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国民身分证

中華民國國民的身分證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

中华民国国民身分证,是中华民国国民身分证,《姓名条例施行细则》第二条第一项:“国内有户籍国民本名之证明为国民身分证。未满十四岁者,得用户口名簿户籍誊本代替之。”,台湾地区无户籍国民无法获发国民身分证。

事实速览 中华民国国民身分证, 首次签发 ...
中华民国国民身分证
中华民国国民身分证正面
中华民国国民身分证反面
首次签发1946年
签发机构中华民国内政部
有效地区 中华民国台湾地区
类型身份证明文件
用途个人身份辨识
签发对象于台湾地区设有户籍中华民国国民
有效期不限(第六代)
费用初领、换领新台币50圆
补领新台币200圆[1]
关闭

历史

起源

1931年(民国20年)12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颁布《户籍法》,规定要开展户籍登记和户口调查,用以掌握各地人口分布情况。

1939年(民国28年),国民政府颁布《国民兵役证施行办法》,规定适龄服兵役男子必须办理“国民兵役证”,这应该是中华民国实行身分证制度的雏形;1941年(民国30年),为进一步加强对壮丁的管理、便于户口调查,国民政府颁布《国民兵身分证暂行条例》,规定凡年满18岁至45岁的役龄男子(必要时可前后各延伸5年,即13岁至50岁),必须领取国民兵身分证。

立法制发

1946年,国民政府修正公布《户籍法》,第十一条明确提出“已办户籍登记之地方,得制发国民身分证,或经内政部核准以户籍誊本代之”;同年6月,行政院颁布了《户籍法施行细则》,对国民身分证的有关事项做出了具体规定;同年10月,依据内政部公布的《国民身分证实施暨公务员首先领证办法》,中央及省级公务员率先领取国民身分证[2]

第一代身分证

1947年5月,国民政府开始制作双页折叠式白色第一代身分证,发给18岁以上国民。[2][3]

早期照片并不普及,部分直辖市政府所发放的国民身分证并不张贴照片,不过一定都有记录左右手指纹;规定指纹分“箕”“斗”两类,分别用“╳”和“○”表示。记录指纹时由左到右自大拇指起数至小拇指,十个手指的指纹均要标识,如“左○○○○╳,右○○╳○╳”[4]。另外又以地名简称编号来辨识。例如台湾省政府发行的一张国民身分证“市城文字第003号之5”,“市”字代表台北市,“城”代表是城中区,“文”为文武里,“003之5”则是持证者所属户号。

1949年,台湾省政府避免中国共产党渗透台湾,宣布台湾省戒严令后,立刻进行户口普查,并正式换发身分证。因为台湾日治时期遗留户政资料完整,换发迅速。同年12月24日,大批外省人开始以各地良民证与居留证,换发标明“外省”字样的身分证。抵台人员换发台湾身分证较台籍人士困难,不仅须申报表和一张保证书,也须找两家店号作保。外省籍人士若无身分证,遭中华民国盘问,可能被迫入伍服兵役,成为补充兵员。[5]

发行前台湾使用的身分证件

台湾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为方便管理台湾人,将人头编码,并配发证件[6]。曾有桧木制成的证件,可能是身份地位较高之人才有[7]

第二代身分证

1954年5月,整理户籍时第一次全面换发国民身分证给14岁以上国民,形成蓝色双页折叠式第二代身分证。[2]

第三代身分证

Thumb
蒋中正的第三代身分证

1965年4月至1966年5月,第二次全面换证,变成第三代身分证:男为浅绿色,女为浅红色,改成单页正面胶封。[2]1965年4月17日,台湾省阳明山管理局制发的编号第一号身分证,领有者就是当时的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字号为“Y10000001”,包括英文字母共九码,当时尚无检查号码。[8][9]1969年(民国58年)电脑作业,加入第十码,就是至今最右方的检查号码,以及出生登记就编身分证统一编号;[2]同年,中华民国国军现役军人身分证件,也改用“中华民国军人身分证”,取代以往“军人补给证”。[10]

第四代身分证

1975年10月至1976年,第三次全面换证,变成第四代身分证。男为浅蓝色,女为奶油色,正面套印内政部大印,废除口号。[2]

第五代身分证

1986年,第四次全面换证,变成第五代身分证。男为土黄色,女为桃红色,废除出生别、血型、教育程度栏位。[2]配合台湾地区户政电脑化于1995年起实施,身分证同时由手写资料改为电脑打印。

重号情形

在1995年之前,因为手写资料的缘故,常有重号的情况发生;当公务员疏于核对身份时,让身分证重号的另一人发生困扰,甚至生活陷入困境。因此,重号当事人换发国民身分证及户口名簿,以及需向有关机关申请更正统一编号申请的户籍誊本,都免费。[11]

