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山结头份大树公
台湾的一棵茄苳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员山结头份大树公 | |
---|---|
![]() | |
树种 | 茄苳(Bischofia javanica) |
位置 | ![]() |
树身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f/%E7%AC%AC%E4%B8%80%E4%BB%A3%E5%93%A1%E5%B1%B1%E7%B5%90%E9%A0%AD%E4%BB%BD%E5%A4%A7%E6%A8%B9%E5%85%AC1.jpg/640px-%E7%AC%AC%E4%B8%80%E4%BB%A3%E5%93%A1%E5%B1%B1%E7%B5%90%E9%A0%AD%E4%BB%BD%E5%A4%A7%E6%A8%B9%E5%85%AC1.jpg)
员山结头份大树公今址为员山乡永同路2段203号民宅旁,属于台湾原生树种茄苳树[1]。结头分耆老表示,第一代大树公过去是该地老树中最年长的一棵,枝干粗壮,可铺木板可当床[2]。早期开垦的先人为防止原住民出草,就在此树挂上铜锣,一有动静就敲锣警示[2]。
二次大战末期,日军担心盟军炸毁神风特攻队的飞机,遂征召民力从宜兰北机场将飞机藏到第一代大树公下避难,最多可停两架飞机[2]
1987年亚力士台风,将此棵4、5层楼高、八人环抱的树拦腰折断[2]。事后以铁锯予以剪除,只剩下4米的高度[3]。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3/%E5%93%A1%E5%B1%B1%E7%B5%90%E9%A0%AD%E4%BB%BD%E5%A4%A7%E6%A8%B9%E5%85%AC1.jpg/640px-%E5%93%A1%E5%B1%B1%E7%B5%90%E9%A0%AD%E4%BB%BD%E5%A4%A7%E6%A8%B9%E5%85%AC1.jpg)
1999年8月10日,二代木树身因永同路拓宽而面临砍除,受村长宫林春及村民请命的县长刘守成前往了解后,指示建设局一周内召开协调会[3]。该树之后被宜兰县政府列为珍贵老树,由社区组织维护环境[1]。周振东武举人宅遗迹铳楼因拓宽棉临拆除时,员山乡长黄评譿就以大树公为例来支持保留[4]。
歌仔戏
当地传言清末时,当地人欧来助农闲时刻常在此老树下自编自唱,以大壳弦、月琴、萧、笛,演出被称为“落地扫”的表演[5]。他还在老树附近的槟榔园,以桂竹和稻草塔盖了一座称为“歌仔寮”的草寮,传授表演技艺给家乡子弟,后学习者日多,于是孕育出歌仔戏的雏形[6]。
自2010年,居民在二代木树下举行结头份歌仔戏文化节[7]。结头份社区理事长陈聪文在2012年时表示香港、新加坡、北京学者等来此地寻歌仔戏的根,引起居民的重视,决定好好保存、传承[2]。社区也曾与台湾碗盘博物馆、画家林耀堂合作,在此树下举行文创产品的发表会[8]。歌仔戏小生陈亚兰也在2014年来此寻根、上香[9]。
树公庙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4/%E5%93%A1%E5%B1%B1%E7%B5%90%E9%A0%AD%E4%BB%BD%E5%A4%A7%E6%A8%B9%E5%85%AC%E5%BB%9F.jpg/640px-%E5%93%A1%E5%B1%B1%E7%B5%90%E9%A0%AD%E4%BB%BD%E5%A4%A7%E6%A8%B9%E5%85%AC%E5%BB%9F.jpg)
原先二代木的树公庙门是面向地主屋舍,2011年获得新台币十九万五千元翻修时,庙门改向马路,也把附近在1987年被台风吹断的一代木树干等也一并整理[10]。
村民还将原先树下的树公庙从铁皮屋换成砖墙屋,于2012年1月6日入厝。安座大典当日也有有北管乐团、社区歌仔戏、同乐国小歌仔戏团演出。社区妇女们以汤圆来庆祝。民众还表演以推竹飞机到树下,重现过去推战机场景。[2]
文化资产
2014年,为了避免树身附近因环境变化或都市发展遭到破坏,宜兰县文化局于把茄苳树、树下大树公庙及周边空地登录为文化景观,加以保护。文化局表示,大树公与邻近区域为传说宜兰歌仔戏发源地,社区居民也常以树下空间作为歌仔戏班表演地,亦是信仰中心、极具历史文化价值、时代与社会意义,值得登录为文化景观保护。[1]
参考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