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祓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祓詞

大祓词是用于神道祭祀的一种祝词。最初用于大祓式,由中臣氏专门负责宣读,因此也被简称为中臣祭文或中臣祓词,简称为中臣祓。其典型文本载于《延喜式》卷八,题为六月晦大祓。一般来说,当提到大祓词时是指由参与大祓的参拜者共同宣读的形式;而提到中臣祓时则是指仅由神职在神前奏上的形式。[1][2][3]

大祓词

概要

大祓词最初是每年6月和12月的末日进行的大祓仪式中所念的祝词,用于祓除犯下的罪(根据神道的观念,这里的“罪”与犯罪的意义不同)和秽物。由于中臣氏在京城的朱雀门上奏上,因此称为中臣祓。虽然6月和12月的文句不同,但只有6月的版本得以保留下来。《延喜式》里记载了“六月晦大祓”,今天使用的大祓词是基于“六月晦大祓”的祝词而来的。[2]

大祓词最初是在大祓仪式上向参加者宣读的,但后来转变为对神明的吟诵。在中世时期,它与阴阳道和密教相结合,开始被认为仅仅通过吟诵就能获得功德。随着想唱越多功德越大的观念出现,人们开始唱上千次、上万次,为了便于吟诵,于是编撰了概述大祓词要点的“最要中臣祓”和“最上中臣祓”。这些在佛教神道和儒教神道中受到重视,也出现了《中臣祓训解》和《中臣祓风水草》等大祓词的注释书。[4]

如今,在大祓仪式上,参拜者会亲自吟诵此词,在神社本厅所涵盖的神社中,每天也会在神前吟诵。除了神社本庁外,各种教派神道和神道系的新宗教中也有使用,但其内容从《延喜式》记载的版本中有所改变,且根据教团的不同,还会存在一些差异。[4]

关于大祓词的成立,贺茂真渊主张是天智・天武朝的说法,而本居宣长则主张是文武天皇朝的说法,但这两种说法都认为在此之前的时代已存在其原始文本。[5]

历史

关于大祓词的成立,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认为作者是天儿屋命的孙子天种子命,另一种则认为是常盘大连。此外,还有说法指出是因天智天皇的命令,由中臣金连献上祓词,并用于每半年一次的大祓。也有说法认为在文武天皇的时代确立了这短文。[2]

大祓词用于大祓仪式。大祓是为了祓除百官男女以及天下万民无意中犯下的各种罪秽,于每年6月和12月的晦日(最后一天)在京城的朱雀门进行。根据令制、贞观仪式延喜式的记载,在宫中由中臣奉上御麻,东西文部奉上祓刀,并吟诵汉音的祓词。大臣以下的百官男女皆集于祓所,神祇官将切麻颁发给五位以上的官员,在此时朗读中臣祓词,祓除结束后,则让六位以下的官员引入大麻。《延喜式》卷八的“祝词”中记载了“六月晦大祓”,并附注“十二月准此”。[6][7]

大祓词的文句优美而壮观,被评价为表达国民精神的一个面向。因此,自中世以来,它作为神道的经典受到重视,人们信仰通过在神前朗诵可以达成祈愿。千度祓和万度祓的仪式广泛进行,并且受到佛教祈祷的影响,御师向信徒配发。历史上有许多相关的注释书。[1]

除了每半年定期举行的大祓外,还会在大尝祭前或面对灾害、疫病等情况下进行临时的大祓。同时,中臣祓则是将大祓词转用于私人的祈祷,改变了向人们宣读的形式,变为向神明奏上的形式,这种形式被认为在10世纪已经成立。中臣祓的名称源于中臣氏朗读此词的事实。[4]

中臣祓在祇官中用于天皇的禊祓。11世纪初,阴阳师们开始将中臣祓用于私人祈祷。据《紫式部日记》记载,于宽弘5年(1008年)9月10日,阴阳师为中宫的安产祈愿而被动员,其中唱出的中臣祓的结句“八百万的神也无法不聆听”被记载下来。[4]

