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他纳·柯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他纳·柯满[1](泰语:ถนัด คอมันตร์;皇家转写:Thanat Khoman,1914年5月9日—2016年3月3日),或译他纳·科曼[2]、他纳·柯曼[3],泰国外交官、政治家,曾于1959年至1971年期间担任泰国外交部部长,于1979年至1982年期间担任民主党主席,并于1980年至1982年期间兼任泰国副首相。他是亚细安的创始人之一。
Remove ads
生平
他纳在1914年5月9日生于曼谷[4],出身自华裔家庭,祖上为客家人,柯姓[5];父亲名博·柯满(โป๋ คอมันตร์),爵号披耶披帕沙·沙亚提巴代(พระยาพิพากษาสัตยาธิปตัย),既是暹罗第一家法学院的毕业生,也是暹罗大理院的法官。他首先从曼谷易三仓学校转学到法国波尔多一所高中,完成高中课程,然后获得暹罗外交部的奖学金,到波尔多和巴黎继续升学,于1939年在巴黎高等国际研究学院(IHEI)和巴黎政治学院考取学位,到1940年又于巴黎大学获颁法学博士学位[6][7]。
他纳学成归国后,必须根据奖学金的获奖条件,前往外交部工作[8]。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1941年奉派东京,担任泰国驻日大使馆二等秘书[9][a],直至1943年为止[10]。1941年底,泰国决定停止与日军战斗,并准许日军在泰国通行,同时以泰国为基地,攻击英属缅甸和马来亚,令泰国成为轴心国的一员。然而他纳反对这个决定,于是他加入了抵抗日本人的“自由泰人运动”,该运动获得英国136部队和美国战略情报局的支援[8][11]。1945年2月时,他是东南亚盟军司令部驻锡兰康提秘密代表团的团员[10]。
二战结束后,他先是担任泰国驻美国大使馆代办、泰国驻印度大使馆代办等数项外交职务[10],之后在1950年在纽约市当选联合国亚洲和远东经济委员会(亚远经委会)主席[12],1952年任满后又出任泰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13],并于1957年升任泰国驻美大使。1959年2月10日,他纳获任命为外交部部长,从此加入泰国政府,和作风专制的首相沙立·他那叻共事[8]。担任外长期间,他在1962年3月与美国国务卿迪安·腊斯克签署联合公报,是为《腊斯克-他纳协定》,协议中美国承诺将支援泰国,应对泰国泰国共产党可能发动的进攻,后来泰国还准许美国使用其军事基地,支援美军参加越南战争和老挝内战。虽然这只是一份非正式协定,不过泰国视之为双边协议,对此非常重视[14][15]。此外,他也促进了东南亚的区域和解与合作[16],例如他在1960年代推动东南亚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 ASA)的筹备工作[17],参加东南亚条约组织的会谈[18],并成为促使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和解的关键人物。他纳在亚细安的成立过程中也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了答谢他的努力,各国代表最终决定在曼谷举行东盟的成立仪式[16]。1967年8月8日,他纳代表泰国和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和菲律宾外长在曼谷的外交部大楼签署《东盟宣言》,正式宣告东盟的成立[19]。
1968年美国总统林登·詹森宣布将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议和,泰国政府内部对泰美关系前途也开始分歧。时任首相他侬·吉滴卡宗认为泰国应该和菲律宾、大韩民国等国结盟,对抗共产党,然而他纳认为美国即将退出东南亚,所以阁僚应该构思新的办法[20]:239-240, 242,同时他也主张泰国应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结果他侬在1971年11月发动政变,免去他纳的外长职务[16],没有解释原因。有说这是因为他纳认为泰国应与北京建交[16],但是他纳与传媒的关系欠佳,也没有出面说明[17]。
被免去外长一职后,他纳在1975年开始担任泰国亚洲理工学院校董会主席,至1996年卸任,期间学院既能不断扩建校舍,也能维持财政稳定。他于1979年投身国内政坛,担任民主党主席,并于1980年至1982年期间兼任炳·廷素拉暖政府的副首相[12],直至在1982年退出政坛为止[16],他纳在2014年庆祝其100岁寿辰[8],后于2016年3月3日在曼谷逝世,死后按照佛教仪式火化[21]。时任泰国外交部长敦·帕马威奈和他生前的同僚都称赞他是一位有远见的外交家,无论是担任外交职务、政府职务还是党职都捍卫了国家的利益,对国家建树良多,值得尊敬[19]。
Remove ads
个人生活
除了泰语,他纳还会说一口流利的法语,并在出使印度期间磨练了自己的英文水平[17]。他的妻子莫莉(Molee)是新加坡开埠初期的华人社群领袖、商人、原暹罗驻新加坡总领事陈金钟的孙女[22][23]。两人育有三名子女和四名孙子女,他纳逝世时尚有两名子女在世[24]。
荣誉
- 意大利共和国功绩大十字骑士勋章(意大利,1960年9月22日[33])
- 圣米迦勒及圣乔治爵级大十字勋章(英国,1961年[34])
- 联邦星级十字勋章(德国,1961年[34])
- 基督骑士团大十字勋章(葡萄牙,1961年[34])
- 丹麦国旗大十字勋章(丹麦,1961年[34])
- 圣奥拉夫大十字勋章(挪威,1961年[34])
- 皇家北极星爵级大十字勋章(瑞典,1961年[34])
- 庇护九世大十字骑士大绶勋章(梵蒂冈,1961年[34])
- 利奥波德大绶带勋章(比利时,1961年[34])
- 法国荣誉军团大十字勋章(法国,1961年[34])
- 栎树王冠大十字勋章(卢森堡,1961年[34])
- 大绶景星勋章(中华民国,1962年5月21日[35])
- 护国玛哈拉惹勋章(马来亚,1962年[36])
- 勋一等旭日大绶章(日本,1963年[37])
- 乔治一世大十字勋章(希腊,1963年[38])
- 一等金磬(南越,1964年[39])
- 青条勤政勋章(韩国,1966年[40])
- 特种大绶景星勋章(中华民国,1967年3月27日[41])
Remove ads
备注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