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八八水灾
2009年臺灣水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八八水灾[1],又称八八风灾、莫拉克风灾,是2009年8月6日至8月10日间发生于台湾中部、南部及东南部的严重水灾,主要原因是台风莫拉克侵袭台湾所挟带的破纪录的降雨量(许多地方2日的降雨量相当于1整年份的量)。其为台湾自1959年八七水灾以来最严重的水灾,期间台湾多处发生淹水、山崩与土石流,其中以位于高雄县甲仙乡小林村(今高雄市甲仙区小林里)小林部落灭村事件最为严重,造成474人活埋。
![]() |
据中华民国政府统计,此次水灾共造成681人死亡、18人失踪[2]。行政院宣布8月22日至24日全国为死难者降半旗致哀[3]。而时任政府于水灾发生时被质疑防灾及救援不力,引发民怨并造成声望滑落[4],刘兆玄内阁负政治责任于同年9月初宣布总辞。[5]
Remove ads
概要


莫拉克台风及与其相关的西南气流等天气系统是带来灾害的主因。2009年8月2日,日本气象厅报告当年第十一号热带低气压形成。[7]8月3日第十一热带号低气压进入菲律宾,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部门命名热带低气压为Kiko。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选定莫拉克的编号为09W。[8]8月4日在菲律宾东北方约1000公里海面上生成轻度台风莫拉克,8月5日莫拉克台风增强为中度台风并向西移动,8月7日暴风圈逐渐进入台湾东部陆地,移速缓慢,23时50分左右中度台风莫拉克在花莲市附近登陆,8月8日11时左右中度台风莫拉克减弱为轻度台风,并于14时左右于桃园附近出海,8月9日18时30分左右台湾本岛脱离莫拉克台风暴风圈,16时20分莫拉克台风在中国福建省霞浦县登陆,8月11日凌晨莫拉克台风减弱为热带性低气压。[6] 在2009年8月7日以前,全台已长期缺水,各水库多有低水位旱象,因此莫拉克台风初近台湾之时,各家媒体皆欢欣报导,旱象可望解除[9][10] 但是由于台风带来超乎预期之雨量,导致台湾各县市陆续传出灾情,受到莫拉克的影响,除金门县及连江县外,各县市于2009年8月7日均全日停止办公、停止上课;而金门县及连江县则于上午照常办公、上课;台北股市也休市[11];2009年8月8日,除台东县、花莲县、金门县、澎湖县外,其余各县市继续全日停止办公、停止上课;而8月9日,台中县、台中市以南各县市、台东县、连江县继续全日停班停课。在此期间,莫拉克台风挟带大量强风豪雨,风力最高达13级,造成全台湾人民生命财产极大损害,故称“八八风灾”。[12]
灾情
八八水灾造成南台湾受灾惨重,其中又以高雄县甲仙乡(小林村)、那玛夏乡、六龟乡(新开部落)、屏东县林边乡、佳冬乡、台东县卑南乡(知本温泉区)、太麻里乡等地受灾最严重。
在台风创下高雨量纪录的屏东县,贯穿南台湾的南回线铁路受灾严重,多处堤防坍塌,并造成数米的淹水,多项损失复原甚至要经年累月。另外,在高雄县方面,则以山地部落村庄人员伤亡最为严重。其中甲仙乡小林村的小林主部落惨遭灭村,数百人死亡,全村仅少数人逃生。除此,台南县(现今台南市)、南投县亦有严重损失。其中,台南县迅速汛流造成各地淹水,疑似因曾文水库泄洪所致,而南投县、台东县通以山坍、土石流祸害造成的民宅流失及交通中断影像,透过媒体播放成为灾害瞩目焦点。[13]

南投县则以信义乡山区累积总雨量最大,全县列为红色警戒的土石流潜势溪流及村落,全部集中在信义乡。[14]乡内陈有兰溪及罗娜溪沿岸地基流失,道路多处中断,沿岸多户民宅遭河水吞噬。[15]神木村隆华国小遭雨水冲刷,校舍于河面上倾斜30度,摇摇欲坠。[16]台21线和社往神木路段的道路亦处处中断。[17]
在县内其他地区,台16线集集往水里乡路段,路面地基坍塌,7车15人在夜间经过时坠入浊水溪,已经寻获4车4具遗体,尚有11人失踪下落不明[18]。仁爱乡庐山温泉则受灾严重,温泉吊桥以下多家饭店民宿,全被洪水吞没,甫于2009年3月重建完成的温泉桥亦被洪水冲毁[19]。
