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慈济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甲慈济宫位于台湾台南市仁德区大甲里,主祀保生大帝,为大甲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庙宇[2][1]。该庙保生大帝有三尊,分别称为老大帝、二大帝、三大帝,其中老大帝据说是分灵自高雄湖内的月眉池慈济宫[2][1]。庙中彩绘除传统题材作品外,也有陈秋山以民国时期人物为题材的彩绘[3]。
沿革
该庙的由来据说是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时,大甲一带有瘟疫肆虐,于是居民迎请围仔内月眉池慈济宫的大道公銮轿前来绕境[2][1][3]。疫情消失后,居民为感谢大道公的帮助且希望大道公能永驻大甲,乃在次年(1714年)推举耆老许清吉募款建庙,并自月眉池慈济宫分灵,是为该庙的老大帝[2][1][3]。
而大甲慈济宫在2003年重建后所立的〈台南县仁德乡大甲慈济宫沿革〉碑上面则记载据“保生大帝所述”,是郑成功来台时,有一先民吴必川迎奉保生大帝金身到此[4]。而后当地发生瘟疫,吴必川未娶妻室难以奉祀,乃交由另一先民许彪继承,最后由许清吉掌理奉祀[4]。后来当地居民感念保生大帝神恩,才由许清吉发起建庙[4]。
二次大战期间,大甲北边的台南机场成为盟军重要攻击目标,但大甲并未受到波及,有信众便相信这是老大帝保佑所致[2][1]。二次大战后,居民在民国卅四年(1945年)重修[2][1]。民国卅八年(1949年)有许一郎[注 1]发起重修右厢,民国四十年(1951年)又修建四垂亭[3]。民国五十六年(1967年)居民宋万泉、周添丁又发起重修,两年后(1969年)竣工并建醮[2][1]。民国九十二年(2003年)再次重建,成现今庙貌[3]。
祀神
大甲慈济宫除供奉保生大帝外,还有供奉中坛元帅、天虎爷、地虎爷、福德正神与注生娘娘等神明[2][1][3],另外在庙埕有供奉松王公。
传说
据说在1960年代,慈济宫的神明到湾里开光点眼,庙中三位大帝的銮轿都去了,但是在二大帝与三大帝銮轿已经返回慈济宫后,庙方却仍未见到老大帝的銮轿[2][1]。居民出发寻找,才发现神轿仍在两地分界的桥上(桥在三爷宫溪上),靠近湾里的那一侧[2][1]。原来湾里人不相信老大帝的神力,于是想要抢下神轿,但在湾里人抢下神轿后,神轿不受控制,把抢轿的湾里人带往溪旁的林投林中,令抢轿者被林投树刺到浑身是伤[2][1]。湾里人向大甲人求援后,大甲人认为湾里人已得到教训,才去接手老大帝神轿[2][1]。
而在老大帝回到慈济宫后,居民发现老大帝神像脸上有七滴汗(右三左四)并留下痕迹[2][1]。居民原本想将神像送去修整,但据说神明指示不需修整,所以仍让痕迹留下[2][1]。据说因为此事,湾里人对慈济宫老大帝崇信有加,会在保生大帝圣诞时前往参拜,而现在湾里万年殿与大甲慈济宫也是有交陪的庙宇[2][1]。
注释
参考来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