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第二届国会(1918年8月12日-1920年8月),是中华民国的第二届国会。产生于民国七年(1918年),俗称“民七国会”,但因其选举过程被“安福俱乐部”所控制,故又称为“安福国会[注 1]。相对于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旧国会),又被称作“新国会”。

沿革

1917年6月,张勋复辟,解散民元国会(第一届国会)。1917年7月,段祺瑞打败张勋,再造共和。但是段因为民元国会曾反对他参战欧战,无意恢复,而在梁启超等建议下,“效法”辛亥革命初期成立临时参议院的先例,制定新的国会组织法,于1918年5月至6月间[注 2]举行全国大选。此举遭到南方五省()的抵制,当时南北交战,等三省也因战乱,无法正常办理选举,故实际进行选举的仅十四省。在选举过程中出现大量腐败作弊现象。选举结果:安福系获得多数[注 3],获330席次,旧交通系120席次,研究系只获20余席次。

孙中山及部分南方军阀不承认解散民元国会之举。1917年8月25日,部分民元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并选举孙中山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中国南北并存两个政府。

1918年8月12日,也是第一届国会期满之时,临时参议院解散,安福国会正式成立。8月20日,406名众议院议员选举安福系领袖王揖唐为众议院议长、刘恩格为副议长;22日,168名参议院议员,选举旧交通系领袖梁士诒为参议院议长、朱启钤为副议长。

1918年9月4日,安福国会选举徐世昌接替冯国璋[注 4],为中华民国大总统。但是直系吴佩孚于9月13日在衡阳通电,不承认这场选举结果[注 5]。安福俱乐部则暗中操作,拟推选曹锟为副总统,企图安抚直系。但因研究系、旧交通系和部分安福系议员抵制[注 6],致不足法定人数而胎死腹中。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直系曹锟、吴佩孚取胜之后控制北洋政府,段祺瑞被迫下台;安福国会也于同年8月30日遭到解散。

faviconfavicon
4 sources

议员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