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鱼(学名:Tanichthys albonubes),又称白云山鱼、白云山灯、白云金丝鱼、红翅鱼、红尾鱼、金丝灯、广东细鲫、潘氏细鲫,是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的一种。
分布
唐鱼由中国鱼类学家林书颜于1932年在白云山发现,一度被认为已经于野外灭绝,至近年才重新于野外发现。[3] 目前分布在广州白云山的小河,以及从化,花都,深圳,汕尾和惠州,唐鱼亦发现于越南北部广宁省下龙流域,在澳洲,哥伦比亚和马达加斯加曾发现水族养殖逃出的个体。2009年陈辈乐与陈湘粦于海南发现新的唐鱼野生族群。[4]
现被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濒危等级设为绝迹,并列入《国家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中。而唐鱼的香港种群已灭绝,粉岭的唐鱼发现地亦已建作公共屋邨。
特征
本于鱼体细长呈绿色,身上有一条带蓝色的金黄色条纹,从眼睛一直延伸至尾柄末端,在有红斑的黑斑处结束。背鳍、腹鳍和臀鳍的边缘呈红色,黄色或白色,鳞片有黑边。体长约4公分。
生态
本种是唐鱼属(Tanichthys)的模式种,模式标本产地为广州白云山。多栖息于在淡水溪流。1980年代时曾以为唐鱼已抵抗不了过度伐林引致土壤侵蚀,河流改道,污染以及食蚊鱼等入侵种竞争等环境退化问题而野外灭绝,但其后于2007年在广东从化和增城找到了小群的野生唐鱼。广州水生动物救护中心曾多次进行唐鱼的人工放流。属杂食性,喜群游,性情温和。
经济利用
人工饲养个体常见,为受欢迎的观赏鱼,适合生活于弱酸水中,性情温和,主要活动于水中上层。接受食物很广,可喂食一般干粮或红虫,可与其他大小相近的鱼类混养,容易饲养。雌鱼肥硕夏季可移至室外饲养。可容忍低至摄氏5度的水温。繁殖是以散性卵的方式,人工环境下易繁殖,但应保护鱼卵免受亲鱼吞食。本种在人工养殖下亦繁殖出多种变种。
参考文献
相关条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