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蓋夫核子研究中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內蓋夫核子研究中心(希伯来语:קריה למחקר גרעיני – נגב)又名希蒙·佩雷斯内盖夫核研究中心[1],是以色列核设施,位于內蓋夫沙漠,迪莫纳城东南约十三公里。
外间普遍认为这个核设施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核武器。以色列虽承认有此核设施,但是其目的是否如外界所言,就从不承认或否认,实施含糊言核政策。关于这设施的资料仍为高度机密。不过按照已知的核反应堆功率(至少150MW)推算,至2000年为止有足够的钚制造100至200个核子弹。[2]在这个设施上方的领空禁止所有飞行器进入,设施一带以围栏隔离并有重兵把关,防守可以说是相当严密。在六日战争中,一架以色列幻象3型战斗机意外飞过该设施,就被以色列发射导弹击落。[3][4]1973年,一架迷途的利比亚客机飞近该设施上方的领空,以色列战机试图指令客机降落未成后,也是直接将其击落,导致平民108人死亡。[5]
核子研究中心在1958年开始动工建造,法国按照塞夫尔议定书的协议施以援助。[6]这个设施是秘密兴建,避过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管。为防泄露机密,向法国的海关官员声称反应堆最大的组件,例如反应器槽,是海水化淡厂的一部分,要运往南美洲。[7]建造的资金也是全是隐密的不公开来源,这庞大的费用有不同猜测,唯一可靠的数据来自希蒙·佩雷斯。他在1995年的回忆录中写到他和戴维·本-古里安筹到四千万美元,“反应堆造价的一半……来自世界各处的以色列朋友。”[8]
其实美国情报人员在1960年代初,就怀疑过该设施的用途,美国政府要求以色列答应受国际检查。以色列应允,但条件是只能派出美国检查员,不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检查员,而所有检查都要先知会以色列。国际上未签署核不扩散条约,而被指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只有三个,以色列是其一,另外两个是印度和巴基斯坦。有声称因为以色列知道检查员到访日期,而有机会掩饰设施的真正用途,即外界所指的制造核武器。在每次检查前,先装设假墙壁及其他道具,以瞒过检查员。最后检查员向美国政府报告称,他们的检查没有作用,因为以色列限制了在设施内能检查的范围,而他们也因为身份问题无权过问。但最迟在1969年,美国根据经验推断,有充分把握相信以色列确实可能有研发核武器的计划,[9][10]并于该年终止了持续多年的无效益检查。
该设施的反应堆在1962至1964年之间某个时间起开始运作。以色列国防军借着所制造出的钚元素,很可能在1967年的六日战争前预备好首批核武器。1967年,在六日战争爆发前,有数架身份不明的喷射机飞越该反应堆上空。当时猜测该喷射机是埃及空军的米格-21战斗机。但是2007年有一本受争议的书籍中,论证道这些飞机其实是苏联的米格-25战斗机。[11]
1986年,一位曾在该设施工作的前技术员莫迪凯·瓦努努飞往英国,向传媒揭露以色列核计划的一些证据,并说明设施中每座建筑物的用途,又揭露在该设施的正下方地底有最高机密设施。他旋即被以色列情报特务局(俗称摩萨德)的女特工诱到意大利,再被摩萨德人员绑架,用船送回以色列受审。他被控叛国和间谍罪,在一个法院秘密审讯,被处以18年监禁。他被绑架后,《泰晤士报》报道以色列所拥有的原料,可以制造约20个氢弹和200个核裂变弹。2004年瓦努努出狱后,其人身自由受严重限制,包括不给予护照,限制他的行动自由,及限制与媒体接触。他自出狱后因为违反限制令,多次被捕及被检控。
这个设施在使用四十多年后,传出与其安全疑虑相关新闻。2004年,以色列官方向附近数千个居民分发防辐射的碘化钾药片,作为预防措施。[12]
根据Be'er Sheva劳工审裁处的一宗提诉,在该中心的工人1998年成为人体试验对象。据提诉的工人Julius Malick所称,他们在没有医护监管下,被给予含有铀的饮料,事前没征求他们的书面同意,也没警告他们可能产生的副作用。[13]
2012年1月,以色列原子能委员会决定至少暂时关闭反应堆,其所持的主要理由是该处易受伊朗袭击。[14]在2012年10月至11月,有报道指哈马斯向迪莫纳城或內蓋夫核子研究中心发射火箭,但该核设施未受任何损害。[15][1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