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已解散机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中国国民党主导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最高军事机关[1]。1925年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正式成立时就设立军事委员会,其职权是在中国国民党指导、监督下,管理、统率国民政府所辖境内陆军、海军、航空队及一切关于军事之各机关[2]:227,首任主席是汪兆铭。国民革命军北伐开始后,又设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蒋中正任总司令,规定军事委员会内各机关改隶总司令部[2]:227。军事委员会专责以军事武力统一中国。
1928年6月,北伐完成,统一中国,国民政府迁至南京;同年11月10日,军事委员会职务权责移交国民政府军政部、参谋本部、军事参议院等单位后正式结束。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为了与侵华日军对抗,国民政府恢复设立军事委员会,首任委员长是蒋中正。随后,军事委员会历经第一次国共内战及中日战争,直到1946年5月裁撤。
军事委员会虽隶属国民政府,不过在中华民国军政、训政[a]、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论是重要性或职责上都凌驾于其他政府组织。另外,该委员会虽于名义上采合议制,是一种军事委员会制。但是实际上委员长统驭会务,享有极高军事、行政、立法、甚至司法之决策权,实际取代国民政府主席成为最高领导人[b],是一种军事集权政府。
事实上,自1932年开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一般是以此职务统治全中国。 因此,不但绝大部分的中国人习惯称呼蒋中正为蒋委员长;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和欧洲人,也习惯称呼蒋中正为Gimo,指其特级上将背景(Generalissimo - 大元帅)之英文简称。
1917年7月,前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于广州成立军政府,并研拟以武力消灭军阀、统一中国。而中华民国军政府辖下,设有咨询功能的军事委员。该委员会始设时,军政府军事委员名额为64名。隔年,孙中山再依其基础,于军政府辖下设置采合议制的军事委员会,将军事委员缩减为26名,并以李烈钧为委员长;不过此两阶段委员会,在以滇、桂、赣、粤[c]等地方割据军阀力量为主的军政府组织下,委员会并无任何实权。
1924年7月,在历经粤军叛变及一连串军事整合失败后,孙中山将军事力量寄望中国国民党创立兴起的黄埔军校。军事委员会改组,正式作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属下最高军事决策机关,负责东征北伐事宜[3]:9。而由中央政治会议委派的军事委员分别是许崇智、杨希闵、刘震寰、谭延闿、樊锺秀、胡汉民、廖仲恺、蒋介石与伍朝枢等9人,除此还委由苏俄军官高和罗夫为顾问[d]。形式上,已有以军领政的雏形。1924年11月,该委员会改组,再将权力扩大,并由汪精卫、许崇智、廖仲恺、胡汉民、谭延闿、蒋中正、加伦及伍朝枢担任,采行合议制的集体领导方式。
1925年,孙中山应冯玉祥邀请北上商讨国是,不料肝癌发作,于3月12日病逝于北京。为了统一全国,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决议筹组国民政府,于7月1日在广州正式成立,采取合议委员制,以汪精卫为主席[5]:266。除此之外,并设置以武力统一中国为主要任务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5]:266。
1925年7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委员会设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指派汪精卫、蒋介石、谭延闿、胡汉民、许崇智、廖仲恺、朱培德、伍朝枢等八人为军事委员会委员。 以汪精卫、蒋介石、谭延闿为常务委员,汪精卫为兼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后又增加程潜、李济深、李福林、古应芬、李宗仁、黄绍竑、陈公博、冯玉祥等为委员。1925年7月5日公布的《中华民国政府军事委员会组织法》[6]规定,军事委员会受“中国国民党之指导及监督管理”,统率国民政府辖境内的陆海军、航空队和一切关于军事各机关,并拥有军事动员、国防政策、军制改革、军官任免、移防、预算、决算等有关事项。除此,该委员会其编制与领导方式则沿用中国国民党军委会之习惯,所有决议,须经出席委员三分之二通过方为有效,并规定,如多数委员不在军委会所在地时,主席与委员一人有决定处置之权。