据东森新闻报导,八八水灾为台南70年来最严重的水患。[20] 莫拉克带来的雨量使得原先缺水的曾文水库短时间内超过负荷。8月8日22时启动泄洪后[21][22],一日内泄洪量超过5亿立方米[23],相当于曾文水库自身有效蓄水量的八成强(也相当于北部石门与翡翠蓄水量总和),导致下游溃堤、多处严重浸水[24], 受灾范围包括沿岸官田、下营[25]、学甲、麻豆、大内、善化、新市、西港、安定与七股等乡镇,其中麻豆镇的小埤里、北势水势曾达到一楼高,而附近的麻豆圆环也曾水深及膝[26];其他曾文溪沿岸的善化六分寮、东势寮和官田西庄、拔子林等地也都因曾文堤防溢堤淹水。[27]

莫拉克台风为高雄县山区带来超过2,500毫米的惊人雨量,一年份的雨量集中在三天内落下,使高雄平地淹水(凤山市、大寮乡、林园乡、冈山镇、茄萣乡、湖内乡、梓官乡、桥头乡、旗山镇、美浓镇等部分地区),山地更引发土石流,山区乡镇六龟乡、甲仙乡、那玛夏乡与桃源乡因洪水与土石流冲断联外多处道路,许多部落与知名风景区(不老温泉、茂林国家风景区、宝来温泉与六龟风景区等)受创严重,居民受困其中,为八八水灾重灾区之一,尤以甲仙乡小林村小林部落、那玛夏乡民族村及六龟新开等部落几近灭村,但小林村的隔壁村在风灾前撤离全村生还。8月13日,行政院中央灾害应变中心首度证实,小林村有169户、398人全因献肚山走山而遭到土石活埋。至8月底,各部落交通仍完全中断。
在交通方面,莫拉克带来的前所未见雨量,亦使得高雄县溪流水位上涨,多座桥梁陆续封桥;台21线、台20线、台27线省道中断。其中,以连接高雄县林园乡与屏东县新园乡的双园大桥,遭高屏溪大量冲刷导致桥墩断裂最为严重。除此,茂林国家风景区主要桥梁大津大桥亦遭冲垮[28],连结甲仙乡与杉林乡的台21线火山桥亦遭山洪暴发冲毁。而荖浓溪拦河堰工程单位,则因溪水暴涨,造成工寮内30名工人被冲走,除获救或自力脱困的人员外,仍有14人失踪[29]。
Remove ads
屏东为八八水灾受创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林边溪堤防溃堤,导致林边、佳冬两乡遭大水淹没,佳冬乡为重灾区之一,淹水最深达两层楼高。崁顶、东港、新园、南州、新埤亦有多处地区淹水、高树乡荖浓溪侧旧寮堤防被大水冲毁一百多米,造成旧寮、新丰等村严重积水。山区部分,雾台乡则因对外道路台24线伊拉桥被冲断,全乡交通中断。
根据经济部水利署统计,这次台风最大时雨量纪录落在屏东县万峦乡,每小时135毫米。两天累积雨量最高在三地门乡,共2500多毫米,不但高居全国第一,也造成沿海及低洼乡镇淹水。[30]
在交通动线方面,以台铁屏东线受灾最严重,据估计,修复时间约六个月[31]。另外,林边车站的铁轨被淤泥覆盖,月台之间的地下道亦遭水淹没。[32]
台东县受灾区集中在县南部。受灾区域涵盖知本地区、太麻里乡、金峰乡、达仁乡、大武乡等,这几个地方都有多处民宅遭冲毁,对外道路及通讯皆被水势影响中断。
在知名知本温泉区方面,主要联外道路流失200米,金帅温泉大饭店在8月9日上午11:38因地基被洪水掏空而于10秒内倾倒横躺在知本溪,之后原先8层的“金帅温泉大饭店”被冲走3层[33][34],附近十多家商店亦遭洪水吞噬[35]。除此,台东另外一处红叶温泉也遭鹿野溪暴涨溪水淹没[36]。
除了温泉景点外,台东受灾最惨重的就属南回交通重镇太麻里乡。台铁南回线南太麻里桥等二座桥梁被冲断,太麻里路段路基流失约750米,需花费至少三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才能修复。[37]。而乡属泰和村则被暴涨的太麻里溪水冲毁大半。[38][39]
除了屏东、台东、台南等重灾区外,台湾其他地区也因八八水灾传出灾情。
台南市(省辖市时代)灾情,并不若南县严重,其灾害多为区域淹水。由于迁移住户及时,且抽水站及相关排水系统发挥作用,无重大灾害[40]亦无人伤亡。[41]
另外,同样位于台湾南部的嘉义县,因为八掌溪与朴子溪多处堤防溃决,朴子市各地多处积水。[42]而沿海低洼地区,如东石、布袋、义竹也造成多处地方严重积水,使得联外道路一度中断。[43]除此,嘉义地区最严重的灾区就属阿里山乡、梅山乡的太和村、瑞峰村和瑞里村,以及竹崎乡奋起湖等地区。这些地区对外桥梁、道路中断,当地居民房屋也多处毁坏。其中,阿里山森林铁路受创极为严重,预计至少要修复一年以上。[44][45]中仑村亦发生住家遭土石流冲失。[46]