中臣祓的文句在12世纪初成立的《朝野群载》中以中臣祭文的题目出现,这是最古老的记录。与《延喜式》的大祓词是向大家宣读的不同,《朝野群载》的中臣祭文则改为向神明表达,任何时候任何人都可以朗读。根据神社本厅研究者冈田米夫的主张,朝野群载中的中臣祭文被认为是现代在神前朗诵的大祓词的最古老形式。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提到“祓户的八百万神明”。大祓词中出现了祓户的四神,而在《朝野群载》的中臣祭文中则不限于这四神。现在神社本厅颁布的大祓词中,祓户神被称为“天津神、国津神、八百万神明”,这是继承了朝野群载中臣祭文的精神,也被认为是最古老的形式。[8]

中臣祓随着时间流传至各地。特别是在12世纪,春日神社进行中臣祓的情况已被证实。此外,佛僧也开始进行使用中臣祓的仪式,推测在平安时代末期,佛僧撰写了注释书《中臣祓训解》。[8]

“中臣祭文”一称在平安时代末期开始被较广泛地使用。随后,阴阳师等人开始私自举行大祓的神事,大祓词便在社会上广泛用作常规祭祀及祈愿的祝词。铃木重胤在《祝词讲义》卷十中对大祓词的称呼做了以下解释:大祓词被俗称为中臣祓是较早的事情,但因为祓是指仪式,因此应该正确称为中臣祓词。古语拾遗中提到“天种命使子解除天津罪、国津罪,所谓天津罪是云云,国津罪则是国中人民犯的罪,其内容在中臣祓词中有详细说明”,这是正确的说法,其意义在于中臣是掌管祓的职位,因此由中臣朗读,所以称之为中臣祓词。[4][9]

伊势神道中,祓的独特作法在镰仓时代初期成立,并在镰仓时代后期变得秘传化。在吉田神道中,中臣祓也受到重视,并进行独特的仪式与注释。[4]

在中世,随着《日本书纪》神代卷的研究,中臣祓的研究也得到了进展,其信仰逐渐深入。这受到伊势神道及其神道五部书的显著影响,还有两部神道和山王神道的影响。一早,度会家行在《类聚神祇本源》中引用了中臣祓训解的说法,世上则将其传为空海的著作,但实际上应被视为镰仓时代后期公开的作品。神宫文库所藏的中臣祓注抄是镰仓时代初期建保3年6月(1215年)的古抄本。称为藤原朝臣御子大夫的作品中的大祓词同注也是同时期的研究成果。室町时代战国时代,京都神乐冈的吉田家对中臣祓的研究最为专注,尤其是吉田兼倶的贡献最为显著。兼倶撰写了《中臣祓闻书》,其子清原宣贤则撰写了《中臣祓抄》。兼倶的后裔吉田兼永与吉田兼右也致力于两部作品的讲解、宣传、书写与普及。[10]

平安时代末期至江户时代,日常朗读的被称为中臣祓词,而在6月与12月的晦日大祓式中朗读的则被称为大祓词,两者有所区别。大祓式的大祓词与日常朗读的中臣祓词在表达的内容上有差异。随着江户时代后期国学与复古神道兴起,最初的大祓词名称再次被使用。[8]

