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本地话,又称水源话或蛇话,民间通称本地话,是广东省东江流域中上游地区一系列内部颇为一致的方言点的统称,主要分布于惠州市和河源市,少数分布于韶关市的新丰县,处于客家话的包围之中。东江本地话在语言分类归属上一直存在争议,现在学术界一般将其归为客家话的一种次方言。
归属
东江本地话的归属一直存在争议,学界主要分为归客和归粤两个派别,其中前者的支持者较多[1]。在粤东自称本地话的几种方言,都属于客家话-粤语或客家话-闽南语混合,区别仅仅在于客的成分多还是粤、闽的成分多;[2][3]“这种混沌性既是岭南底层语言与早期中原汉语相互接触渗透的结果,也是宋元以来客、粤、闽几种汉语方言杂处一地相互竞争影响的结果。”[2]
1987年黄雪贞撰文比较惠州本地话、梅县客家话与广州粤语后指出惠州本地话属于客家话[4]。同年刘叔新在中国语言学会第四届年会上提出与之相反的观点,即惠州本地话属于粤语,并认为河源的本地话与惠州的本地话性质相同,可以合称“粤语惠河系”。1987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将惠州境内的本地话归于客家话惠州片,而把河源境内的本地话归于客家话粤中片。1990年周日健在《新丰方言志》中将新丰县的水源话归于客家话,并指出其与惠州本地话性质相同[5]。1991年刘若云在《惠州方言志》中再次将惠州本地话归于客家话[6]。之后提出本地话属客的还有傅雨贤,刘镇发,温昌衍,项梦冰等人[1]。2007年刘叔新出版了《东江中上游土语群研究》,通过对16个本地话方言点的调查与比较,再次指出惠州和河源的本地话,与新丰县的水源话属于“粤语惠河系”[7]。次年侯小英在其博士论文中详细描写了6个本地话方言点,提出与刘叔新针锋相对的观点[8]。之后庄初升对广东境内的客家话进行界定,分为“老客家话”与“新客家话”两种,而本地话系一种“老客家话”[9]。2012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则将第1版的惠州片与粤中片取消,前者归于粤台片梅惠小片,后者归于粤台片龙华小片。
名称与分布
本地话得名于其使用者的自称“本地人”,这些东江流域中上游沿岸平原及河谷的居民大多都以“本地人”自居。本地话在惠州也被称为惠州话或占米话,在河源被称为蛇话或蛇声,在韶关的新丰县被称为水源话或蛇声,学术界一般称其为东江本地话。
东江话包含惠河话,水源音、畲话、水口话、芦洲话、汝湖话、横沥话、马安本地话、平潭本地话,秋长话,永湖话,良井话,矮陂话,芦岚本地话,陈江畲仔话,沥林畲仔话,潼侨畲仔话,潼湖畲仔话,镇隆蛇话,博罗话,罗阳话,龙溪话,龙华话,公庄话,杨村话,观音阁话,平陵话,路溪东江话,蓝田东江话,地派本地话,天堂山本地话,惠东粘米话,惠东本地话,河源话,源城话,龙川话,老隆话,佗城话,林寨话,东水话,隆街水源音,忠信话东江,东水话,三寨东江话,公白东江话,东源话,河东蓝口话,河西灯塔话,锡场水源音、古竹畲声,临江畲声、柏埔畲声、新丰水源话,马头水源音,鹅埠话,深圳粘米话。
惠州话,指现今惠州桥西(古称惠州府城,亦称鹅城或鹅岭镇)、桥东(古称归善县城,亦称东平或鹤峰镇)及其近郊原居民所讲的本地方言(俗称本地话),发音相对接近惠城桥东与桥西的主要分布位置是:惠州城区、水口、汝湖、横沥、芦洲、马安、陈江、沥林、潼侨、平潭、秋长、镇隆、梁化、大岭、黄埠、铁涌、罗阳、公庄、观音阁、河源市区、河源东源县、河源龙川县城、深圳龙岗、深圳坪山。