至于中部部分,台中市区多处积水,但未有大灾情。[47]莫拉克亦在彰化县彰化市与沿海大城乡、二林镇部分地区造成严重积水,幸未酿成重大灾情。[48][49]在北台湾部分,位于桃园县的石门水库连续3天累积雨量从原本干涸的水库到达接近245米满水位,为了考虑水库结构安全,水库从8月8日凌晨2时实施调节性排洪。除此,北基宜均未传出重大灾情。
Remove ads
各项统计
2009年8月8日至9日,台湾受莫拉克台风影响,嘉义及高屏山区自动雨量站8日单日累积雨量破千,气象站中台南8日雨量523.5毫米及玉山9日709.2毫米,均创下该站单日降雨的最大纪录;阿里山站在8日降下1161.5毫米,9日更降下1165.5毫米。屏东尾寮山1403.0mm,创台湾所有气象站中单日最大雨量纪录。
2009年8月6日
2009年8月7日
2009年8月8日
2009年8月9日
2009年8月10日
2009年8月6日到10日五天累积超过1000mm测站
八八水灾最新伤亡统计:全台湾共有678人死亡、33人受伤,死伤人数多集中在嘉义、台南、高雄、屏东、南投等地区。(中央灾害应变中心统计至2009年8月28日19:00止,其中死亡人数包含发现尸体、尸块由检察官出具相验证明者。几近灭村的地区包含高雄县甲仙乡小林村小林部落与六龟乡新开部落。)[50]
伤亡统计
损失
除特别标注外,本文金额为当地货币(新台币)。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汇报,整体农业产物估计损失及民间设施毁损计192.17亿元(仅次于1996年的贺伯台风),其中农粮产业损失129亿元,渔产损失47亿元,畜牧产业损失16亿元[51]。
桥梁遭河水冲断约20座,其中省道级桥梁有八座,八座桥梁中又有七座是出自灾情最严重之高屏地区,如双园大桥、六龟大桥、大津桥、新旗尾桥、旧旗尾桥、民族桥与甲仙大桥等[52][53][54]。另外,灾变期间,多处道路不通。事实上,即使灾后,超高雨量仍造成全台至少产生16座以上的堰塞湖,随时有溃堤危险。[55][56][57]
以屏东线、台东线、南回线受灾最严重,如林边—佳冬间、鹿野—山里间、金仑—太麻里间、枋山—古庄间及大武—泷溪间,该地区修复期间长达3至6个月以上。另外,阿里山森林铁路估计有290处崩塌,全部修复需时2年半。[58]
至8月8日上午9时30分止,全国曾经停电户共计896,833户。停电之外,全台亦有85万户以上用户于水灾期间停水。[59][60][61]
根据教育部校园安全暨灾害防救通报处理中心统计全台各级灾损学校总共有1,273所,灾损总金额预估超过18亿7千多万元,而学校灾损最严重的是高雄县,其次为台南县5.1亿元、屏东县2.9亿元。教育部所属的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和国立凤凰谷鸟园等产管也都有灾损。[62][63]
据陈振川表示,共有11个县市受灾,其面积相当于半个台湾[64]。受灾民众共916万人,约占总人口数40%[64]。公共设施直接受灾的损失共1,526亿元,再与民间损失统计,全部损失将近新台币2,000亿元,其损失相当于当年GDP1.6%[64]。
救灾及动员

莫拉克台风造成水灾后,台湾各级政府均投入救灾。国防部在水灾持续期间,出动各作战区的521名国军官兵,出动各型载重车、悍马车与V-150、橡皮艇等合计105辆次,物资运送及口粮四千余份,救灾区域涵盖花莲吉安、新城乡,台东金峰乡,以及屏东车城、佳冬、林边乡等重灾区。台风离台后几天内,也投入了包括陆军装甲步兵营、机械化步兵旅、工兵群、海军舰队指挥部及海军陆战队等单位,共计投入322名官兵,并动员包括悍马车、V-150、中型战术轮车、橡皮艇、AAV-7A1等载重及运输机具共86辆次,协助佳冬地区,则有陆军装甲第五八六旅装甲步兵营及战车营,以及海军陆战队陆战九九旅,帮助重建灾区工作。[65]经统计,灾害爆发复原的一个月间,国军光空中运送方面,就出动15,815名官兵。[66]
除国军之外,内政部也出动警消投入救灾,以内政部公布《莫拉克台风灾害应变处置报告》统计显示,几乎全部动员的重灾区警消共抢救灾民人数达41,752人。[66]在救灾过程中,也至少有太麻里警员许金次、江文祥、[67]南投义消张瑞贤等人殉职。[68]
救灾意外事件