大祓词日文原文

更多信息 大祓词 1948年神社本厅定本例文 ...
大祓词
1948年神社本厅定本例文

大祓词おほはらへのことば


高天原たかまのはら神留かむづます すめらがむつかむ かむみことちて 万󠄄神よろづのかみたちかむつどへにつどたまひ かむはかりにはかたまひて すめまのみことは 丰苇󠄂とよあしはらの水穗国みづほのくにを 安国やすくに平󠄁たひらけくろし食󠄁せと ことさしまつりき さしまつりし国中くぬちに 荒󠄄あら神等かみたちをば かむはしにはしたまひ 神扫かむはらひにはらたまひて ことひし磐根いはね 树根きねたち 草󠄂くさかき叶󠄂をもことめて あめ磐座放いはくらはなち あめ八重やへぐもを 伊头いつ千别ちわきに千别ちわきて 天降あまくださしまつりき さしまつりし四方よも国中くになかと おほやまと高见国だかみのくに安国やすくにさだまつりて した磐根いはねみやばしらふとて 高天原たかまのはら千木ちぎたかりて すめまのみことみづ殿あらかつかまつりて あめかげ かげかくして 安国やすくに平󠄁たひらけくろし食󠄁さむ国中くぬちでむあめ益人ますひとが 过󠄁あやまをかしけむ种种くさぐさ罪事つみごとは あまつみ くにつみ 许许太久ここだくつみでむ でば あま宫事みやごとちて あま金木かなぎもとり すゑちて くら置座おきくららはして あま菅麻󠄁すがそもとち すゑりて 八针やはりきて あま祝词のりとふと祝词のりとごと


らば あまかみあめ磐门いはとひらきて あめ八重やへぐも伊头いつ千别ちわきに千别ちわきて こし食󠄁さむ くにかみ高山たかやますゑ 短山ひきやますゑのぼして 高山たかやま伊褒理いほり 短山ひきやま伊褒理いほりけてこし食󠄁さむ こし食󠄁してば つみつみらじと しなかぜあめ八重やへぐもはなことごとく 朝󠄁あしたぎり ゆふべぎりを 朝󠄁风あさかぜ 夕风ゆふかぜはらことごとく おほ津边つべ大船おほふねを 舳解へとはなち ともはなちて 大海原おほうなばらはなことごとく 彼方をちかたしげもとを 烧镰󠄁やきがま镰󠄁がまちて はらことごとく 遗󠄁のこつみらじと はらたまきよたまことを 高山たかやますゑ 短山ひきやますゑより 佐久那󠄁太理さくなだり多岐たぎつ 速󠄁川はやかはおり津比卖つひめかみ 大海原おほうなばらでなむ なば 荒󠄄潮󠄀あらしほ潮󠄀しほ八百道󠄁やほぢ潮󠄀道󠄁しほぢ潮󠄀しほ八百やほあひ速󠄁开はやあき都比卖つひめかみ 加加呑かかのみてむ 加加呑かかのみてば ぶきぶきぬしかみ 根国ねのくに 底国そこのくにはなちてむ はなちてば 根国ねのくに 底国そこのくに速󠄁はや佐须良比卖さすらひめかみ 佐须良さすらうしなひてむ 佐须良さすらうしなひてば つみつみらじと はらたまきよたまことを あまかみ くにかみ 八百やほ万󠄄よろづの神等共かみたちともに こし食󠄁せとまを[11] [12] [1][13]

关闭


大祓词中文译本


大祓词

高天原神留坐,以皇亲神漏岐、神漏美之命,召八百万神,集聚共议。诏曰:“我之皇御孙命,必将丰苇原水穂国,安国而平治之。”遂托奉国祚。于托奉之国中,诘问荒振诸神,扫除凶秽。使磐根、树根,乃至草之片叶,咸缄妄语。置天之磐座,严擘天之八重云,千别其道,肃奉神敕,自天降临。

于四方国中,将大倭日高见国奉为安国,于下津磐根广立宫柱,如高天原千木高耸。皇御孙命之瑞之御殿,奉仕于天荫日荫之间,隐然坐镇,遂成安国升平之境。当此安平之世,天之益人或犯诸罪。如天津罪、国津罪、许许太久罪,其迹毕彰。依天津宫事,断天津金木之根末,敷置千座;刈天津菅麻之根梢,裂作八针,并宣读天津祝词之太祝词。

