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英商德记洋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原英商德记洋行位于台湾台南市安平区,是中华民国直辖市定古迹。该建筑是英商德记洋行在安平开港后于台南安平所设立的据点,为当时的五洋行之一[注 1]。现为台南安平知名景点之一。
1 sources
沿革
清咸丰八年(1858年),清朝与英国签订天津条约,开安平及淡水为通商口岸。安平正式开港后,同治六年(1867年)五月,原在中国厦门的德记洋行派代表马逊(J.C. Masson)与布尔士(R.H. Bruce)来台发展,并向台湾道租借英国驻安平领事馆(今台南市安平区西门国民小学)北侧海滩地兴建洋房仓库,同时在台北也设有据点;其主要业务是出口茶叶[2],亦有经营糖及樟脑等事业。
台湾进入日治时期后,由于日本实行专卖制度,将樟脑、鸦片收回专卖,糖业也渐由日商把持,再加上安平港的逐渐淤积,终让安平五洋行纷纷结束营业;其中德记洋行于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结束安平据点业务,同年英国也裁撤了驻安平的领事馆;隔年,原本德记洋行的建筑改为大日本盐业营业所。
二次大战后,该建筑又成为台南盐场的办公处,后来也曾作为盐场宿舍。民国六十八年(1979年)被台南市政府收回整修,在奇美实业赞助下,于两年后改成“台湾开拓史料蜡像馆”,并对大众开放。
1 sources
建筑特色
该建筑座北朝南,两层楼高,主楼梯位于正面中央。一楼原为行员宿舍,以一条走道贯穿其中,两旁各有三间房间,而二楼的内部空间亦与一楼相似。东、西、南三面都有拱廊,而二楼的拱廊又加了绿釉瓶饰栏杆。屋顶则为桁架系统,上铺瓦片,分成两个屋顶。
展览
德记洋行现在是作为蜡像馆使用,不过原本只有使用二楼部分展出以台湾开拓史为题材的蜡像,即是“台湾开拓史料蜡像馆”。但民国九十五年(2006年)因荷兰贸易暨投资办事处将在2005年巡回的“台湾追乡曲-17世纪荷治时期台湾日常生活教育展”之展品捐给台南市政府,台南市政府便打算将这些展品放在德记洋行一楼展出,之后在该年11月19日举行位于一楼的“大员先民生活文化馆”的开幕仪式[3],展出与荷治时期安平生活有关的事物。
1 sources
其他
1 sources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