参与抢救八八水灾的内政部空中勤务总队编号NA-502直升机于11日坠毁于屏东山区,这架直升机担任深入灾区救援、载运洗肾病患、空拍灾区情形等任务,而在下午的第二趟任务坠毁。在搜救人员12日一早攀爬进入失事的溪谷后,确定直升机上正驾驶张顺发、副驾驶王宗立及机工长黄镁智等三人已经罹难。2013年,行政院重建会于谷川大桥旁桥梁景观台为三人设置纪念碑。[69]
各方反应
水灾发生后,社会各界及世界各国均表达了援助的意愿,并且发起捐款。TVBS、台视及非凡电视、中视及中天电视、民视、台湾公广集团、慈济大爱电视台等电视媒体分别播出募款晚会或特别节目。“把爱传出去”是一个为八八水灾灾民而制作的筹款晚会,由中天及中视现场直播,播放日期为2009年8月14日下午6时至凌晨1时,由综艺界人士张小燕、中视主播沈春华、主持人陶晶莹带领台港中演员进行7小时马拉松筹款,该晚各艺人共为灾区筹得约5亿新台币。
奇美集团、长荣集团、台达电集团、鸿海集团、台塑关系企业、台积电公司、国泰金控、华硕电脑集团等企业捐款并提供相关协助。中华邮政于10月9日发行附捐邮票,其附捐所得将全数捐至内政部专案。
海协会捐助莫拉克台风灾区重建,于2009年9月25日及12月17日分别汇款人民币1.5亿元及3亿元,合计人民币4.5亿元,海基会已于本2011年1月21日将人民币依汇入时之汇率换算成新台币,指派专人亲送至内政部赈灾专户及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总会,另将部分捐款汇款交台东县红十字会,但随后被爆出红十字会账目不清疑似被中饱私囊的丑闻。海基会表示,上述捐款中,包含中国大陆指定用于组合屋500户之内装配套经费新台币(以下同)1.5亿元、用于灾区桥梁、学校及公共设施经费1,757,377,865元及指定捐款予56个机关(团体)193,841,702元,合计2,101,219,567元已由专人亲送内政部赈灾专户,另指派专人将14,179,400元亲送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总会,并将4,574,000元汇款予台东县红十字会。[70]
八八水灾已满周年,陆委会于2010年8月24日公布中国大陆对八八水灾捐款总数,陆委会统计,来自中国的捐款及各项赈灾物资总额总计将近新台币40亿元。另声明,中国大陆台商方面,约有一亿三千多万元透过海基会捐助。但这部分不纳入中国大陆对台捐款数字[71][72][73],而针对中国大陆近来的严重水患,陆委会表示也捐出100万美元给大陆用于灾后重建。


马英九政府的救灾行动遭各界指为行动过慢,招致民意声望大幅滑落[4]。其中以拒绝有善意且有能力的外国援助、未颁布紧急命令(已经制定灾害防救法,但缺乏演练)及缓开国家安全会议最受瞩目。[74]
八八水灾灾情经国际媒体报导后,许多国家主动拍电报表示愿驰援。美日两国于8月11日灾情陆续揭露后即示意愿意派员来台协助救灾,其中美国国务院于8月11日公开说明,美军已待命准备援助台湾[75][76]。惟外交部随即发文婉谢国外物资援助。[74]
8月12日,外交部代理发言人章计平在外界查证时否认有拒绝援助情事,并强调政府不可能行文驻外使馆要求拒绝国外的援助。8月12日马英九总统及行政院院长刘兆玄也强调他们没有拒绝外国援助[77]。8月14日苹果日报刊出外交部拒绝外国援助的特急件公文后[78][79],外交部坦承确有发布婉谢国外物资及救援队的电报命令,然而外交部政务次长夏立言认为错误是未在电报内容内加上“暂时、现阶段、没有这个需要”是文字上的疏失,除公开道歉并表明为此疏失负责外[80][81],并提出辞呈[82][83]。但部分论点认为,八八水灾这样重大的灾害和对美对日关系涉及总统的外交权与国内政治责任,以事态之紧急、舆论之关注、及外交部的层级和权限,根本不可能自行发出这种需高层跨部会决策的公文,遑论是代理部务的外交部次长,总统府与咨询机关国安会显有失职之嫌。[74][84][85][86][87]
