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明道,全称“净明忠孝道”,是一个南宋时期在南昌西山兴起的道教派别,发端于晋朝北宋以来的许逊信仰,托辞为许逊所创,兴盛于元、明,是道教历史上七大派别(一说八大派别)之一,主要典籍有《净明忠孝全书》。得到元明两代不少重臣儒士的服膺称赞,被誉为仙家之“最正者”。同时,为应对北方全真道的迅速崛起,南方的道教流派逐渐归于正一道。净明道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闾山道

思想

净明道的特点是以道教融会,倡导三教合一,继承道家关于“道”的学说和“涤除玄览”的理论,吸收儒家的伦理观念和佛教的“普渡众生”之说,将“忠孝”作为修道的重要门径。净明道认为“以本心净明为要,而制行必以忠孝为贵”,才能合乎“中黄八极天心”,达于“无上清虚之境”。

发展

据传许逊曾仕晋为四川旌阳令,后辞官从兰公谌母,于是通晓道法,授“度人净明大法”,传度弟子五百余人,净明之道于是传行于世。

南宋净明道创始人为玉隆万寿宫道士周真公、何真公等(或以为周真公、何真公为同一人),受许逊显灵,感召,聚五百弟子创派,后失传。元朝初年由西山道士刘玉(1257年~1308年)重建,刘玉自称数遇许逊等仙,降授净明道要。又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遇西山道士胡惠超,告知“净明大教将兴,当出八百弟子,汝为之师”,刘玉遂“开阐大教,诱诲后学”,弘扬净明道法(《西山隐士玉真刘先生传》)。提倡以老子为宗,为本,敬天崇道,济生度死为主要内容。

白玉蟾《海琼白真人语录》卷一以净明道为灵宝派旁门,南宋净明道(尤其净明院周方文教团)也将其道法总称为“灵宝大法”[1]

元代胡惠超编撰《洪州西山十二真君传》,对净明道的信仰体系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将净明道推崇的历史人物归为西山十二真君,分别为:许逊吴猛时荷甘战周广陈勋曾亨盱烈施岑彭抗黄仁览钟离嘉

favicon
1 sources

与江右商帮关系

明清江右商帮的兴起与元代道教的改革有很大关系。净明道强调,以忠孝为本,敬天崇道,诚心正念,方寸净明,积功累德,就可得道成仙,不必出家。净明道教经过这一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历史发展,让当时一大批江西儒生和工商人士看到了净明道是以教忠教孝,诚实守信,要求信众应该认真从事世俗事业,改善生活。万寿宫一般是各地江右商帮的聚会中心,许逊与万寿宫信仰也成为江右人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

祖庭和福地

  • 西山万寿宫(玉隆万寿宫):在今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西山镇。
  • 南昌万寿宫(铁柱万寿宫):遗址在今南昌市区中山路万寿宫商城。
  • 逍遥山: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称逍遥山,现多称西山,在南昌市郊。
  • 西山洞: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方圆300里,名曰天柱宝极玄天。

参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