水源音主要分布在韶关新丰及邻近的河源市,贺州、赣州等地的“河源声”也是水源音,梅州市丰顺县也有类似水源音语音及词汇的方言存在。而惠州没有水源音这一说法,习惯称惠州话、惠城话,与河源的水源音有不小的差异。
本地话分布于12个县级行政区内,同时亦被客家话包围。所有本地话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位于东江干流或支流近旁,在东江中游分布较密集,上游较稀疏。这些本地话方言点各有自己的特点,虽然相互不同程度地接近,却都容易区辨开,不易相混同。本地话内部不易分片,但刘叔新[7]和侯小英[8]都认为本地话可粗略细分为中游与上游两个小片。本地话分布区域如下[4][5][6][7][8]:
- 惠州市的惠州话。
- 惠城区的惠城话、水口镇的水口话、汝湖镇的汝湖话、马安镇的马安话、横沥镇的横沥话、矮陂片区的矮陂话、芦洲镇的芦洲话、原芦岚镇的芦岚话、仲恺高新区的仲恺蛇话包括沥林镇的沥林话、陈江街道的陈江话、潼侨镇的潼侨话、潼湖镇的潼湖话。
- 惠阳区的平潭镇的平潭话和镇隆镇的镇隆话两镇多数村庄,秋长街道的秋长话、永湖镇的永湖话、良井镇的良井话等镇的村庄。
- 博罗县的罗阳街道的博罗话(罗阳话)、龙溪街道的龙溪话、龙华镇的龙华话、横河镇的横河话、湖镇镇的湖镇话、泰美镇的泰美话、平安镇的平安话、杨村镇的杨村话、杨侨镇的杨侨话、石坝镇的石坝话、公庄镇的公庄话和观音阁镇的观音阁话。龙华镇、园洲镇等镇的部分村落分布有河源话。园洲镇、石湾镇两镇大部,长宁镇和龙溪镇(接近东莞塘厦、桥头方言)个别地区,福田镇小部和杨侨镇部分农场分队的称为蛇话,是东江话和白话的混合体。可分为4种:石湾话接近东莞话,分布在石湾圩镇;铁场话(梅村)分布在石湾镇的部分村落;八坊话分布在园洲镇的部分村落;福田话接近增城话,分布在福田镇的部分村落。
- 龙门县的龙城街道的龙门话(土白话底层东江话,也叫蛇话)、蓝田镇的蓝田话、平陵街道的平陵话、龙江镇(旧路溪镇的区域)的路溪话、地派镇的地派话、天堂山的天堂山话。
- 惠东县的平山街道的惠东话(平山话)、多祝镇的多祝话,铁涌镇、吉隆镇、平海镇、稔山镇四镇使用惠东占米话,大岭街道、巽寮镇、梁化镇、黄埠镇、黄埠镇盐洲管理区、多祝镇增光社区、白花镇等镇的村庄也使用占米话。
- 河源市的河源话(河源音)。
- 源城区的源城话,上城街道、新江街道、源西街道、高埔岗街道、埔前镇、源南镇主要讲水源音(源城话)。
- 江东新区的江东话。
- 东源县的东源话,又分为河西口音和河东口音,河西是指位于东江以西的区域,包括灯塔镇的灯塔话、船塘镇东北部的船塘话、仙塘镇的仙塘话、顺天镇的顺天话、锡场镇的锡场话、蓝口镇的蓝口话以及上莞镇东北部、曾田镇、柳城镇、骆湖镇北部偏东、漳溪乡、双江镇、涧头镇西北部等镇属于本地话口音。新回龙镇、新港镇、顺天镇、锡场镇西部、半江镇西北部等地的口音接近新丰县水源话。河东是指位于东江以东的区域,包括康禾镇的康禾话以及义合镇、黄田镇、黄田镇久社社区、叶潭镇等镇口音受客家梅州五华话和紫金话影响较大。锡场镇治溪村有一种民间隐语双音话,又称贼佬话,以河源本地话为基础,用一组双音节来表示一个单音节。
- 龙川县的老隆镇(县城)的老隆话、佗城镇的佗城话、四都镇的四都话以及鹤市镇、义都镇、通衢镇、丰稔镇、附城镇、黄布镇、黄石镇、龙母镇、黎咀镇、车田镇等镇的村庄,因受到龙川新派客家话口音的影响,口音上与河源本地话相比有明显的差异。佗城镇胜利村的两种不同土语用于村落两头。
- 紫金县西北部靠近河源市区的紫金畲声,临江镇的临江话、古竹镇的古竹话、柏埔镇的柏埔话、义容镇的义容话、下青溪村的青溪话和黄塘镇的黄塘话五个镇的多数村庄。黄塘镇的碏石、锦口、庙前及临江镇的前进、联新、桂林、梧峰等村及柏埔镇部分村落口音接近源城区本地话,其他口音的受粤语影响比较大。