引发争议的电报是外交部给各使馆办事处的函,为外交部内部的通知,副本给内政部,而非直接对外国政府的外交文件。监察院纠正外交部是因为这件事按照规定应该要转陈中央灾害应变中心指挥官,而不是只问内政部消防署署长的意见就自行判断做了决定。纠正案也提到外交部没有陈报“婉谢外援”的通电内容,与府院首长在8月13日表示欢迎外援的立场相左,严重冲击到府院首长诚信。[88]一些政党、社团、媒体质疑此事件是马英九政府忽视人民安全与罔顾救灾需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因统战私下协调配合拒绝外国援助台湾。[89][86][87]
8月11日起,外交部陆续收到来自各国关切慰问、提供捐款协助等讯息,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代理处长8月11日上午8时许致电时任外交部次长的夏立言,表示愿提供协助。夏立言指示办公室专门委员陈冠中向国安会报告,陈冠中致电苏起办公室主任黄健良,黄健良则请行政院国土安全办公室主任张志宇协助外交部,黄健良事后也向苏起报告这些情形。后来张志宇与时任消防署长的黄季敏通上电话,黄季敏认为天候因素会让国外救援人力及物资难以抵达灾区。张志宇将黄季敏的意思达转给夏立言,当天晚上,外交部通函各馆处婉谢外国救援物资与团队。
2008年时台湾政府已颁订“国际救灾支援配合注意事项”作业程序,依此规定,外交部接获美方询问后,应该要转陈当时担任中央灾害应变中心指挥官的范良锈,再由范良锈向时任行政院灾害防救委员会主任委员的邱正雄陈报,以决定是否接受国际救灾支援。但外交部却是向国安会报告,而不是依作业程序办理,有违失。
拒外援风波中,一度传出黄季敏否认曾接获来自外交部的公文或电话,外交部与消防署各说各话的争议。黄季敏只与国土安全办公室主任张志宇通过一次电话,并针对当时的情况提出建议,监委约询过黄季敏后认为,“当时消防署已经尽力了”。(黄季敏后被查出挪用消防安全之经费为中饱私囊举动,于2017年7月3日黄季敏被依贪污等罪判刑18年,褫夺公权8年,可上诉。)[90]
灾后证明台湾民生物资并无匮乏,八八风灾虽然造成南台湾部分地区受损,但北台湾地区并无重大灾情。台湾本身并非贫穷落后国家,自921地震后,台湾即建立良好完整的救灾系统,八八风灾其实当下最需要的是大型直升机,军方以往提出采购新型大型直升机的案件在陈水扁执政时期国会遭中国国民党把持,已多次流标而无法完成采购,所以中华民国政府所拟定的国际援助需求清单中,要求了“能吊挂32公吨的挖土机等重机具”的直升机,但是世界上并无能吊挂32公吨重物的直升机,当时最大型的直升机是苏联制Mi-26直升机,仅能吊挂20公吨。然而,重机具的吨位是描述该机具的总重,并非该机具之重量。[91]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曾表示愿提供MI-26直升机,但基于国家安全之顾虑而遭中华民国政府婉拒。该谣言事后并无从证实。[92]
灾后余波
在八八水灾发生前后,台风动态及影响受到媒体瞩目,也产生不少相关事件:例如CNN预测此台风将会造成重大灾害,每小时以头条方式警告台湾可能会淹大水等播报方式,事后都被认为值得借镜[93][94][95]。部分民众认为气象局低估台风对南台湾的影响、以致疏于防范,亦可能是造成当地伤亡的因素之一,其中台大追风计划对台风的“虚胖”描述用词,也遭质疑[96]。对于以上批评,气象局及当事者都于报导后澄清[97]; 况且气象局只是单纯的气象观测及预报机构,并无CNN一般的媒体传播能量,尽管对于台风路径、雨量等项目准确度已相当高[98][99]。
年代新闻台新闻部助理编辑在其部落格指控,年代新闻部将民众8月10日-8月11日call-in提供的八八水灾救灾资讯纪录纸条置之一旁,成为“没有出口的垃圾”。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NCC)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后,确认年代新闻台有漏报和延迟通报情形,将基于新闻伦理原则给予行政指导。 [100]
