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恭绍(1908年11月7日—1998年4月5日),女,生于江西九江,籍贯广东番禺,预防医学家,儿童少年卫生专家,九三学社社员、中央委员、顾问,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曾任北京大学医学院、北京医学院教授。[1][2][3]
生平
1908年11月7日,叶恭绍生于江西九江一户官僚家庭。叶恭绍籍贯广东番禺,祖籍浙江余姚,是宋代名士叶梦得后人,祖父叶衍兰是咸丰六年(1856年)进士,父亲叶佩玱是光绪十四年(1888年)顺天府举人。起初叶恭绍的父辈不愿女性接受过多教育,后来在二哥叶恭绰的支持下,叶恭绍接收了新式教育。1927年,叶恭绍毕业于天津中西女子中学,考入南开大学。1929年,叶恭绍转入燕京大学医预科学习。1930年,叶恭绍考入北平协和医学院。1935年,叶恭绍从北平协和医学院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2][4]
1935年10月,叶恭绍和黄祯祥结婚。毕业后,叶恭绍在北平协和医学院任助教、讲师,主讲妇婴卫生课,并在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开展婴幼保健工作。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叶恭绍担任北平市第一卫生事务所妇幼卫生组长,继而在迁往重庆歌乐山的中央卫生实验院担任实用营养组主任。抗战胜利后,叶恭绍于1946年回到北平,转入中央卫生实验院北平分院,创办了妇婴保健所,并开办了孕妇花柳病门诊。1947年秋,叶恭绍赴美国考察。1948年秋,叶恭绍回国。[2][3][4]
1950年,卫生部派叶恭绍到北京大学医学院协助严镜清教授创办卫生系,叶恭绍任副主任。文革期间,叶恭绍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她领导的北京医学院妇幼卫生教研组被解散,科研资料被烧段,叶恭绍本人也被下放到北京密云县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1976年,文革结束,在叶恭绍呼吁下,被下放到甘肃11年的10名研究人员在1980年被调回北京,北京医学院公共卫生系也得以恢复,叶恭绍再任副主任。1982年7月,北京医学院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成立,叶恭绍任名誉所长。1998年4月5日18时20分,叶恭绍病逝于北京。[2][3][4]
成就
叶恭绍是中国儿童少年卫生学的奠基人之一,北京大学儿童少年卫生研究所的创始人,为中国预防医学、医学教育和儿童少年卫生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2][3][4]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