捺指纹违宪性
事实速览
关闭

1997年全文修正公布的《户籍法》第八条第一项:“人民年满十四岁者,应请领国民身分证;未满十四岁者,得申请发给。”同条第二项:“依前项请领国民身分证,应捺指纹并录存。但未满十四岁请领者,不予捺指纹,俟年满十四岁时,应补捺指纹并录存。”同条第三项:“请领国民身分证,不依前项规定捺指纹者,不予发给。”但此条文被争议为侵犯人权时,司法院大法官于2005年6月10日以《司法院释字第599号解释》暂时处分六个月,以暂停捺指纹条款;司法院大法官并于同年9月28日做成《司法院释字第603号解释》,认定捺指纹条款违宪、失效。

第六代身分证

Thumb
中华民国94年式国民身分证正面样张
Thumb
中华民国94年式国民身分证背面样张

第五代身分证因发行多年,常遭伪造。所以政府在2000年初起便开始研议更换新身分证,原本身分证设计初稿印有象征华人图案,但由于“龙”在宗教上有敏感性,故被一些信奉亚伯拉罕诸教等人士所反对;经过数年设计,正式版本才于2004年定稿,且于2005年12月21日起至2006年12月31日全面换发。

第六代身分证与以往不同的是,以浅紫、浅咖啡渐层隔色,不再以颜色区分性别。[2]第一张新式身分证发给代言人孙越。但对于照片的规定严格许多;新式身分证照片有强制露出耳朵的规定,曾被部分耳部缺损(小耳症英语Microtia等)人士抗议,但已经获得改善。新式身分证每张均有特定的电脑编号,换(补)发后不再沿用。

第六代身分证的样本照片为“陈筱玲”,由于样貌秀丽引发舆论关切,内政部宣称此样本照片为合成照片电脑合成影像。2009年经新闻报导确认,照片虽经过电脑处理,但其实是利用一名曾任模特儿公务员游淑妃的相片修图完成的。[12][13]若持证者为现役中华民国国军军人,则役别栏将会输入“现役”;退伍后,役别栏依兵种之不同有“常官备役”、“预官”、“常士备役”、“预士”、“常兵备役”、“补充兵”、“国民兵”、“替代备役”八种,但除役后换证不会显示持证者曾任职之役别,此与旧式身分证不同之处[14]

2008年5月全文修正的《户籍法》第五十六条第一项:“国民身分证应随身携带,非依法律不得扣留。”若没随身携带身分证,《户籍法》虽无定有罚则,但警察若因而显然无法依据《警察职权行使法》第六条查证可疑人民身份时,得以第七条第二项将该人带往勤务处所查证,最多三小时。另外,选举人若没携带国民身分证,就不能领取总统副总统或者公职人员选举票。[15][16]户籍法》第五十七条第一项:“有户籍国民年满十四岁者,应申请初领国民身分证;未满十四岁者,得申请发给。”同条第二项“国民身分证、户口名簿,灭失或遗失者,应申请补领。”

为防止身份假冒,向政府机关、公用事业(如各电信公司)等申办各项业务时,除身分证外,还需要另一有照片及身分证字号的证件(如全民健康保险卡驾驶执照等)。此外,上述机构可与户政事务所即时比对身分证上的新发/换发/补发日期,避免挂失的旧证件继续使用。中华民国刑法中,而明知为不实之事项,而使公务员登载于职务上所掌之公文书,足以生损害于公众或他人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罚金[17]。另外身分证号“A123456789”因可符合验证规则,故常遭冒用。持该身分证号者为出生于台北市内湖区新北市民谢条根,他经常出入法院只为解决冒用所引发的纠纷,虽可以透过更换身分证号避免,但因换号后连带需要更换许多文件,2016年该人尚无意愿换号。

[18][19]

第七代身分证(已中止)

内政部规划第七代身分证,为芯片身分证,起初预计2020年10月开始换发,并且结合自然人凭证等功能。[20][21][22][23]

2019年6月14日,内政部依《政府采购法》之限制性招标规定,委托中央印制厂办理芯片身分证空白卡片及印制采购事宜[24]。中央印制厂后来又另开标案,委由台湾银行负责招标[25]。2019年8月26日,台湾银行公告“PC芯片卡及印制设备”规格书[26]。此标案于2020年2月7日由东元电机以约新台币32.9亿元得标[27]。曾有质疑卡片最终可能在中国大陆生产的声音[28][29],但东元电机发布声明稿否认[30]