根据1999年921大地震后订定而于八八水灾时有效的《灾害防救法》,各地方政府对辖区内之灾害有第一线的因应处理责任,但“直辖市、县(市)政府无法因应灾害处理时,该灾害之中央灾害防救业务主管机关应主动派员协助,或依直辖市、县(市)政府之请求,指派协调人员提供支援协助。”“中央灾害防救业务主管机关就其主管灾害防救业务之权责包括灾害防救工作之支援、处理;灾害区域涉及海域、跨越二以上直辖市、县(市)行政区,或灾情重大且直辖市、县(市)政府无法因应时之协调及处理。”“重大灾害发生或有发生之虞时,中央灾害防救业务主管机关首长应视灾害之规模、性质、灾情、影响层面及紧急应变措施等状况,决定中央灾害应变中心开设时机及其分级,应于成立后,立即报告中央灾害防救会报召集人,并由召集人指定指挥官。”且淹水严重的浊水溪、北港溪、朴子溪、八掌溪、曾文溪、高屏溪等及其水系都属于中央管辖河川,且灾害发生极快,中央政府仅做到灾害发生后的支援协助与动员救灾,是不足的。[101]
此外,依《宪法增修条文》规定:“总统为避免国家或人民遭遇紧急危难或应付财政经济上重大变故,得经行政院会议之决议发布紧急命令,为必要之处置。”虽然立法院院长王金平、国民党立法院党团、部分县市首长、及在野之民主进步党等公开建议总统发布更具行政弹性的紧急命令,但各界对此有不同意见。[74][102][103][104]
依《中华民国宪法》,总统身为中华民国的三军统帅,是唯一有权就国内灾害指挥调动军队的人。行政院院长、主管风灾的内政部、主管水灾的经济部、主管土石流灾的农委会、和主管陆上交通事故的交通部等相关部会首长均无权指挥全国陆海空军[74][103]。救灾是否是国军的主要责任或军队的救灾设备是否比专职机关优良也因此成为讨论议题,但军队是政府唯一可以在短时间动员大量人员、器具的单位。因此而有民国99年(2010年)国防部与内政部共同订定《国军协助灾害防救办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规范国军单位需接受地方首长指挥,协助救灾,而毋需总统直接下令动员。

2009年9月7日下午,在救灾一个月举行之记者会中,行政院院长刘兆玄宣布于9月10日起辞职,内阁亦同时总辞。当天半小时后总统府召开记者会,宣布行政院将由吴敦义接任院长及朱立伦接任副院长。[105]。
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则于8月30日至9月4日应民进党南部七县市首长邀请访台,赴灾区抚慰灾民。[106]
2009年8月17日,时任行政院秘书长薛香川于节目中一句“父亲节吃饭过分吗?”[107]引起一片哗然,两天后承受不住社会舆论压力向时任行政院院长刘兆玄递出辞呈。但下午刘兆玄记者会上表示,国防部部长陈肇敏与行政院秘书长薛香川已口头请辞,将于9月初讨论改组时一并考虑,目前这段时间,他请两人全力投入救灾与重建,不要懈怠。[108]
灾后重建
八八水灾发生后,政府、国军及社会各界投入救灾工作,同时政府与民间团体结合,展开灾后重建。2009年8月15日,行政院成立“行政院莫拉克台风灾后重建推动委员会”,2009年8月27日立法院三读通过《莫拉克台风灾后重建特别条例》以及新台币1,165亿元特别预算,并于8月28日由总统公布,条例中明定灾后重建计划包含家园、设施、产业、生活与文化重建。行政院莫拉克台风灾后重建推动委员会由行政部门、专家学者及民间团体、灾区县市首长、灾民代表、原住民代表等计37人担任委员。灾后至今重建方面,截至2013年2月为止,已完工40处3,481间永久屋。基础建设重建方面,除台20、21、24线等部分路段受环境尚未稳定、未完成修复外,其余永久性修复道路、桥梁,例如阿里山公路、新中横公路、新发大桥、双园大桥等工程均已陆续完成[109]。不过,在重建的过程中,许多灾民被迫要迁村,永久离开自己的家园,搬到政府划定特定区域搭建的永久屋中,在莫拉克灾后产生不少的争议[110]。
为推动莫拉克台风灾后重建工作,行政院院会于民国98年8月20日通过莫拉克台风灾后重建特别条例(草案)[111],经立法院于8月27日三读通过,由总统于8月28日公布。其施行期间原订为3年,因重建工作未及于101年8月29日期满前执行完毕,立法院遂于100年5月24日修正该条例第30条第2项:“本条例施行期满未及执行部分,必要时,得经行政院核定酌予延长,延长期间最多以2年为限。”并经总统于同年6月8日公布施行。行政院爰依该规定于民国101年8月14日核定未及执行计划,于特别条例延长2年期间赓续办理。
为推动灾后重建工作,行政院依据《莫拉克台风灾后重建特别条例》第4条规定,设置莫拉克台风灾后重建推动委员会,负责重建事项之协调、审核、决策、推动及监督。行政院因考量莫拉克受灾地区多位于中南部,为方便随时赴受灾地区勘查、服务,将行政院莫拉克台风灾后重建推动委员会办公室地点设于行政院南部联合服务中心,高雄市成功一路436号。