军事委员会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的委员若干人组成,并从委员中推定一人为主席。以蒋介石、汪精卫、谭延闿为常务委员,汪精卫为兼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并取消各地方部队名称,统一称作国民革命军,计划北伐[5]:266。军事委员会辖有政治训练部(主任陈公博)、参谋团(主任罗加觉夫、副主任为湘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岳森)、海军局(局长斯米诺夫)、航空局(局长李糜)、军需局(局长关道)、秘书厅(厅长朱和中)和兵工厂(厂长邓士章)等机构。参谋团下设总务厅(主任黄实)、军务厅(主任冯祝万)、步兵监(冯宝森)、炮兵监(邓演成)、工兵监(陈输誉)、交通监(特拉特脱治)、军医监(朱奉藻)。
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遇刺,胡汉民受牵连出洋,许崇智受牵连赴沪,由谭延闿署理国民政府军事部长。9月20日,军需局局长关道被免职,范其务接任。1926年2月28日,蒋介石与汪精卫达成撤换俄籍顾问。3月1日,军事委员会参谋团改为军事委员会参谋部,李济深为部长;成立军事委员会军需部,部长朱培德;军事委员会各机构的俄籍顾问均被辞退,李之龙代理海军局局长,张静愚接任航空局局长。在1926年3月20日发生“中山舰事件”后,汪精卫辞职赴法就医。4月9日,以罗加觉夫、季山嘉为首的苏联军事顾问300余人被辞退返苏。在4月16日举行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与国民政府委员会联席会议上,蒋介石成为军事委员会主席,谭延闿成为国民政府主席。
1926年5月15日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蒋介石当上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人部长。1926年6月4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31次会议决定组织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设于军事委员会内,军事委员的政治训练部、参谋局、海军局、航空局、军需局、秘书厅和兵工厂均属于总司令部;军事委员会仅剩下秘书厅,厅长周雍能。1926年6月5日,蒋介石当上总司令。1926年7月1日,军事委员会颁布北伐部队动员令,北伐战争正式开始。1926年7月7日公布《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组织大纲》[7],规定“凡国民政府所属军民财政各部机关,均须受总司令之指挥,秉承其意旨办理各事”,国民政府变成总司令部的后勤机关。1926年7月14日,李济深任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钮永建为总参议,邓演达为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统辖陆海空军实施北伐。
1927年2月21日,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正式在武汉办公。1927年3月10日,中国国民党在武汉召开二届三中全会,会中决定重设中国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在中央执行委员会下设军事委员会,作为中国国民党的最高军事行政机关[5]:266。并推举出16位委员,以汪精卫、谭延闿、蒋介石、唐生智、程潜、邓演达、徐谦7人组成主席团[5]:266。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4月2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从广州迁往南京办公,规定军事委员会是国民政府最高军事机关[2]:227-228。军事委员会不设主席,由主席团执行中央执行委员会关于军事之决议及军事委员会之决议,并处理日常事务,委员则以蒋介石为主的中国国民党党员担任[2]:228;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只是军事委员会的委员之一,由军事委员会提名,中央执行委员会任免;高级军官任免和军队动员出征,必须由军事委员会决议,经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交总司令部执行;总政治部不属于总司令部,而是直属于军事委员会;所属军校由校长负责制改为委员会制,确立在中央执行委员会领导之下;中央执行委员会下属的中央军人部裁撤;全会推举出汪精卫、蒋介石、李宗仁、朱培德、李济深、程潜、谭延闿、冯玉祥、张发奎、何应钦、孙科、邓演达、顾孟余、宋子文、徐谦、唐生智等16位军事委员会委员(后增加鲁涤平、于右任、陈公博),以汪精卫、谭延闿、蒋中正、唐生智、程潜、邓演达、徐谦7人组成军事委员会主席团[5]:266,下辖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七一五分共后陈公博接任)、秘书处(处长林伯渠)、参谋处(处长龚浩)、陆军处(处长刘骥)、海军处、航空处(处长孙科)、经理处(代处长谢晋)、审计处、军工制造处、军事学校及教育机关管理处、军事裁判所(所长徐谦)。4月5日,武汉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奉系张作霖,任命:
