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会(英语:Buddhist Associat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缩写BAROC,简称中佛会)是于1911年成立于中华民国北京佛教宗教组织,原名“中华佛教总会”,1928年改名为“中国佛教协会”,1929年再度易名为现名。1949年总部随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后复会,其下设有委员会,于各省直辖市、县市有地方分支的佛教会。

事实速览 成立时间, 类型 ...
中国佛教会
成立时间1911年(成立)
1949年(在台复会)
类型宗教团体
法律地位社团法人
地址
理事长
释净耀
副理事长
释心茂、释见引
秘书长
释修懿
副秘书长
释会常、释开善
目标保护教产、整理教规、弘扬教义、宗教教化、慈善公益
网站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67470651345
关闭
台北十普寺,原中国佛教会台湾办事处

在政府支持下,中国佛教会进行全台僧侣、寺院、信徒的登记,将各乡村寺院、僧侣、居士纳入其各县市支会管辖。1953年起,每年选择一座佛寺主办的三坛大戒的传戒活动,改变日本佛教肉食妻带”的遗风。只有经由中佛会的受戒仪式,才能成为合法的僧侣、才能居住或住持寺院。

中国佛教会在戒严体制下是台湾佛教的最高组织,配合政府政令宣传佛法,透过《监督寺庙条例》迫使台湾佛教纳入其管辖,压制斋教一贯道等宗教团体。1950年代部分僧团推动“神佛分离”,排斥融合佛、道的民间信仰[1]

解严后,中国佛教会不再拥有垄断和控管的权力,与其平行的佛教团体纷纷成立,依靠服务会员得到其支持,如“中华佛寺协会”、“中华佛教比丘尼协进会”、“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中华人间佛教联合总会”等[2][3],又藏传佛教有自己的联合团体,如“台湾国际藏传法脉总会”等[4]。其他类型的联合团体还有“中华佛教青年会”、“中华佛教居士会”等。近年来,随着法鼓山中台山佛光山慈济等大教团的兴起,中国佛教会在台湾的影响减弱不少。

中国佛教会总会现址

历史沿革

  • 1912年,总会长释敬安(八指头陀)
  • 1928年,释太虚为理事长
  • 1929年-1938年,释圆瑛为理事长
  • 1938年-1947年,释太虚章嘉呼图克图李子宽任常务委员
  • 1947年-1949年(第一届),章嘉呼图克图任理事长,释南亭任秘书长
  • 1949年-1953年,中国佛教会迁往台湾,筹备恢复
  • 1952年-1956年(第二届),章嘉呼图克图任理事长
  • 1957年-1960年(第三届),释白圣释道源释心悟释道安、释南亭、甘珠尔瓦罗桑益西(吴光耀)、姜绍谟张大谋毛凌云[1]吴仲行为常务理事
  • 1960年-1963年(第四届),释白圣任理事长,王平任秘书长
  • 1963年-1967年(第五届),释道源任理事长,吴仲行任秘书长,冯永祯任副秘书长
  • 1967年-1974年(第六届、第七届),释白圣任理事长,冯永祯任秘书长
  • 1975年-1978年(第八届),释白圣、释道安、释悟一、释悟明释隆道释星云董正之周邦道翁茄苳等九人为常务理事
  • 1978年-1986年(第九届、第十届),释白圣任理事长,释了中任秘书长
  • 1986年-1993年(第十一届、第十二届),释悟明任理事长,释了中任秘书长
  • 1993年-2001年(第十三届、第十四届),释净心任理事长,释道光任秘书长
  • 2001年-2010年(第十五届、第十六届),释净良任理事长,释会光释圆宗任副理事长,释常泰任秘书长,胡子英任副秘书长
  • 2010年-2018年(第十七届、第十八届),释圆宗任理事长,释心茂释明光任副理事长,释修懿任秘书长
  • 2018年(第十九届、第二十届)至今,释净耀任理事长,释心茂、释见引任副理事长,释修懿任秘书长,释会常释开善任副秘书长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