行政院莫拉克台风灾后重建推动委员会正、副召集人系由行政院院长、副院长兼任,并设首席执行官、副执行长执行重建各项工作。
历任重建会召集人、副召集人、首席执行官、副执行长如下表:
行政院莫拉克台风灾后重建推动委员会并设置委员33人至37人,由召集人就行政院政务委员、相关机关及灾区县(市)首长、专家学者及民间团体代表派(聘)兼之。其中灾民及原住民代表,合计不得少于五分之一。 行政院莫拉克台风灾后重建推动委员会于98年8月16日起至103年7月25日止,共召开33次委员会议,皆由行政院院长兼重建会召集人主持。
103年7月时的委员名单如下:
另作为委员会议会前会性质的工作小组会议,从98年8月19日到103年3月28日共召开48次,由行政院莫拉克台风灾后重建推动委员会执行长召集,会议成员为行政院各相关部会首长。 行政院莫拉克台风灾后重建推动委员会编制约55人,由行政院各部会派驻,行政院莫拉克台风灾后重建推动委员会也将配合莫拉克台风灾后重建特别条例于103年8月卸牌。
至于莫拉克台风灾后重建所需经费,行政院除由年度预算移缓济急新台币(以下同)220亿元,并一次编列98 至101 年度之特别预算1,165.08亿元[112],搭配民间善款254亿元,用以办理灾后复原与重建,灾民救助与安置业务、灾害应变及产业纾困等业务。

维基教科书中的相关电子教程:中华民国法律注解/中华民国刑法/第41条

维基教科书中的相关电子教程:中华民国法律注解/中华民国刑法/第42-1条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中华民国刑法 (民国98年5月立法6月公布)
基础建设
民国98年8月,莫拉克台风挟带惊人的雨量,横扫台湾,不仅造成中南部百年来罕见的重大灾害,也使全体国民深刻体认,在全球气候变迁带来的极端气候下,任何人都无法置外于天灾的威胁,更必须要以“环境永续”的新思维,让国土休养生息,并且以顺应自然的方式重建、避灾减灾,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莫拉克台风所挟带近4亿立方米土砂及152万公吨漂流木冲流入河道内,造成堤防及护岸损毁243公里,并重创台9、17、18、20、21、24六大公路、桥梁及8处环岛铁路系统,为台湾近50年来最严重之台洪灾情。在行政院重建会、交通部、经济部、内政部、农委会、原住民族委员会、各重建区地方政府及所属团队通力合作下,灾后基础建设重建工作,已有具体成果:桥梁复建122座、堤防复建243公里、土石疏濬3.4亿立方米,并以疏濬土石协助回填农地492公顷;此外,各项基础设施除了以更高的抗灾标准重建外,同时融合原住民文化图腾色彩等软件文化意涵与意象,保留在地原住民族群的生活特色及传统文化,呈现原乡风格,以提升硬件工程附加的人文价值与美感,使之成为在地同胞“家”的一部分。[114][115]
莫拉克台风侵袭台湾造成严重灾害,尤其对公路系统造成重大损失,全部受灾里程长达653公里,公路道路阻断包括省道69处,县道49处,乡道10处,合计128处。莫拉克台风公路灾损系统之复建,依据地区交通之必需性及国土整体规划等,分为甲、乙、丙三类,(1)甲类(原状复建者):工程分标原则,以大标段方式处理,以增加大型优良产商投标意愿,减少施工界面,掌握工期。(2)乙类(部分原状修复):部分原功能修复,编列预算时,暂按原功能修复编列预算(高难度路段可于设计及施工阶段,依实际状况调整,该类路段可暂以替代道路或便桥通行)。(3)丙类(简易修复):简易修复,维持少数村落及居民必须维生基本物资运送[116]。山区省道崩塌、落石、坍方影响部分,主要为台3、台16、台18、台20、台21、台27、台24、台8及台9等道路[117],其中,高雄市台20线、台21线严重受创,为寻求正确解决之道,行政院重建会特邀专家学者及公路、水利、林务、水保等机关跨部会研议重建方向,因该地区部分环境尚未稳定,需减少大规模开发,让灾区自然复育,短期先以简易修复为原则,并加强替代道路的维持,永久性路廊规划则由公路总局另行评估。在台21线永久性道路未完成前,为避免五里埔至那玛夏溪床道路汛期时一再中断,影响那玛夏对外的交通,进行12处过溪段改建为半永久性桥梁,并新建那玛夏区内台21线公园、民族、民权、民生、达卡努瓦等5座桥,串连南沙鲁、玛雅、达卡努瓦等3里,避免个别部落形成孤岛[118]。台20线南横公路是南部山区许多聚落对外联络的主要道路,经过两年多观察评估,以国土保育原则,采简易路基修复、不大肆破坏坡地及生态工法进行全线复建。