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蒋介石即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名义发表个电,宣布军事委员会从广州迁往南京办公,即日起开始办公。[2]:227-228。1927年7月12日公布的《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规定:军事委员会为军事最高机关,负全国陆海空军编制、统御、教育、经理、卫生及充实国防之责;军事委员会委员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委员互选5人至7人为常委,常委互选1人为主席;执行决议、发布命令时,由常务委员全体署名。军事委员会下设军务厅、总务厅、参谋厅、军事教育厅、海军处、航空处、经理处、政治训练处等直属机构;但在蒋介石下野前,军事委员会工作机构未来得及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任命胡汉民、冯玉祥、阎锡山、李烈钧、蒋中正、杨树庄、李济深、何应钦、李宗仁、温寿泉、李鸣钟、李福林、朱培德、王天培、白崇禧、朱绍良、陈铭枢、赖世璜、曹万顺、周凤岐、陈调元、柏文蔚、王普、贺耀祖、叶开鑫、杨森、刘湘、赖心辉、刘成勋、邓锡侯、田颂尧、刘文辉、周西成、胡若愚、陈可钰、黄绍竑、钮永建、商震、鹿钟麟、向传义、张之江、陈绍宽、陈季良、李景曦、陈仪、樊钟秀等46人为军事委员会委员。后增加陈训冰、蒋作宾、方声涛、何成濬、孙岳、方本仁为军事委员会委员。7月下旬,军事委员会推选胡汉民、何应钦、李鸣钟、阎锡山、杨树庄、李宗仁、李济深为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
1927年8月16日,蒋介石通电下野。9月17日召开宁沪汉三方组成的中国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推选白崇禧、何应钦、朱培德、李宗仁、李济深、汪兆铭、胡汉民、唐生智、程潜、冯玉祥、蒋中正、杨树庄、阎锡山、谭延闿等14人组成军事委员会主席团,于右任、方振武、方声涛、王普、王钧、石青阳、白崇禧、田颂尧、朱培德、李烈钧、李宗仁、李济深、李鸣钟、李福林、李品仙、李景曦、何应钦、何成濬、何键、汪兆铭、周西成、周凤岐、岳维峻、金汉鼎、胡汉民、胡若愚、胡宗铎、柏文蔚、唐生智、孙科、孙岳、陈铭枢、陈绍宽、陈调元、陈季良、陈可钰、陈嘉佑、陈训冰、夏威、曹万顺、张发奎、张之江、商震、鹿钟麟、贺耀祖、许崇智、黄绍竑、程潜、温寿泉、冯玉祥、钮永建、杨树庄、杨杰、杨森、杨虎城、叶开鑫、邓锡侯、樊钟秀、刘湘、刘兴、刘郁芬、刘文辉、蒋中正、赖心辉、鲁涤平、阎锡山、谭延闿等67人为军事委员会委员,后增加刘峙、钱大钧、顾祝同、黄琪翔、李朗如、徐永昌、刘骥、傅作义为委员。修订的《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把主席制改为主席团制。之后,军委会主席一度由胡汉民担任。9月20日新的国民政府委员和军事委员会委员同时在南京小营举行就职典礼。军事委员会内设工作机构:
1928年1月4日蒋中正恢复总司令职后,胡汉民即辞去军委会主席一职[5]:268。2月2日,国民政府特通过“军事委员会隶属国民政府,为国民政府军政最高机关,凡属国民革命军之陆海空军,均归其节制指挥”的相关法律[5]:268。也就是说,此时军事委员会主席兼总司令成为中国的国家实际领导者,军事强人蒋介石随后当选了该职务[5]:268。“总司令是国民政府为战时军令之统一而特任的,凡属国民革命军之陆海空军,均归其节制指挥。”“总司令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对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国民政府负责”。军事委员会下设政治训练部。2月7日,全会推选于右任、白崇禧、李宗仁、李济深、朱培德、程潜、冯玉祥、杨树庄、蒋介石、阎锡山、谭延闿为军事委员会主席团成员,蒋中正为军事委员会主席。2月17日,经二届四中全会决定,国民政府特任于右任、方振武、方声涛、王钧、石青阳、白崇禧、田颂尧、朱培德、朱绍良、宋哲元、李宗仁、李烈钧、李济深、李鸣钟、李福林、李品仙、李景曦、何应钦、何成濬、汪兆铭、周西成、岳维峻、金汉鼎、胡汉民、胡宗铎、柏文蔚、柏文蔚、徐永昌、马福祥、孙良诚、孙科、孙岳、陈铭枢、陈绍宽、陈调元、陈季良、陈可钰、陈嘉佑、陈训冰、陈焯、夏威、曹万顺、张群、张之江、商震、鹿钟麟、贺耀祖、黄绍竑、程潜、温寿泉、冯玉祥、钮永建、杨树庄、杨爱源、杨杰、杨虎城、邓锡侯、邓宝珊、樊钟秀、熊斌、钱大钧、卢师谛、刘湘、刘骥、刘峙、刘郁芬、刘文辉、蒋中正、蒋作宾、赖心辉、鲁涤平、龙云、阎锡山、顾祝同、谭延闿等73人为军事委员会委员,后增加卫定一、孔繁爵、方本仁、方鼎英、丰玉玺、井岳秀、石友三、孙楚、孙连仲、任应岐、刘汝明、刘镇华、伊德钦、朱绶光、李虎臣、张维玺、张荫梧、赵守钰、黄国梁、高桂滋、曹浩森、谭庆林、韩复榘、夏斗寅、门致中、马麒、马鸿逵、马鸿宾、石敬亭、李景林、缪培南、周玳、南桂馨、郭宗汾、傅存怀、刘兴、叶琪、李燊、李品仙、何健、周烂、陶钧、廖磊、魏益三等为委员。
