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东江本地话

客家話方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东江本地话,又称水源话蛇话,民间通称本地话,是广东省东江流域中上游地区一系列内部颇为一致的方言点的统称,主要分布于惠州市河源市,少数分布于韶关市新丰县,处于客家话的包围之中。东江本地话在语言分类归属上一直存在争议,现在学术界一般将其归为客家话的一种次方言。

事实速览 东江本地话, 母语国家和地区 ...

归属

东江本地话的归属一直存在争议,学界主要分为归客和归粤两个派别,其中前者的支持者较多[1]。在粤东自称本地话的几种方言,都属于客家话-粤语客家话-闽南语混合,区别仅仅在于客的成分多还是粤、闽的成分多;[2][3]“这种混沌性既是岭南底层语言与早期中原汉语相互接触渗透的结果,也是宋元以来客、粤、闽几种汉语方言杂处一地相互竞争影响的结果。”[2]

1987年黄雪贞撰文比较惠州本地话、梅县客家话与广州粤语后指出惠州本地话属于客家话[4]。同年刘叔新在中国语言学会第四届年会上提出与之相反的观点,即惠州本地话属于粤语,并认为源的本地话与州的本地话性质相同,可以合称“粤语惠河系”。1987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将惠州境内的本地话归于客家话惠州片,而把河源境内的本地话归于客家话粤中片。1990年周日健在《新丰方言志》中将新丰县的水源话归于客家话,并指出其与惠州本地话性质相同[5]。1991年刘若云在《惠州方言志》中再次将惠州本地话归于客家话[6]。之后提出本地话属客的还有傅雨贤,刘镇发,温昌衍,项梦冰等人[1]。2007年刘叔新出版了《东江中上游土语群研究》,通过对16个本地话方言点的调查与比较,再次指出惠州和河源的本地话,与新丰县的水源话属于“粤语惠河系”[7]。次年侯小英在其博士论文中详细描写了6个本地话方言点,提出与刘叔新针锋相对的观点[8]。之后庄初升对广东境内的客家话进行界定,分为“老客家话”与“新客家话”两种,而本地话系一种“老客家话”[9]。2012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则将第1版的惠州片与粤中片取消,前者归于粤台片梅惠小片,后者归于粤台片龙华小片。

Remove ads

名称与分布

本地话得名于其使用者的自称“本地人”,这些东江流域中上游沿岸平原及河谷的居民大多都以“本地人”自居。本地话在惠州也被称为惠州话占米话,在河源被称为蛇话蛇声,在韶关新丰县被称为水源话蛇声,学术界一般称其为东江本地话

东江话包含惠河话,水源音、畲话、水口话、芦洲话、汝湖话、横沥话、马安本地话、平潭本地话,秋长话,永湖话,良井话,矮陂话,芦岚本地话,陈江畲仔话,沥林畲仔话,潼侨畲仔话,潼湖畲仔话,镇隆蛇话,博罗话,罗阳话,龙溪话,龙华话,公庄话,杨村话,观音阁话,平陵话,路溪东江话,蓝田东江话,地派本地话,天堂山本地话,惠东粘米话,惠东本地话,河源话,源城话,龙川话,老隆话,佗城话,林寨话,东水话,隆街水源音,忠信话东江,东水话,三寨东江话,公白东江话,东源话,河东蓝口话,河西灯塔话,锡场水源音、古竹畲声,临江畲声、柏埔畲声、新丰水源话,马头水源音,鹅埠话,深圳粘米话。

惠州话,指现今惠州桥西(古称惠州府城,亦称鹅城或鹅岭镇)、桥东(古称归善县城,亦称东平或鹤峰镇)及其近郊原居民所讲的本地方言(俗称本地话),发音相对接近惠城桥东与桥西的主要分布位置是:惠州城区、水口、汝湖、横沥、芦洲、马安、陈江、沥林、潼侨、平潭、秋长、镇隆、梁化、大岭、黄埠、铁涌、罗阳、公庄、观音阁、河源市区、河源东源县、河源龙川县城、深圳龙岗、深圳坪山。

水源音主要分布在韶关新丰及邻近的河源市,贺州、赣州等地的“河源声”也是水源音,梅州市丰顺县也有类似水源音语音及词汇的方言存在。而惠州没有水源音这一说法,习惯称惠州话、惠城话,与河源的水源音有不小的差异。

本地话分布于12个县级行政区内,同时亦被客家话包围。所有本地话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位于东江干流或支流近旁,在东江中游分布较密集,上游较稀疏。这些本地话方言点各有自己的特点,虽然相互不同程度地接近,却都容易区辨开,不易相混同。本地话内部不易分片,但刘叔新[7]和侯小英[8]都认为本地话可粗略细分为中游与上游两个小片。本地话分布区域如下[4][5][6][7][8]

  • 新丰县丰城街道南部水源话马头镇马头话,石角村的石角话,大席社区的大席话梅坑镇的东部。
  • 仁化县的河源话主要分布在董塘镇的红星、五四、星光、东升等村,是建新丰江水电站从河源市迁移到仁化定居的。
  • 清远市同时分布着惠州声、河源声、龙川声
  • 其它省区分布有一些水源音
Remove ads

语音

更多信息 阴平, 阳平 ...

历时比较

通过历时比较,可以得出本地话具有如下特点:

  • 中古汉语的非敷奉母字[注 1]声母读唇齿音[f][v],微母字[注 2]声母都为[m][1]
  • 中古汉语全浊塞音与全浊塞擦音声母不分平仄,都读送气清塞音与塞擦音声母[注 3][1]
  • 中古汉语流摄的一三等各地本地话都具有区别,如狗≠九[10]
  • 中古汉语蟹、咸、山三摄的一二等还保留区别,如蟹摄的该≠街。但效摄一二等已经混同,如高≠交[10]
  • 中古汉语臻摄合口的魂韵字与山摄一等字的白读混同,如惠城与源城等地的盆=盘,孙=酸[1]
  • 中古汉语浊去字归并到阴平(但惠城例外),如树浊去=书,洞浊去=通,此特征极少见于本地话之外[10]

词汇

与粤客语的词汇比较

以惠州惠城本地话为例,其同时与粤语及客语共享大量词汇,关系密切[1]

更多信息 惠州本地, 广州粤语 ...

一些晚近时代才从广州话借入惠城本地话的词语并不符合惠城本地话的字音演变规律[8]

如“老窦”的“窦”,广州读如不送气音声母开头,惠城本地话按演变规律应为送气音声母开头,但是实际上惠城本地话没有送气音的读法[8]

Remove ads

特征词

本地话有一批内部比较一致,而少见或不见于其他汉语方言的特征词[8]

更多信息 惠城, 博罗 ...
Remove ads

注释

Loading content...

参考文献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