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髻鲨科学名Sphyrnidae、英语:Hammerhead sharks),又称丫髻鲨锤头鲨斧头鲨,是真鲨目的一科,种类不多,且各种之间差异不大,头的前部向两侧突出,眼睛在突出部分的顶端,视野更有立体感,容易分辨远近,如同古代女子头上梳的双发髻。鱼体最大可达4.5米,性凶猛,以鱼类为主要食物,常成群活动,互相用姿势语言交流,曾有报导达500条的群体,主要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海洋水域,全世界都有分布。

事实速览 科学分类, 属 ...
双髻鲨
化石时期:14–0 Ma[1][2]
中新世 - 现今
Thumb
哥斯达黎加路氏双髻鲨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软骨鱼纲 Chondrichthyes
亚类: 鲨总目 Selachimorpha
目: 真鲨目 Carcharhiniformes
科: 双髻鲨科 Sphyrnidae
T. N. Gill, 1872
Thumb
关闭

描述

Thumb
海中的双髻鲨
正在游泳的双髻鲨

双髻鲨物种的体长范围为 0.9至6.0米(3.0至19.7英尺),体重范围为 3至580千克(6.6至1,278.7磅)[3][4]。体色多半为带有些许绿色的浅灰色,腹侧为白色;深浅相反的体色可以减少双髻鲨被猎物发现的机会[5]。头的前部向两侧突出,形成外型类似双发髻的结构。在白天时常成群行动英语Shoaling and schooling,在傍晚后则和其他的鲨鱼一样,为独行的掠食者。

分类与演化

由于鲨鱼本身缺乏硬骨,因此牠们鲜少能成为化石,仅有牙齿较容易被发现。双髻鲨似乎与第三纪中期演化出来早的的真鲨属亲缘相近。根据 DNA 分析研究,最早的双髻鲨可能出现于中新世[6]

透过线粒体DNA的分析,得以建立以丁字双髻鲨为基群系统发生树。由于丁字双髻鲨具有所有双髻鲨之中最大的头翼,因此可以猜测早期双髻鲨的头翼可能也很巨大[7]。另外,化石纪录显示双髻鲨也可能在始新世就已出现[2]


丁字双髻鲨

无沟双髻鲨

锤头双髻鲨

路氏双髻鲨

小眼双髻鲨

短吻双髻鲨英语Scoophead

窄头双髻鲨

长吻双髻鲨英语Scalloped bonnethead

根据分子系统发生学证据绘制的双髻鲨支序图[8]

头翼

一项理论认为双髻鲨特殊的头型有助于增加牠们的视野范围[9],位于头翼两端的眼睛上下侧的视野可达 360°,这代表着牠们向上与向下的视野死角几乎不存在[10][11]。头翼也被认为可以帮助双髻鲨寻找食物、提高猎食时的机动性、或是在急转弯时提供稳定性。然而,牠们独特的脊椎骨结构就足以提供牠们转弯的稳定性,并不需要头翼的辅助。双髻鲨和其他鲨鱼一样在头部上都具有劳伦氏壶腹,可以帮助牠们感应到猎物所发出的微弱电场[12]。劳伦氏壶腹也遍布于双髻鲨的头翼上,这代表着牠们可以感测的范围更广,更容易寻找到猎物[13]

繁殖

双髻鲨一年仅繁殖一次,雄鲨会透过咬住雌鲨来表达请求交配的意愿[14],行体内受精,雄鲨会透过鳍足精子注入到雌鲨体内。为胎生胚胎一开始的营养来自卵黄囊,而耗尽营养的卵黄囊将转变为卵黄囊胎盘,类似于哺乳动物胎盘,由雌鲨提供营养直到生产。幼鲨出生后,雌鲨和雄鲨都不会有养护行为,幼鲨会一同游到较温暖的水域成长[14]。一次生产约可产下 12 至 15 只幼鲨(无沟双髻鲨则可产下 20 至 40 只)。

2007年5月,科学家发现窄头双髻鲨可以透过单性生殖进行无性生殖,雌鲨可以透过将自身的卵细胞极体结合来形成受精卵。窄头双髻鲨为最早发现有这项行为的鲨鱼[15]

食性

双髻鲨的食性十分多样,包括鱼类鲨鱼鱿鱼章鱼、与甲壳类,尤其喜好𫚉鱼。双髻鲨多半发现于海床上寻找猎物,牠们独特的头翼可以当作猎捕猎物时的武器,可以用来压住𫚉鱼[14]。无沟双髻鲨的攻击性较其他双髻鲨强,甚至有同类相食的行为,对象包括自己的后代[16]。除了动物之外,窄头双髻鲨也会以海草为食,甚至比例高于肉类,并且有能力消化这些海草。牠们可能是目前唯一已知的杂食性鲨鱼[17]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