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得利是民法中债法上的重要概念,意指无法律上的原因受有利益,致使他人受有损害,而负有利益返还责任之情形。为民法的请求权基础之一。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5年4月4日) |
大陆法系民法 |
---|
总则 |
主体 |
自然人 · 法人 |
-法人类型- |
客体 |
-物- |
-准物权- 渔业权 |
-无体财产权- |
行为 |
-法律行为- |
-事实行为- |
人格 |
-法律能力- |
监护 |
-人格法益- |
家庭 |
结婚 · 离婚 血亲 · 收养 |
扶养 |
继承 · 遗嘱 · 应继分 · 特留分 |
物权 |
所有权 · 限制物权 登记 · 交付 |
-所有权- |
-用益物权 · 役权- 地上权 |
-担保物权- |
-占有- |
债权 |
-债之发生- |
-债之消灭- 清偿 · 提存 |
-侵权- |
实定法 |
法国民法典 德国民法典 中华民国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历史
在民法体系中,不当得利的历史基础可以追溯到罗马法著作《民法大全》[1]。不当得利的概念不存于古典罗马法中[2],但罗马的法律编纂者最终根据古典罗马时期的两种诉因,condictio 以及 actio de in rem verso,阐明了不当得利原则[1]。
Condictio 授权原告追回被告手中的物或金钱。被告被视为借款人,并被要求归还该物或金钱[3]。而在 actio de in rem verso 中,原告则要求被告归还财产。该类财产必须为因被告的仆人之行为,而脱离原告的资产,并进入被告的资产[4]。
随后,在《查士丁尼法典》中则正式提出了不当得利的概念[1]。不当得利来自于罗马实用主义的公平考虑,并基于希腊哲学的道德原则[1]。
中华民国的规定
不当得利之类型,是否可以完全以民法第179条所涵摄,为学说上争执之重点,因而有统一说与非统一说之争[5]。最大的区别在于统一说并不承认有无权处分型不当得利,因此类型完全无法为民法第179条所涵摄,而非统一说则肯认之。
不当得利的型态,若依“统一说”的观点,并不需要区分其类型;然依“非统一说”的观点,主要可分成两种:给付型不当得利和非给付型不当得利。或可再从非给付型不当得利中划分出“无权处分型不当得利”为第三种类型。
给付型不当得利,指基于给付行为而发生的不当得利;例如原本基于买卖契约应给予他人物品,之后契约失效,该给付之法律上原因不再存在的情形。
非给付型不当得利,指并非基于给付行为而产生的情形;例如某人将他人所有之油漆取来漆在自家的墙壁上,该油漆之利益亦属不当得利,惟其并非因给付行为而来,又可分为侵害型、求偿型以及支出费用型三个子类型。
而无权处分型不当得利,则系因为处分人无处分权,但受让人因受占有之保护而取得所有权之情形。非给付型不当得利,因类型各异,故构成要件亦不甚相同。
依统一说,不当得利的要件,并不需要区分其类型,其构成要件亦相同。其构成要件计有:
- 无法律上原因
- 受有利益
- 致使他人受到损害
- 受益和受损间有“因果关系(或称为损益变动关系)”,又有“直接因果关系说(或称直接损益变动说)”与“间接因果关系(或称为间接损益变动说)”两种学说之争执。又,此处所谓之因果关系,并非传统意义上之“因果关系”。
依非统一说,则依不当得利之类型不同,构成要件上亦有区别:
- 给付型不当得利之构成要件
- 不当得利人受有利益
- 双方间具有“给付关系”
- 无法律上之原因
- 非给付型-侵害型不当得利之构成要件
- 非属给付型不当得利
- 不当得利人受有利益
- 其受利益系因该得利人“侵害”原属于(不当得利)请求权人之权利所致
- 不当得利请求权人积极地支出费用或消极地损失利益
- 无法律上之原因
- 非给付型-求偿型不当得利之要件
- 不当得利人受有财产上之利益
- 非属给付型不当得利
- 其(不当得利人)受利益系因不当得利请求权人清偿其(不当得利人之)债务所致
- 不当得利请求权人支出费用
- 其受利益无法律上之原因
- 非给付型-支出费用型不当得利之要件
- 不当得利人受有财产上之利益
- 非给付型不当得利
- 其(不当得利人之)受利益系因不当得利请求权人支出费用,加诸于其所属之财产上
- 不当得利请求权人支出费用
- 其受利益无法律上之原因
- 无权处分-有偿型之要件
- 请求权人为权利之拥有人(如所有权人、抵押权人、质权人)
- 债务人为无权处分人:非该权利之所有人或有权处分者
- 无权处分人有处分之行为:处分行为:使权利直接发生减少或丧失之法律行为(如转让、设定负担等)
- 该处分行为对权利人发生效力(如基于善意受让而使第三人取得所有权)
- 该处分行为为有偿
- 效果:由无权处分人负返还利益
- 无权处分-无偿型不当得利之要件
- 请求权人为权利之拥有人(如所有权人、抵押权人、质权人)
- 债务人为因无权处分而获有利益之人
- 无权处分人有处分之行为:该处分行为对权利人发生效力(如基于善意受让而使第三人取得所有权)
- 该处分行为为无偿
- 效果:类推民法第183条之规定,由无偿取得人负返还利益之责任
在不当得利的情形,利益受损害者得向获益者请求利益返还。
注释
参考文献
参阅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