他鱼类、老鼠和田鼠、小鸟和雏鸟、青蛙、蝾螈、螃蟹、虾、软体动物、蜘蛛和昆虫。在欧洲大陆,牠们食用超过二十个甲虫科的成员,以及蜻蜓蜜蜂蚱蜢蠼螋。一些植物性食物,如水生植物,也会被食用。[17]

雄鸟是多配偶的,与多达五只雌鸟交配。巢筑在前一年站立的芦苇中,由雌鸟用芦苇、莎草和草茎搭建一个约30 cm(12英寸)宽的凌乱平台,内衬细小的碎片。巢可能位于被水包围的草丛上,或靠近水的交织根部。蛋平均大小为50乘40 mm(2乘112英寸),为无光泽的橄榄褐色,宽端带有一些较深的斑点。四到六枚蛋在三月下旬和四月产下,雌鸟孵化约二十六天。孵化后,雏鸟在巢中待约两周后离巢,在芦苇中游泳。雌鸟在没有雄鸟帮助的情况下养育牠们,将食物从嗉囊中反刍到巢中,雏鸟会抓住她的喙拉下。大约八周后,牠们完全羽化。[17]

声音

雄鸟的鸣声

雄鸟的求偶叫声或联络叫声是一种深沉的、叹息般的雾号或牛鸣声boom,具有快速的上升和略长的下降,在平静的夜晚可从5千米(3英里)外清晰听到。这种叫声主要在一月至四月的繁殖季节发出。对大麻𫛚的调查是通过记录某一地区不同雄鸟的叫声数量进行的。在现代科学研究之前,这种小鸟如何发出如此低沉的叫声不为人知:常见的解释包括这只鸟对着稻草叫或者直接吹入水中。现在已知这种声音是通过强大的肌肉压缩食道内的空气发出的。[20]

状态

Thumb
在浅水中觅食

大麻𫛚分布范围非常广泛,种群总体数量庞大,估计约有110,000至340,000只。虽然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但下降速度不足以将其列入更受威胁的范畴,因此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其整体保护状况评估为“无危”。这种鸟面临的主要威胁是芦苇滩的破坏以及湿地栖地的排水和干扰。[1] 该物种是非洲-欧亚迁徙水鸟保护协定(AEWA)适用的物种之一。[21] 南部亚种在20世纪因湿地退化而遭受了灾难性的下降,与北部亚种不同,南部亚种的保护问题非常严重。[22]

在英国,这个物种在19世纪晚期灭绝,直到1911年才再次被记录到成功繁殖。1950年代,种群数量增加到约70对,但在1990年代末减少到不到20对。[23] 1997年有11只雄鸟[24],到2007年估计有44对繁殖成鸟,主要集中在兰开夏东安格利亚[25] 2021年,英国记录到228只繁殖雄鸟,比2019年增加了19只。[24] 莱顿莫斯皇家鸟类保护协会保护区的兰开夏种群在近几十年来有所下降,[26]而西国的新的芦苇滩吸引了麻𫛚[27] 经过广泛的芦苇滩修复后,在北威尔士已观察到繁殖活动,而在2020年,两对麻𫛚在南威尔士格温特纽波特湿地成功繁殖。这是大约250年来首次在该郡繁殖的麻𫛚[28] 在21世纪,麻𫛚成为伦敦湿地中心的常见冬季访客,使城市居民能够观赏这些稀有鸟类。[29] 在爱尔兰,这个物种在19世纪中期作为繁殖物种灭绝,但在2011年在韦克斯福德郡观察到一只鸟,之后有多次观察到。[30]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8 sources

文学中的麻𫛚

Thumb
木版画“Bittern、Bog-Bumper、Bitter-Bum 或 Mire-Drum”,选自《英国鸟类史》,第 2 卷,“水鸟”,托马斯·比维克 创作,1804 年

托马斯·比维克记录到麻𫛚“以前在贵族的餐桌上非常受重视”。[8]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13 sources

轰鸣声

大麻𫛚被认为是南斯拉夫神话中墓地和黑暗中的生物drekavac的合理解释之一。[31] 它在布兰科·科皮奇的短篇小说《勇敢的米塔和池塘中的德雷卡瓦兹》中被提及。[32]

18世纪苏格兰诗人詹姆斯·汤姆森在他的诗《春天》(1728年写成,作为他1735年出版的The Seasons一部分)中提到麻𫛚的“轰鸣”:[33]

The Bittern knows the time, with bill ingulpht
To shake the sounding marsh[33]

该物种在乔治·克拉布1810年的叙述诗The Borough中被提及,以强调该诗反派彼得·格里姆斯被排斥、孤独的生活:[34]

And the loud Bittern from the bull-rush home
Gave from the Salt-ditch side the bellowing boom:[34]

爱尔兰诗人托马斯·麦克多纳翻译了卡瑟尔·布伊·麦吉拉·古娜的爱尔兰语诗《黄麻𫛚》(爱尔兰语中为《An Bonnán Buí》)。[35][36] 他的朋友,诗人弗朗西斯·莱德维奇写了一首《悼托马斯·麦克多纳》,开头一句是“他不会听见麻𫛚的哭声”。[37]

阿瑟·柯南·道尔福尔摩斯小说《w:The Hound of the Baskervilles》中,自然学家斯台普顿提出麻𫛚的轰鸣声是神秘猎犬吼叫声的解释。[38]

由于其隐秘和鬼鬼祟祟的性格,长期以来麻𫛚如何发出其独特的轰鸣声一直不甚明了。一种中世纪理论认为,麻𫛚将其喙插入其栖息的沼泽地,使其声音通过水的回响得到放大和加深。这一理论在1476年乔叟的《巴斯妇人的故事》中有提及,诗句为972-973行:[39]

And, as a bitore bombleth in the myre,
She leyde hir mouth un-to the water doun[39]

17世纪英国医生托马斯·布朗爵士对此说法表示质疑,他在《w:Pseudodoxia Epidemica》第三卷第27章中写道:“大多数人认为,麻𫛚通过将喙插入芦苇中,或像BelloniusAldrovandus认为的那样,插入水或泥中,并在一段时间后保持气体,再突然释放,发出那种轰鸣声,这一说法并不容易证实。就我个人而言,尽管经过认真调查,我从未见过它们有这种动作”。[10] 布朗甚至养了一只麻𫛚以发现其“轰鸣”的产生方式。[40]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8 sources

伪装

艺术家阿博特·汉德森·塞耶在《w:Concealing-Coloration in the Animal Kingdom》中认为,动物通过反影伪装破坏性着色的结合来隐蔽,这两者共同“消除了”它们的自我阴影和形状。[41]然而,塞耶的结论受到了质疑。[42]

动物学家休·科特在其1940年的经典伪装研究《w:Adaptive Coloration in Animals》中引用了威廉·帕尔默看到麻𫛚的描述:[43][44]

他曾在沼泽中标记了一只这种鸟降落的地方:到达现场后,他发现它紧紧抓住一根野燕麦茎,几乎直立不动,非常难以辨认。[43]

faviconfaviconfavicon
4 sources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