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葫芦科冬瓜属植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冬瓜(学名:Benincasa pruriens),又称佐瓜、东瓜、白瓜、黄楷崧、白东瓜皮、白冬瓜、白瓜皮、白瓜子、地芝,属葫芦目葫芦科,是冬瓜属[2]的唯一物种[3]。是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冬瓜原生于南亚及东南亚[4],后扩展至中国南部等亚洲地区,现在东亚和南亚地区广泛有栽培。
冬瓜 | |
---|---|
科学分类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
演化支: | 蔷薇类植物 Rosids |
目: | 葫芦目 Cucurbitales |
科: | 葫芦科 Cucurbitaceae |
亚科: | 葫芦亚科 Cucurbitoideae |
族: | 冬瓜族 Benincaseae |
属: | 冬瓜属 Benincasa Savi, 1818 |
种: | 冬瓜 B. hispida
|
二名法 | |
Benincasa hispida (Thunb.) Cogn., 1881
| |
异名[1] | |
|
冬瓜的种植最早在中国大陆及东印度,分布于亚洲的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中国从秦汉时的《神农本草经》就有栽培记载,西元三世纪初张揖撰《广雅•释草》也有冬瓜的记载。《齐民要术》中记述了冬瓜的栽培及酱渍方法。日本在九世纪已有记录。印度十六世纪有冬瓜记载。欧洲于十六世纪开始栽培。台湾于十七世纪地方志已有栽种记载。美国于十九世纪由法国传入。非洲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由中国传入。至二十一世纪冬瓜栽培仍以中国大陆、东南亚和印度等地为主。
冬瓜茎上有茸毛;叶子稍圆掌状浅裂,表面有毛;黄色花;圆形、扁圆或长圆形果实,大小因品种而不同,可以数斤到数十斤;冬瓜皮为绿色,多数品种成熟的果实有白粉,厚并且疏松多汁白色果肉,味淡;白色扁平种子,有些具狭翼状边缘。公冬瓜的果实中间的空间较紧密,母的则比较松散。[5]
冬瓜的名称是因为瓜熟之际,表面上有一层白粉状的东西,就像冬天的白霜,因此,冬瓜又称白瓜。冬瓜虽然性喜温暖和湿润的气候,但亦可像笋瓜(winter squash)一样过冬。冬瓜有一定抗旱能力。晚春播种,夏秋采收。
另有说法,冬瓜之名由来,是由于其保存期长,不切开可以保存至冬天而得名。[6]
冬瓜一般可以贮存十二个月之久。果实可生吃、炒吃或做汤。
其果实可制成糖冬瓜,是把果实去皮,切条状,焯熟,压除水分,再用白糖腌制晒干制成的蜜饯。除了当成糖果直接吃外,还会用于中药利口、广式老火汤的甜味增添、还是月饼和凤梨酥的原料。
台湾有冬瓜茶,是把果实去皮,切条状,再加入砂糖、水、黑糖熬煮数小时的汤汁。
它的果实作蔬菜食用。未成熟的冬瓜果实表面有毛,因而称为毛瓜。果实成熟时表皮变得具有蜡质,因而利于久存。
除果实外,冬瓜的嫩芽、卷须和叶皆可作为叶菜食用。
冬瓜子(又名白瓜子、冬瓜仁、瓜子、瓜瓣、瓜犀)是冬瓜的种子,可入药,有清肺化痰的功效,具有免疫促进作用,但性微寒,因此脾胃虚寒者禁用。[7]
据《本草纲目》记载,冬瓜可治疗消渴不止、浮肿喘满、痔疮肿痛、热毒、痱子。
由于冬瓜具有甘淡消暑、清热利尿的作用,适合夏天食用,在香港常把瓜囊挖走,保留瓜肉及外皮作为容器,加入夜香花等食材,炖煮成为粤菜中的夏日时令菜式冬瓜盅[8]。
另外,冬瓜有一变种,称为节瓜,亦称毛瓜,外形与未成熟的冬瓜相似。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