根据中央应变中心处置报、农委会林务局、交通部公路总局、世曦工程顾问及勘灾团队针对莫拉克台风所引致的桥梁损毁统计资料显示,桥梁损毁灾点主要座落在高雄市、屏东县、嘉义县、台东县、南投县以及台南市等6个县市,计有196座桥梁,造成桥梁受损情况多为桥面版流失、桥面版位移及变形、桥面倾斜、桥墩冲毁以及受土石流掩没等破坏型态[117]。经评估后,扣除简易修复及不修复等,共计复建126座桥梁。
灾后桥梁复建采以下原则: (1)桥址尽量回避土石流潜势区、 (2)采大跨径方式配置以减少落墩数、 (3)避开深槽区落墩、 (4)桥墩采对导流有助益之形状、 (5)提高结构物抗冲击能力、 (6)加深基础及增长基桩长度[115]。 灾后桥梁的兴建朝向顺应自然,避开不稳定地质,不阻碍洪流土石,离开河流攻击面,运用新科技、新材料、新思维采高桥墩、大跨距、深基础设计。已完工的桥梁经历数次汛期台风豪雨侵袭考验,皆未发生任何灾害,重建区的通行品质已比昔日更安全、便捷,让重建区免受成为孤岛或交通中断的威胁[119]。
以南投县信义乡的“日月双桥”为例,桥梁跨越河道避开崩塌区域,并兼顾当地文化意象,原民地区桥梁改以吊桥方式重建,也是莫拉克重建的特色之一,相较于一般传统桥梁,吊桥跨距长、经费少、施工快速且较不受地震台风影响,即使略有损坏,修复或重建工期也短,更可降低对地质环境敏感区域的影响[120]。另外,雾台谷川大桥是进入鲁凯族的原乡雾台乡的地标,更是雾台乡对外联络最重要的桥梁,被原乡部落誉为“生命之桥”,重建后的新桥全长654米,仅落1 墩于主河道区,墩柱从基础至桥面达99米,地面最高桥墩高度也达74米,是目前国内最高桥墩桥梁。为落实莫拉克重建“尊重在地文化”精神,大桥周边的景观意象都请在地艺术匠师提供建议,西端引道的景观平台可鸟瞰桥梁全景,并设置桥梁重建纪录历程解说牌面、八八风灾救灾英雄纪念碑、景观护栏附挂各种图腾木雕、桥面护栏内外装设LED灯,极具特色,其中,大桥观景台栏杆的20片巨型木雕,是由雾台乡艺术匠师杜勇君创作,包括生命之瓮、百步蛇、礼刀、头目头饰、英雄舞等鲁凯族代表性图腾,融入原住民文化图腾色彩等文化意涵与意象,保留在地原住民族群的生活特色及传统文化,让雾台谷川大桥不只是硬件工程,部落艺术匠师亲手打造的创作,更提增这座大桥周边的人文美感,让当地观光产业更具特色[121][122]。
依据经济部水利署与勘灾团队调查之灾情资讯,莫拉克台风造成多处河堤受损及破坏,总计破提46处,受损40处[117]。此外,莫拉克台风降下超大豪雨,导致中、南部中央管河川上游集水区多处林班地、山坡地崩坍,所冲蚀之土石造成中、下游河道严重淤积,水利署初步统计计有浊水溪、八掌溪、北港溪、朴子溪、急水溪、曾文溪、盐水溪、二仁溪、高屏溪、东港溪及卑南溪等11水系,河道淤积长度约110公里,淤积土石量在6,000万立方米以上,经济部研拟“加强河川野溪及水库疏濬方案”,主要疏濬整体策略如下:一、影响通洪或居住、交通安全河段淤积土石,为快速、大量疏濬,以保护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处理原则为:(1)淤积土石就近利用、(2)有价土石外运使用、(3)低、无价土石妥善处理;二、在不影响通洪安全或无保护标的河段,考量自然生态、河道冲淤平衡及海岸砂源补充[123]。莫拉克灾后河川全流域复建工作,中央政府以合作共治方式办理,农委会林务局负责国有林治山防灾及林道复建、堰塞湖预警及处理;水保局负责防灾重点聚落防汛紧急处理、水土保持及农路复建、野溪清疏、指标性工程18处重大土石灾区复建工程;经济部水利署负责自来水复建、中央管河川复建、县(市)管河川及排水复建工程等;行政院重建会则负责灾后重建工作事项之协调、审核、决策、推动及监督[114]。依水利署统计,截至103年5月11日,河川、野溪及水库共疏濬3亿4,167万立方米,并持续无间断继续进行[115]。
关联作品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