1928年3月,军事委员会主席团改称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军事委员会主席团办公厅改称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3月13日,主任马晓军调职,由杨杰/朱绍良代/贺国光代依次继任;军政厅长严重调职,朱绍良/张治中接任;交通处长李范一免职,邱炜/华振麟继任;审计处长黄经明免职,刘文藻接任。1928年6月军械处长陶树模免职,黄公柱接任。
1928年6月,因战况顺利,国民革命军进占北京[e],国民政府获得国际承认。8月,中国国民党第二届第五次中央全会通过《整理军事案》, 撤销军事委员会及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改组为军政部、参谋本部、训练总监部及军事参议院。
1928年10月8日,国民政府公布《国民政府组织法》[8],其第一章第九条规定:“国民政府主席兼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蒋介石获选南京国民政府主席,从此军政一体[5]:268。10月10日,蒋就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通过《国民政府组织法》,兼任陆海空军总司令,统辖全国武装部队[2]:228。11月7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9]:军事委员会著即裁撤,该会所有一切事务限于11月10日以前结束,分别移交军政部、参谋本部、训练总监部、军事参议院[2]:228。自始进入训政时期。1929年3月15日,蒋介石通电于本日撤销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及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不过事实上,军委会权力移转至蒋介石身上。
1931年11月30日,“陆海空军总司令部撤销,所掌事务移归参谋本部、军政部、训练总监部分别办理”。1931年12月15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临时会议决议,准蒋介石辞去国民政府主席一职,第二次下野。
1932年1月28日,一二八事变爆发[2]:228。1932年1月29日,中国国民党召开临时中央政治会议,决议重设军事委员会,设委员7人至9人,并以参谋总长、军政部长训练总监、军事参议院长、海军部长为当然委员[10]:438。2月6日军事委员会成立。临时中央政治委员会会议通过《军事委员会暂行组织大纲》,于3月11日公布,复设军事委员会,直隶于国民政府。其任务为统率国防“绥靖”事宜,决定军事章制及军队教育方针,审核军费支配及军实补充,主持军事建设、军队编制以及中将及独立任务少将以上任免的审核。设委员长一人,副委员长二人,委员七人至九人,经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选定,由国民政府特任;并以本会各厅主任为当然委员;委员中互推三人至五人为常务委员,行政院院长得出席军事委员会会议。关于军令事项由委员长负责执行;关于其他事项,经会议决定后,交由主管部会办理。军事委员会下设办公厅、审计厅、铨叙厅,各设正副主任一人,分掌会务。此外,并设国防设计委员会。
1932年3月1日在洛阳市召开的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5]:268。3月5日,中国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通过通过《关于军事委员会案》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暂行组织大纲》,军事委员会直隶于国民政府,作为国民政府军事最高机关称。此次重设军事委员会,“其目的在捍御外侮,整理军事,俟抗日军事终了,即撤销之”[11]。军事委员会负责“国防绥靖之统率事宜”,第一次将国防内容写进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决定军事章制及军队教育方针,审核军费支配及军实补充,主持军事建设、军队编制以及中将及独立任务少将以上任免的审核。