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埃尔利希(旧译欧立希,德语:Paul Ehrlich,1854年3月14日—1915年8月20日),德国细菌学家、免疫学家。较为著名的研究包括血液学免疫学化学治疗。他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在1909年找到了治疗梅毒的方法,并发明了革兰氏染色细菌的前体技术。他开发的组织染色方法使区分不同类型的血细胞成为可能,从而能够诊断出多种血液疾病

事实速览 保罗·埃尔利希Paul Ehrlich, 出生 ...
保罗·埃尔利希19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Paul Ehrlich
保罗·埃尔利希,1915年
出生1854年3月14日
 普鲁士王国下西里西亚斯切林(今属波兰)
逝世1915年8月20日(61岁)
 德国黑森巴特洪堡
公民权 德国
知名于自体免疫
配偶Hedwig Pinkus(1883年结婚;有2子)
奖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08年)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免疫学
关闭

埃利赫预测了自体免疫的存在,并称之为“恐怖的自体毒性”(horror autotoxicus)[1]

favicon
1 sources

生平

1854年3月14日,保罗·埃尔利希出生于西里西亚的一个犹太家庭,1883年结婚。

1910年埃尔利希与他的日本助手秦佐八郎,发现了治疗梅毒砷凡纳明(第六〇六号化合物,即二氨基二氧偶砷苯)。可穿入人体的特定部位,杀死引起梅毒的螺旋体,成为在青霉素出现之前治疗梅毒的特效药[2]

在免疫学上,他创立了“侧链学说”,为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一些使用方法。

1908年与俄国学者梅契尼科夫在免疫性研究上的工作共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3]。1915年8月20日病逝。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