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文化以其种族及文化的多样性而闻名。南非大多数黑人都是农民,且依旧在贫困的农村中挣扎,但该地区亦正是南非传统文化保留得最完整的地方[1]。不过,随着越来越多黑人开始变得城市化与西方化[2],这些传统文化正在渐渐消失。居住在城市的居民除了自己的母语外,通常还会说英语或南非语。此外,有小部分人会使用科伊桑语系语言,这些语言并不包括在11种官方语言当中,但却是八种获官方认可的地方语言之一。南非的一些团体正试图促进使用与复兴这些濒危语言。
原本南非的中产阶级几乎全是白人,到了现在,不少黑人、有色人及印度人都跻身中产阶级行列[3][4][5][6],他们的生活方式也与西欧、北美洲、澳大利亚等诸多地区的人们越来越相似[7]。1993年-2008年间,南非财富向上层社会集中[8],上层人士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由之前的17%提高至32%,黑人上层人士数量由1.9万增加至25.7万[9]。
印度裔南非人保存了自己的文化遗产、语言及宗教信仰。印度裔南非人大多是基督徒、印度教徒或者穆斯林;他们通常会使用英语,较少以印地语、泰卢固语、泰米尔语、古吉拉特语等印度语言作为第二语言。南非后种族隔离时期的南亚裔(包括巴基斯坦人)移民潮影响了南非当地的印度文化。
艺术
南非的艺术品包含一些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品[10],这些艺术品都是出土于南非的一些洞穴内,其历史可追溯至75,000年之前[11],这些画作与岩画可以在南非全国3,000多个地方找到[12]。几个世纪以来,木雕、珍珠、工艺品以及陶器一直是南非艺术品的特色,这些艺术品至今仍可以在南非许多地方找到[13]。
在大约公元前10000年,迁到南非的科伊桑人的分散部落开始拥有他们自己的文化与艺术风格,也就是现今众多出土的洞穴壁画[13][14][15]。然而,班图人及恩古尼人的文化与艺术形式其后取代了这些洞穴壁画[13]。20世纪中叶至后期实行的种族隔离意外地令各族群之间的传统部落艺术重新融合起来。
在矿井与城市里,新的艺术形式逐渐进化及演变:使用从塑料条到自行车条等各种东西的动态艺术。从1850年代开始,受到荷兰文化所影响的民间艺术家、游牧布尔人以及不断跟随变化中的欧洲传统文化的白人艺术家至今为止也依旧给这个在进化中文化混合体作出贡献[13]。
种族隔离时期的南非发展出一种称为“乡镇艺术”的新艺术形式,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间十分流行。“乡镇艺术”经常会集中描绘南非贫穷黑人的日常生活,这种艺术风格常见的视觉元素包括一间破旧的房屋、正在洗衣服的女人、吹口哨,以及一对黑人母子[16]。
现今,南非拥有杰出的艺术舞台,而众多的艺术家亦获得国际认可。在伦敦的维多利亚与亚厘毕博物馆举办的人物与小说摄影展中,展出了南非艺术家米哈尔·苏伯茨基、扎内尔·穆霍里、大卫·戈德布拉特、茨韦尔莱萨·马西斯韦,以及盖·提利姆的作品。当代南非艺术家的作品受到国际赞誉,包括玛琳·杜马斯及威廉·肯特里奇。
艺术市场
根据《全球非洲艺术市场报告》汇编的数据,南非是非洲当代艺术的主要市场。
建筑
这种建筑风格源于中世纪的荷兰、德国、法国以及印度尼西亚[17]。从17世纪后期开始,荷兰在开普敦及其周边地区的开发令该区充满荷兰式建筑。当中最突出的特点为建筑中央的入口处,其上方是具阿姆斯特丹特色的尖顶房屋[18]。此外,法国人与开普马来人亦对开普敦建筑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在开普敦建筑发展过程当中,气候的条件与缺乏传统欧洲建筑材料都为建设者带来一定限制。开普荷兰式建筑具有对称的外墙、厚厚的白色粉刷墙壁以及草坪屋顶[19][20],其中后两种特色适合开普敦的气候条件。
随着英国开始在开普敦及纳塔尔建立殖民统治,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风格带到南非。彼得马里茨堡市政厅等具艺术风格的公共建筑反映一个新英语公民阶层的野心。在德兰士瓦共和国及奥兰治自由邦,艺术家们同样更喜欢大型与庄严的建筑,例如在比勒陀利亚教堂广场周围及布隆方丹街道旁的建筑,其风格为折衷的威廉风格建筑。在20世纪初的爱德华时代,乔治亚式建筑与新古典主义建筑的设计中反映了约翰内斯堡经济日益繁荣与增长。
