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副黄昏鸟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副黄昏鸟属
Remove ads

副黄昏鸟属学名Parahesperornis)是种生存于晚白垩世的史前不飞鸟。其存在时间可能很长,地理分布也很广泛,但与黄昏鸟等近亲相比化石较为稀少。已知遗骸来自北美中部,即堪萨斯州曾经为西部内陆海道浅滩的地区。化石仅出土于奈厄布拉勒组英语Niobrara Formation上段,时间处在距今8500至8200万年的科尼亚克期桑托期边界前后。

Thumb
堪萨斯大学地质调查局威利斯顿(1898年)发表的标本KUVP2287跗区羽毛印模照片

事实速览 科学分类, 模式种 ...
Remove ads

亚氏副黄昏鸟(Parahesperornis alexi)化石长期被归入标本YPM 1478,最初被描述为纤细黄昏鸟(Hesperornis gracilis),后移入单型属哈格鸟Hargeria[1]。后来发现,哈格鸟的描述论文中误将其正模标本当成KUVP英语University of Kansas Natural History Museum 2287,即后来的亚氏副黄昏鸟正模标本[2]。尽管如此,对“哈格鸟”的分类单元描述仍为“纤细黄昏鸟”的专有描述,虽有错误但仍适用于其正模标本YPM 1478。后续研究者纠正了这一错误,并将哈格鸟重新归入黄昏鸟[3]

2017年提出亚洲黄昏鸟可能为副黄昏鸟的异名。

副黄昏鸟为黄昏鸟目成员,这是一群不会飞的有齿海鸟,生存于白垩纪[4]。该属疑似续存至坎帕期,但不超过距今8000万年。蒙古耐梅盖特组(距今7600至6600万年左右,可能为马斯特里赫特期或晚坎帕期)发现过两件非常相似的化石,出土于Tsagaan Kushu。两者均为胫跗骨远端,似乎更加类似黄昏鸟目(由于尺寸较小)尤其是副黄昏鸟属。然而,这些化石无论如何都不具有很强的可鉴别性,且副黄昏鸟的多样性仍是个谜。

2015年,一项物种水平的系统发育分析发现黄昏鸟目之间存在以下关系[5]

黄昏鸟目 Hesperornithes

帕斯基亚鸟 Pasquiaornis

大洋鸟 Enaliornis

潜水鸟科 Baptornithidae

AMNH 5101

FMNH 395

外来潜水鸟 Baptornis advenus

布氏鸟科 Brodavidae

瓦氏布氏鸟 Brodavis varneri

贝氏布氏鸟 Brodavis baileyi

霍氏烟山鸟 Fumicollis hoffmani

黄昏鸟科 Hesperornithidae

亚氏副黄昏鸟 Parahesperornis alexi

黄昏鸟 Hesperornis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Loading content...

外部链接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