设委员长一人,副委员长二人,委员七人至九人,经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选定,由国民政府特任之;并以参谋总长、军政部长、训练总监、海军部长、军事参议院院长及本会各厅主任为当然委员;委员中互推三人至五人为常务委员,行政院院长得出席军事委员会会议。关于军令事项由委员长负责执行;关于其他事项,经会议决定后,交由主管部会办理。3月6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任命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3月7日,蒋介石即将原由国民政府直辖的参谋本部、训练总监部、军事参议院揽归军事委员会辖属。3月8日国民政府明令发表[12]:蒋介石出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李宗仁、陈铭枢、李烈钧、陈济棠等任军事委员会委员[10]:438。此外,依《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暂行组织大纲》规定,行政院长(汪精卫)、参谋总长(蒋介石兼)、军政部长(何应钦)、训练总监(李济深,1933年12月15日被撤职,由朱培德兼代,1934年12月7日后为唐生智)、海军部长(陈绍宽)、军事参议院院长唐生智(1934年12月7日后为陈调元)为当然委员。军事委员编制与领导方式沿用党军委会之习惯,所有决议,须经出席委员三分之二通过方为有效,并规定,如多数委员不在军委会所在地时,主席与委员一人有决定处置之权[13]:65。 军事委员会下设:
1932年7月16日,国民政府公布了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规定军事委员会直属国民政府,与国民政府直隶的参谋本部、训练总监部、军事参议院及行政院所辖军政部、海军部为指导关系。
1933年6月30日特任马占山、苏炳文为军事委员会委员。1933年9月5日,增任白崇禧为委员。1933年12月15日因陈铭枢参加组织福建人民政府,被褫夺军事委员会委员职。1935年12月18日,任冯玉祥、阎锡山为副委员长。1936年9月5日,以白崇禧继李宗仁为常务委员。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蒋介石被张杨扣押,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与中央政治委员会临时会议议决: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改为5—7人,加推何应钦、陈诚、程潜、李烈钧、唐生智、朱培德、陈绍宽加入常务委员会;军事委员会会议由副委员长冯玉祥及常务委员负责;指挥与调动军队,由常务委员、军政部部长何应钦负责。后又增加徐永昌、陈调元为常务委员。
1935年行政院禁烟委员会改隶军事委员会,由委员长兼任禁烟总监。
虽说此阶段军事委员会是为了抵抗日军而设置,不过就事实上,至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之前,该委员会最大任务乃是应对第一阶段之国共内战。为此,军事委员会设立了诸多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剿匪总司令部、绥靖公署。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启动了全面的中国抗日战争。1937年8月11日,国民党中政会第51次会议决议,设立国防最高会议。国防最高会议为全国国防最高决定机关,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为主席。中政会第51次会议还决定军事委员会改组为陆海空军大本营,保举蒋介石为陆海空军大元帅,统帅全国陆海空军;将全国划分为5个战区,组建若干集团军。1937年8月27日,国民党中常会授权蒋中正组织中华民国之战时政府,将行政权归于战时军事组织下。1937年9月1日因“中国为自卫而抗战,不采宣战方式”,蒋介石决定仍以军事委员会为抗战最高统帅部,不另设大本营,原大本营所设各部转隶军事委员会。1937年9月17日,国民党中常会第52次会议正式决议:“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使陆海空军最高统帅权,并授权委员长对于党政统一指挥。”总的来说,从南京、武汉一路迁移,最后驻于重庆市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实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最高军政统驭机构,而军事委员长则超越行政院长,成为中国政府首脑。相对地,名义上的中国最高领导人国民政府主席[f]则成为虚位元首。
