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段祺瑞等要求共和电》,又称《乞共和电》,是1912年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将领向清廷发出的两封要求实行共和的电报,即第一电《北洋五十将乞共和电》[1]与第二电《乞共和第二电》[2]。两封电报威胁了清朝隆裕太后与拥护帝制的王公、大臣,对清廷的宣统退位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中华民国政府统一全国,为袁世凯掌权创造了有利条件。两封电报均为段祺瑞的幕僚徐树铮起草[2]。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各行省相继独立,11月袁世凯率领北洋军拿下汉阳,革命党人透过英国驻华公使朱迩典向袁世凯寻求和谈,12月两方开始谈判,是为南北议和,1月20日清室优待条件达成,但清廷内部的强硬派如辅国公载泽、恭亲王溥伟等不同意清室逊位,政体仍待召集国会进行公决。为了促使清廷马上宣布逊位,避免国会公决政体产生变数,段祺瑞等拟定了三种办法: “第一,运动亲贵,由内廷降旨,自行宣布共和;第二,由各军联名要求宣布共和;第三,用武力胁迫,要求宣布共和。”第一种办法由于以良弼、载泽为首的部分亲贵坚决反对共和而无法实行,段祺瑞等遂“速谋第二策”。[3]
1912年1月26日,在袁世凯授意下,段祺瑞率北洋新军将领47人(详下)联名致电内阁、军咨府、陆军部和各王公大臣,提出民军已答应对清朝皇室、公族及满、蒙、回、藏等各少数民族的优待条件,陈情“即此停战两月间,民军筹饷增兵,布满各境,我军皆无后援,力太单弱,加以兼顾数路,势益孤危”,要求“恳请涣汗大号,明降谕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体”,是为《要求共和第一电》[4],更通知唐绍仪转达伍廷芳,请革命军遵守停战,免误大局[5]。据2月2日伍廷芳致南京临时政府的电报,称唐绍仪电询段祺瑞赞成共和清军将领名字,共得48人,帮办天津防务张怀芝、正定镇总兵徐邦杰已同意,但覆电迟误,所以未有列名[6],因此亦称《北洋五十将乞共和电》[2]。
清帝退位将成定局之时,一些王公、大臣仍坚决反对。为排除这些阻力,段祺瑞等人出《乞共和第二电》,又称《段祺瑞等要求共和第二电》。
1912年2月4日,段祺瑞联合王占元、何丰林、李纯、王金镜、鲍贵卿、李厚基、马继曾、周符麟等共九人发出要求共和的第二电,专致“近支王公、诸蒙古王公、各府部院大臣”,声言“谨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即“兵谏”,威胁京师与王公性命。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