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Sign in
AI tools
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Loading AI tools
全部
文章
字典
引用
地图
名誉毀損罪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Found in articles
告訴乃論
(日本))中親告
罪
的例子包括: 事實公開後可能對受害人造成傷害的犯罪行為 未成年者略取・誘拐
罪
(刑法229条本文、224条)
名誉
毀損
罪
・侮辱
罪
(同法232条、230条・231条) 信書開封
罪
・秘密漏示
罪
(同法135条、133条・134条) 罪責較輕或者應當由當事人協商解決的犯罪 過失傷害
罪
(刑法209条)
小倉美咲失蹤案
了女兒,並藉由惡劣天氣掩飾為失蹤案件,進一步利用募款進行詐騙」。此舉涉嫌
名譽
毀損
,該男子因此遭到逮捕,並於2020年11月4日被起訴。 在2021年2月25日的首次公審中,該男子否認起訴內容,並辯稱:「我完全不認為這構成
名譽
毀損
」,甚至表示:「寫這些內容有什麼錯?」。
谣言
若散播的謠言有機會損害他人信用,散播者可能干犯刑法第233条信用
毀損
罪
(日语:信用
毀損
罪
・業務妨害
罪
)。若謠言妨害到他人業務,有機會干犯刑法第233、234条業務妨害
罪
(日语:信用
毀損
罪
・業務妨害
罪
)。若謠言有機會損害他人社會評價,則可能干犯刑法第230条
名誉
毀損
罪
(日语:
名誉
毀損
罪
)。金融商品取引法亦規定有風說流布(日语:風説の流布)的相關事項。
诽谤
名誉
毁损
。然而并不是所有容易造成公众“误导”的声明亦或媒体都会被视作诽谤,比如美国就有条文保障“严格来说并非虚假,但可能会对公众造成误导之媒体及声明”。 有些情況下,诽谤同时会被视作刑事犯罪。 但“诽谤”是否应该视作犯罪则有争议;如2012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曾裁定菲律宾的诽谤
罪
人格權
司法院釋字第509號解釋雖然憲法第11條保障人民有言論自由權利,但涉及個人名譽、隱私與公共利益保護,法律得為合理限制。 妨害
名譽
章法見於刑法第309條公然侮辱
罪
處罰不論事實與否之抽象謾罵;第310條意圖散布於眾而指謫傳述足以
毀損
他人名譽之事。 誹謗章法見於刑法第311條第3款規定:「以善意發表言論,而有左列情形之一者,不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