如此宣读,天津神将开天之磐门,严擘天之八重云,千别其道,聆听之。国津神将登高山之末、短山之末,析高山之伊褒理、短山之伊褒理,耹听之。罪秽尽除,如科户之风吹散天之八重云,如朝风夕风吹散朝雾夕雾。如居大津边之大船,解放舳舻,放流至大海原;如执烧镰利刃打扫彼方繁木。如此祓清,罪秽无存。

罪秽自高山之末、短山之末,纷坠佐久那太理之多岐。速川之濑之处,有神坐镇名曰濑织津比卖,揽尽罪秽,持赴大海原。既至大海原,荒潮之八百道、八潮道、八百会之处,有神坐镇名曰速开都比卖,乃吞罪秽,噬尽无余。罪秽既吞,遂至气吹户,有神坐镇名曰气吹户主,吹拂罪秽,散于根国底国。终至根国底国,有神坐镇名曰速佐须良比卖,涤荡罪秽,灭迹销形。

今大祓既行,伏请天津神、国津神、八百万神等,共聆此祓,并冀罪秽不复存焉。 [12] [1]

大祓词内容

高天原(即:天国)中镇守的民族祖神,男神神漏岐命与女神神漏美命的命令下,八百万神明聚集起来,反复举行会议,进行讨论,最终天照大神说:“我的子孙皇御孙命(即琼琼杵尊),要将丰苇原的水穗国(一种解释指人间,另一种指日本)治理成一个安宁的国度。”并赋予他这个使命。 然而,在被托付的国内,有些神明因不满而提出异议。于是,皇御孙命多次倾听这些神明的意见与不满,反复沟通,最终这些神明逐渐理解了他的真正意图并开始合作。随着这样的努力,连岩石、树木、草叶也都同调,原本动乱的国土终于恢复了平静。于是,皇御孙命告别高天原,穿越重重云层,降临到地上。

因此,接受了天照大神托付的皇御孙命,选定大倭日高见国的土地作为国都,在稳固的基石上建立粗壮的柱子,屋顶高耸如同可达天空,建造了庄严的宫殿。在那座宫殿中,皇御孙命得到了祖神们的庇佑,努力将这片土地治理成一个和平的国度,但生于此地的人类却常常犯下故意的罪和无意的错误,累积了无数的罪与污垢。当罪恶与污垢出现时,皇御孙命教导了消除它们的方法。这是模仿高天原神明的仪式,修整细木的根与枝,作为赎罪的祭品,堆叠在多个台上;同时也修整芦苇和麻的根与枝,将中间的好部分细细撕裂,用作祓除的道具,进行神事,并唱出神圣的祓除祝词。

如能这样唱颂,天之神将会打开高天原的门,拨开重重云层聆听。此外,国之神也会登上高山或短山,驱散雾霭,静静地倾听人们的心愿。若天上与地上的神明都听到了,四方世界的罪与污垢便会消失无踪。这就像风轻轻拂过重重的云层,或如朝夕之间驱散的雾气,亦或是解开栓在港口的船绳,让船只自由地航行于广阔的海洋,或是用锋利的镰刀砍去茂密的树木,使周围变得明亮,令人心情愉悦,所有遗留的罪与污秽将完全被祓除,变得洁净。

这样被祓除的罪污,将会被位于高山与短山之上的神明,名为瀬织津比卖的神,迅速沿着水流和瀑布冲入大海。当流入大海后,激烈的潮水会相互撞击,形成漩涡,在那里的名为速开都比卖的神将会张开大口,吞噬罪与污垢,并将其沉入海底。被吞噬在海底的罪污,会被位于喷气之处的名为气吹戸主的神,送往“根之国、底之国”的地下世界。当送往地下国后,名为速佐须良比卖的神明将会不知去向地带走,将其彻底消失,连一丝痕迹也不留。因此,我们恳请天上的神明、地上的神明以及八百万神明,请听到我们的祈祷,愿祢们能祓除我们人类的罪与污垢。[8][14]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