赫伯特·贝克爵士设计出一种南非式的建筑风格,该建筑风格融合了英国建筑风格、南非当地景观以及本土建筑材料[21]。他最重要的作品是比勒陀利亚的联合大厦,该大厦亦是南非最优雅的设计之一。
对于城市环境中的设计,南非建筑师采用欧洲及美国的建筑风格。在1930年代,开普敦、德班及约翰内斯堡等城市开始陆续建造起装饰风艺术建筑。然而,到了1930年代后期,激进的新思想影响了建筑师们的建筑设计与风格。现代主义建筑(亦称为国际风格)与勒·柯比意以及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等欧洲建筑设计大师有关。热情的建筑师在金山大学学习该建筑风格,并将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带进南非,当中尤以雷克斯·迪斯丁·马丁臣与德兰士瓦集团的贡献最为重要。马丁臣的现代主义是由诺曼·汉森及罗伊·坎托罗维奇等德兰士瓦建筑师在1940年代后期所定义的。
在南非,大都会的建筑风格符合美国的最新建筑趋势。如奥斯卡·尼迈耶的巴西现代主义影响了南非的城市建筑,包括在有“非洲曼哈顿”之称的约翰内斯堡[22][23][24]。从1950年代起,南非解除了对建筑物的高度限制,摩天大楼在约翰内斯堡的希尔布罗开始陆续建造起来。2014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更将开普敦评为世界设计之都[25][26]。
饮食
南非饮食以大量肉类为主,并孕育了南非特有的社交聚会——“布莱”(Braai,意为烤肉或烧烤)。作为烧烤的变体之一,布莱的特色为野生植物及香辣香肠,还有玉米(Mielies)、玉米粥(Mielie-meal)或者御谷(南非黑人的主食)。此外,像蜜糖麻花之类的糕点以及鲜奶挞之类的甜点也普遍受欢迎。
在南非,像咖喱之类的印度食物亦很受欢迎,尤其是在拥有大量印度裔人口的德班。德班的印度人的另一道本地特色菜肴是南非三明治,这道菜是由一块挖空的白面包填充咖喱而成的。
葡萄牙人的饮食文化亦对南非饮食产生一定影响。以霹雳椒辣味鸡闻名的南非葡式连锁餐厅Nando's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新西兰、马来西亚、肯尼亚,以及阿联酋都有开设分店。
南非已经发展为主要的葡萄酒生产国之一。其中,一些上好的葡萄园主要位于斯泰伦博斯、弗朗斯胡克、帕阿尔以及巴里代尔的山谷中[38]。南非葡萄酒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659年,其创始人扬·范里贝克在开普敦的康斯坦奇亚生产了南非首瓶葡萄酒[39]。近年来,南非葡萄酒逐渐打进国际市场,使新投资得以进入其葡萄酒市场。南非葡萄酒的生产集中在开普敦附近,主要的葡萄园与生产中心分别位于康斯坦奇亚、帕阿尔、斯泰伦博斯以及伍斯特[39][40]。
南非于1973年实施的原产地系统将全国划分成约60个产区,而产区又可依面积再细分为大产区、次产区及小产区3个层级[40]。原产地系统里的葡萄酒必须仅包含来自特定原产地的葡萄。“单一庄园葡萄酒”的葡萄必须来自原产地5公顷内的特定区域。不过,如果园主一起种植葡萄,并在酒店内生产葡萄酒的话,“混合庄园葡萄酒”的葡萄就可以来自邻近的农场。南非的葡萄酒产区是一个土壤类型或气候独特的区域,大致相当于欧洲的葡萄酒产区[41]。
时装
加文·拉杰、珍妮·巴顿等的时装设计师以及Stoned Cherrie、Sun Goddess等的时装品牌使南非能在国际时尚服装地图上占据一席之位[42]。开普敦及约翰内斯堡均为南非领先的时尚中心,当地的时装品牌与设计师开始向欧洲市场出口时装,并于巴黎及伦敦等地的时装秀上亮相。
自1997年以来,约翰内斯堡一直在每年的4月[43](展出春夏系列时装)与10月[44](展出秋冬系列时装)主办南非桑勒姆时装周[45]。至于约堡时装周则于每年的8月下旬举行[46]。“黄金之城”的时尚产业集中在有100多家时装公司的时尚区里,从纺织品生产商到顶级设计师都建立了自己的工厂与工作室。时尚购物中心Fashion Kapitol是时尚区的中心,该商场内拥有30家精品店,还有定期的时装秀[47]。
开普敦是非洲最重要的国际时装秀的主办城市,开普敦时装周于每年8月初举行,吸引超过3万名游客、媒体记者及买家到场[48][49][50]。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