- 连平县的忠信镇的忠信话、隆街镇的隆街话以及油溪镇、三角镇、大湖镇、绣缎镇、高莞镇、田源镇、溪山镇、上坪镇、陂头镇等镇的村庄。其中田源镇的西南部、隆街镇、溪山镇南部的口音接近新丰水源话,忠信镇、油溪镇、三角镇、大湖镇、绣缎镇、高莞镇等镇口音接近源城本地话。
- 和平县的东水镇的东水话和林寨镇的林寨话以及林寨镇、彭寨镇和古寨镇的三寨话、公白镇的公白话、礼士镇、阳明镇、合水镇、青州镇、优胜镇、贝墩镇、下车镇、长塘镇等镇的村庄,这些镇由于在地理上靠近东源河西,口音与河西口音接近。
- 清远市同时分布着惠州声、河源声、龙川声。
- 其它省区分布有一些水源音。
语音
声母本地话的基本声母可归纳如下表,一些声母的音值在不同方言点存在差异[8][10][11]。
|
韵母各地本地话的韵母数量都在50个上下,完整保留了鼻音韵尾[-m][-n][-ŋ]和塞音韵尾[-p][-t][-k][10]。 声调各地本地话的声调数量都在6个左右,惠城和紫金声调达7个,比其他本地话多保留阳去调[10][11]。
|
通过历时比较,可以得出本地话具有如下特点:
词汇
以惠州惠城本地话为例,其同时与粤语及客语共享大量词汇,关系密切[1]。
惠州本地 | 广州粤语 | 梅州客语 | 类型 | 惠州本地 | 广州粤语 | 梅州客语 | 类型 | 惠州本地 | 广州粤语 | 梅州客语 | 类型 | |||
---|---|---|---|---|---|---|---|---|---|---|---|---|---|---|
太阳 | 日头 | 日头 | 日头 | 三者同 | 中午 | 晏昼 | 晏昼 | 昼边 | 惠同粤 | 黑 | 乌 | 黑 | 乌 | 惠同客 |
月亮 | 月光 | 月光 | 月光 | 舌头 | 脷 | 脷 | 舌嫲 | 窄 | 狭 | 窄 | 狭 | |||
刚才 | 头先 | 头先 | 头先 | 睡觉 | 瞓觉[注 4] | 瞓觉 | 睡目 | 弟弟 | 老弟 | 细佬 | 老弟 | |||
是 | 系 | 系 | 系 | 给 | 畀 | 畀 | 分 | 祖父 | 阿公 | 阿爷 | 阿公 |
一些晚近时代才从广州话借入惠城本地话的词语并不符合惠城本地话的字音演变规律[8]。
如“老窦”的“窦”,广州读如不送气音声母开头,惠城本地话按演变规律应为送气音声母开头,但是实际上惠城本地话没有送气音的读法[8]。
本地话有一批内部比较一致,而少见或不见于其他汉语方言的特征词[8]。
惠城 | 博罗 | 源城 | 连平 | 龙川 | 和平 | 备注 | |
---|---|---|---|---|---|---|---|
肚子 | 肚胈 | 肚胈 | 肚胈 | 肚胈 | 肚胈 | 肚胈 | 《集韵》:胈,白肉也。肚胈亦见于兴宁一地客语。 |
宰杀 | 捋 | 捋 | 捋 | 捋 | 捋 | 捋 | 由宰杀禽类时候的顺毛动作引申为宰杀家禽牲畜。 |
踩 | 蹃 | 蹃 | 蹃 | 蹃 | 蹃 | 蹃 | 《广韵》:蹃,践也。侧重于无意的踩踏动作。 |
抬头 | 仰 | 仰 | 仰 | 仰 | 仰 | 仰 | 《广韵》:仰,偃仰也。 |
忘记 | 忘记 | 漏记 | 漏记[来源请求] | 忘记 | 漏记 | 漏记 | 本地话的创新说法。 |
害怕 | 惶 | 惶 | 惶 | 惶 | 惶 | 惶 | 《广韵》:惶,惧也。 |
舅舅 | 舅爷 | 大舅 | 舅爷 | 阿舅 | 舅爷 | 舅爷 | 亦常见于吴语的方言。 |
我 | 我 | 我 | 我 | 我 | 我 | 我 | 本地话“我”音[ŋɔi]阴去,此外仅见于少数粤语的方言。 |
注释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