2019年9月12日,中国国民党立法委员许毓仁林丽蝉中央研究院资讯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庄庭瑞、开放文化基金会董事李柏锋等人举办记者会指出,内政部委托中央印制厂发包的“PC芯片卡及印制设备乙式”招标文件明确记载芯片身分证“具备追踪机制”,有侵犯人民权益的重大疑虑。许毓仁说,日前他与香港众志秘书长黄之锋见面,黄之锋即对芯片身分证提出疑虑。内政部户政司司长张琬宜回应,芯片身分证不会主动发送讯号、不会泄漏位置、不会搜集民众使用轨迹,芯片写入个人化资料后即启动乱数序号机制,根本无法追踪[31]

2019年10月18日,台湾人权促进会会长周宇修于第十届总统文化奖颁奖典礼高喊“尽速通过《难民法》,拒绝芯片身分证,修改《集会游行法》”[32]。2019年11月22日,台湾人权促进会、台北律师公会台湾同志咨询热线台湾伴侣权益推动联盟婚姻平权大平台妇女新知基金会台湾守护民主平台经济民主连合国会调查兵团、开放文化基金会、中华民国软件自由协会等30个团体发布联合声明《我们拒绝芯片身分证!》,抨击行政院罔顾正当程序、强行推动芯片身分证,呼吁行政院暂停芯片身分证决标印制案[33]

2020年4月27日,内政部宣布,因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台湾疫情影响,换发芯片身分证时程将正式延期,延后到何时须视国内外疫情状况而定[34][35]

2020年6月2日,中华电信以约新台币10亿元获得内政部“新一代国民身分证换发系统建置及维护案”标案[36]。然而,此项标案受到可能有资安疑虑的质疑[28]

2020年8月31日,内政部公告《国民身分证及户口名簿制发相片影像档建置管理办法》修正草案,预告第7条修改后身分证卡面记载项目将更改为9项:姓名、统一编号及其条码、出生日期、相片、结婚状态、制证日期、应换领日期、证件号码及其条码、机器可判读区。而第七代身分证储存之资料,除可选择是否附加自然人凭证功能外,没有比纸本身分证记载更多的资料。

2020年11月16日,立法院内政委员会决议,内政部编列之芯片身分证换发计划预算新台币8亿6796万元冻结4亿元,专案报告后始得动支。内政部部长徐国勇表示,专案报告当然没有问题,预计2021年1月开始试办换发身分证。

2020年11月17日,民主进步党立法委员范云刘世芳何欣纯洪申翰举办联合记者会,要求蔡英文政府暂缓推行芯片身分证。国立台湾大学电机工程学系教授林宗男质疑,数位国家的发展与数位身分证的推行完全是两回事,“为什么要发行具监控人民功能的数位身分证”[37]

2020年12月3日,行政院秘书长李孟谚说,全世界有128个国家使用芯片或数位身分证,使用纸本身分证的国家越来越少,台湾要跟上世界潮流[38]

2020年12月18日,行政院政务委员唐凤公视主频节目《公视主题之夜SHOW》鼓励民众善用不透明胶带保护个人隐私,只要覆盖证件的条码与机读码,个人资料就不会被读取[39]。台湾人权促进会台湾网络透明报告专员周冠汝表示,政府应该好好检讨芯片身分证政策,而不是将保护个人资料的责任推给民众[40]

2020年12月21日,徐国勇在立法院内政委员会说,数位身分证政策从马英九政府到蔡英文政府已经推动十多年,是行政院重要政策;任何国民到哪使用、怎么使用芯片身分证,只有使用的机关才会有数位足迹,数位足迹不会传回内政部[41]

2020年12月25日,时代力量新竹党部与台湾基进新竹党部各自举办记者会,要求行政院停止在新竹市试办芯片身分证[42]。同日,新竹市政府宣布,若中央现阶段无法针对资讯安全释疑,林智坚市府倾向暂缓试办芯片身分证。内政部表示,数位身分证相关系统会经过充分的测试,再启动小规模试行,并由民众自愿申请换发[43]。同日,传出唐凤向民间团体提议,如果以后不想使用芯片身分证,或许可以用微波炉加热销毁芯片功能;国际特赦组织台湾分会秘书长邱伊翎抨击,蔡英文政府“宁愿花大笔人民纳税钱做了数位芯片身分证,再来教人民如何销毁芯片功能”,也不愿意立法清楚规范相关权限及权益[44]

2021年1月19日,唐凤接受风传媒专访时说,“健保卡比现行纸本身分证(六代卡)在法律、技术面都较强;数位身分证在法律、技术面若能够补强到健保卡的程度,并且最好有个资专责机构,大家会比较安心”[45]