在此委任下,军事委员会职权与组织大肆扩张,驯至外界有认为军事委员会为“第二政府”,成为战时中国实际政治中心。原直隶于国民政府的参谋本部、训练总监部、军事参议院,均移军委会管辖;行政院所属的军政部、海军部也归军委会兼辖。此外,增设航空委员会,主持空军的事务;原来的国防设计委员会改为资源委员会,专管有关国防资源的调查研究;同时又设政训、防空、军法等处和进行特务活动的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除了配合首长制将原本合议制的常务委员编制取消外,也设立参谋总长、副参谋总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幕僚人员。蒋能在军务倥偬之际日理万机,乃是因蒋设置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在旁襄助之故,侍从室亦为蒋军事权威建立期间,最为核心的组织。1937年9月军事委员会设六个部,在委员长和参谋总长指挥监督下分掌作战、战略、国防工业、国防经济、国防宣传、民众训练等事项。各部以数字命名,即第一部、第二部至第六部。
1937年11月16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非常时期党政军机构调整及人员疏散办法》,军事委员会的机构又有所调整:国民党中央党部的组织部、训练部及宣传部暂归军事委员会指挥,并入第六部;第二部撤销,即以其职掌有关总动员的划归国家总动员设计委员会;第五部取消,其职掌划归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委员会停止开会,其职权交国防最高会议代行。
1938年1月17日,改组国民政府与军事委员会,党政军机构分开,国民政府公布《修正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取消陆海空军大本营。军事委员会第三部、第四部以及资源委员会、农业调整委员会、工矿调整委员会合并入行政院经济部;海军部暂行撤销,其经管事项并归海军总司令部办理;军事委员会的禁烟委员会总会改隶行政院内政部,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不再兼禁烟总监;军事委员会的贸易调整委员会、对外易货委员会、禁烟督察处均改隶财政部;军事委员会水陆运输联合办事处改隶交通部;军事委员会不设副委员长,增设参谋总长一人为委员长的幕僚长、副参谋总长二人辅助参谋总长;增设军事委员会政治部。
1939年1月,中国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议国防会议改组为国防最高委员会,以统一党政军之指挥,由中国国民党总裁蒋中正出任委员长;军事委员会的国家总动员设计委员会改隶国防最高委员会;军事委员会添设战地党政委员会;军事委员会为国防最高委员会的下级机关,但国防最高委员会的主要工作为代行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的职权,对于狭义的国防并不甚过问,所以军事委员会的机构仍相当庞大。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之下,除设参谋总长一人、副参谋总长二人之外,又设军事参议官多名,备委员长的咨询。军事委员会所属机构有:委员长侍从室、办公厅、军令部、军政部、军训部、政治部、航空委员会、军法执行总监部、铨叙厅、军事参议院、兵站总监部(后方勤务部)、战地党政委员会(后撤销)、海军总司令部、抚恤委员会、军事运输统制局(后裁撤)、调查统计局、中央干部训练团。
1941年12月,日军突袭珍珠港,中国跃为同盟国之一,并与美英等国为作战伙伴。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在美国华盛顿签订反侵略共同宣言,蒋委员长受推举为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指挥中、泰、越等地区的同盟国军队作战。
1941年-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虽然蒋中正在中国推行的军事委员会战时政府与西方民主理念有很大差距,但是由于同为同盟国盟友,当时西方世界;尤其美国政府、国会、一般民众对于蒋中正颇有好感。也因此不但中国民众普遍尊称蒋中正为委员长,而说英语的外国人;特别是美国人,自此都称为蒋中正为“Gimo”。而此称呼,其实就是大元帅(Generalissimo)的英语简写。
1945年8月,中日战争结束,中华民国获得最后胜利。1945年8月31日,国民政府颁行《收复东北各省办理办法纲要》,决定在长春设立“东北行营”,综理一切事务。从同年9月25日开始,军委会逐渐缩编。除了陆续关闭位于天水、桂林、汉中、昆明等地的委员长行营,也将防备共产党军队功能的太原、广西、滇黔、川陕鄂、晋陕绥等绥靖公署移交国民政府军政部。
根据国防最高委员会的建议,1946年5月15日撤销军事委员会及其所属各机构;1946年5月31日,国民政府于宣布中国即将实施宪政后,裁撤长达22年之久的军事委员会,并将其所有职能改归于1946年6月1日组建的中华民国国防部。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