2021年1月21日,行政院会议决议暂停换发芯片身分证,待专法通过、取得社会共识后再推动,但专法制定没有时程表。李孟谚在行政院会后记者会强调,目前数位身分证只是延缓实行,等专法通过后再恢复,因此投入的相关经费都不会浪费[46]

2021年1月28日,自觉运动人物吕昱(吕建兴)接受风传媒专访时说,民进党执政未必对“威权幽灵”有警觉,数位身分证便是其中一例[47]

国民身分证统一编号

目前的国民身分证统一编号(身分证字号)一共有十码,起首为一个大写英文字母与接续的九个阿拉伯数字[48]

Thumb
2010年中华民国县市改制直辖市的身分证地方码更新

英文字母(首码)

首码英文代码是以配赋国民身分证统一编号的户籍地(报户口的地区)来区分的,而非出生地。身分证字号首码英文代码的对照表如下:

更多信息 使用中代码, 不再赋配代码 ...
使用中代码 不再赋配代码
代码 行政区域 代码 行政区域 代码 行政区域 代码 行政区域 代码 行政区域 停止赋配日期
A 台北市 G 宜兰县 N 彰化县 V 台东县 L 台中县 2010年12月25日
B 台中市 H 桃园市 O 新竹市 W 金门县 R 台南县
C 基隆市 I 嘉义市 P 云林县 X 澎湖县 S 高雄县
D 台南市 J 新竹县 Q 嘉义县 Z 连江县 Y 阳明山管理局 1974年1月1日
E 高雄市 K 苗栗县 T 屏东县
F 新北市 M 南投县 U 花莲县
关闭
  • 因容易和数字“1”和“0”混淆,原英文字首的编号并无使用“I”和“O”。1982年嘉义市及新竹市升格为省辖市后,才开始使用该两个英文代码。
  • 1974年1月1日,阳明山管理局虚位化后,Y字头的身分证字号也停止赋配。故往后于台北市士林区北投区两区配赋国民身分证统一编号者,改发与台北市相同A字头的身分证字号。
  • 2010年12月25日,部分县市改制直辖市台中县台南县高雄县于县市合并之后裁撤,其代码LRS停止赋配。改制后配赋国民身分证统一编号者,改发台中市B)、台南市D)、高雄市E)之代码。

阿拉伯数字(第二码至第十码)

更多信息 第二码, 第三码 ...
第二码 第三码 第四码至第九码 第十码
代码 含义 代码 含义 代码 含义 代码 含义
1 男性 0 – 5 在台湾出生之本籍国民 0 – 9 流水号 0 – 9 验证码
2 女性 6 入籍国民,原为外国人
7 入籍国民,原为无户籍国民
8 居留证 8 入籍国民,原为香港居民或澳门居民
9 居留证 9 入籍国民,原为大陆地区居民
关闭
  • 首位数字(第二码)是拿来区分性别,与ISO 5218以及类似的《中华民国国家标准》CNS 8381《资讯交换-人类性别表示法》的用法相同。110年1月2日起为建立友善外来人口环境,外来人口开始核发载有与国民身份证统一编号相同格式的中华民国居留证,统一证号之第2码同为性别码,8为男性,9为女性。[49]
  • 第三码原为流水号的一部分,自2003年7月1日起变更为设籍前身份码,以6—9区别在台湾定居之取得国籍之原外国人(6)、原无户籍国民(7)、原港澳居民(8)、及原中国大陆人民(9)等身份[50],(依据:内政部92年4月24日台内户字第0920063929号函),而0—5则维持做为在台湾出生国民使用。
  • 第四码至第九码为证件流水号。
  • 第十码为验证码,1969年(民国58年)之第三代身分证加入第十码。

验证规则

国民身分证统一编号可以经由公式推算是否为有效,验证公式如下[51]

  • 将首码英文转为数字
更多信息 转换数值( ...
英文字母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转换数值(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4 18 19 20 21 22 35 23 24 25 26 27 28 29 32 30 31 33
等价数值( 1 0 9 8 7 6 5 4 9 3 2 2 1 0 8 9 8 7 6 5 4 3 1 3 2 0
关闭
  • 将号码字母转换数值依序乘上1、9或是使用等价数值,将号码中九码阿拉伯数字()依序乘上8、7、6、5、4、3、2、1、1,最后再相加
  • 最后检查总和是否能被10整除。如能整除就是有效之身分证号码,不整除就是无效之身分证号码(因验证采用余数法,使用转换数值或等价数值均会得到相同结果)
  • 电话语音系统在进行身份核对时,会要求输入身分证号后9码,含检查码,再由电脑反推筛选出符合规则的英文字母供用户确认,用户无需自行推算字母的顺序或编号。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