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战役
中共军队解放攻占上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上海战役,亦称淞沪战役,是1949年5月12日至27日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中华民国上海市的战役。当时上海市政府和中华民国国军的史料称上海沦陷,解放军的史料称上海解放。
![]() |
背景
1949年4月20日夜,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22日凌晨,江阴要塞起义又成功的切开国军在长江下游布置的防线。此后,在江面宽阔的长江下游,国军仅余吴淞口一处门户。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华民国政府已于此前迁都至广州。同日,解放军占领丹阳,大批中共干部前往丹阳讨论进攻上海事宜,但为了准备顺利接收上海,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推迟进攻,并决定5月10日以前不要去占领上海[1]。
当时在上海市区中,拥有国府守军25万人、遍布市区内外的3,000个美式碉堡、4,000个钢筋水泥永备工事、一万多野战卫星工事及两万多颗地雷。驻沪的海军部队有第一舰队主力舰只、第一巡防舰队及长江各防区逃回来的舰艇,共有军舰9艘、战舰11艘,分布在白龙江口至宝山城一线的长江及黄浦江江面,主力驻扎则在吴淞口[2]。
经过
5月6日,中共中央获悉国军将上海重要物资用轮船运往台湾,于是指示攻城部队在5月10日以后,要尽快占领吴淞(黄浦江入长江处)和嘉兴两点,切断国军抢运物资的道路[3]。同时为了避免于市区内与国军作战以减少城市损失,上海战役一开始,第三野战军总指挥粟裕指挥下辖第九、第十兵团共42万人采用了双层钳形攻击的方法合围国军,第三野战军采取各种策略,将市区的守军引到了外围(郊区),从而逐步歼灭,随后,解放军采取多路“快速跃进、勇猛穿插、迂回包围”的战术,从西、南两侧,向市区突进,将国军分割包围在街巷之中。
- 北线
- 南线
- 第九兵团第二十军于12~14日攻占平湖、金山卫、奉贤(南桥镇);第二十七军进占嘉兴、嘉善、松江、青浦等县城,待命攻击市区。
- 第三十军沿杭州湾北侧公路向浦东高桥进击。14日占领南汇,进逼川沙,威胁国军防御重点高桥。守军被迫由市区急调第51军至白龙港、林家码头地区,以增强浦东地区防御。16日解放军于川沙东北白龙港消灭国军第51军、暂第8师全部和第37军一部。同日,第三十一军进攻周浦,经10小时激战,占领周浦镇。尔后与第三十军并肩向高桥攻击前进。18日进至高桥杨家楼、朱家木桥一线,将国军第12军压缩于高桥地区,并割断其与浦东市区第37军的联系。为保障吴淞口出海通道,国军第75军第95师东调增防。19日起,守军在海、空军配合下,依托该地区濒江临海有利地形,频繁反冲击与解放军反复争夺。22日,汤恩伯把指挥部搬到吴淞[4]。23日下午,人民解放军特种兵重炮兵部队赶到,立即占领王家湾以西阵地,向高桥东北海面国军海军10余艘舰艇[h]射击,击中7艘,其余舰艇则逃脱。
至此,解放军封锁高桥以东海面。在10天的外围作战中,共军完全击破国军淞沪外围防御体系,突破其主阵地,迫使国军守军将主力集中于吴淞口两侧地区。
总攻
5月23日夜,解放军发起总攻。
- 24日,第九兵团第二十军攻占浦东市区,国军渡江西撤。第二十七军占领虹桥镇、龙华镇和龙华机场,进至苏州河以南市区边缘。第二十三军进至漕河泾、龙华地区。24日晚,第二十七军由徐家汇、梵皇渡路一线攻入市区;第二十三军由龙华附近攻入市区;第二十军主力西渡黄浦江并由高昌庙攻入苏州河以南市区。各部队采取多路跃进、快速穿插及迂回包围等战术,直插市区各街道。[5]共军严格执行不使用火炮等重兵器射击的规定,在中共地下党组织密切配合下,市区战斗进展顺利。25日上午完全控制苏州河以南市区,并乘胜向苏州河以北追击。25日上午经上海地下党的联系,淞沪警备副司令兼第51军军长刘昌义与解放军谈判,接受限期交出阵地、军队集结待命等条件。25日晚,第三十军、第三十一军击败高桥守军,至26日完全肃清浦东之国军。第二十七军、第二十三军及第二十军一部占领苏州河以北地区。27日下午3时,第二十七军在杨树浦受降最后一批国军,占领上海。
- 第十兵团第二十六军占领纪家港、沈家桥等地,并向绿杨桥、塘桥方向挺进。同日,汤恩伯等登舰出海,在吴淞口外指挥退却,国军第75军从高桥抽调第6师至吴淞,掩护撤退。苏州河以北国军主力向吴淞口收缩,苏州河以南交警北撤。共军各部立即发起追击,阻截国军。26日,第二十六军攻占大场、江湾,第二十九军攻占宝山,第二十五军一部攻至吴淞江边码头,另一部攻占吴淞要塞,第二十八军、第三十三军攻占杨行、吴淞等地。[6]6月1日,第二十五军向崇明岛发起登陆攻击,消灭第1绥靖区之暂1军3,700余人,6月2日占领全岛。至此,战役结束。此次战役解放军7613名指战员阵亡,宝山一线就阵亡5593名。[7]
国军叛变
- 1949年1月28日,时任浙江省政府主席陈仪派人去上海劝说汤恩伯学傅作义的北平和平解放模式,接受和平解放上海,被汤恩伯向蒋介石告发。蒋介石令上海警察局局长毛森逮捕陈仪,押送衢州关押,浙江省被解放军占领前夕押送台湾。1950年6月18日陈在台湾被枪决。汤恩伯幕僚中共地下党周天僇也因劝说汤恩伯叛变,在家中被特务暗杀。
- 经中共地下组织田云樵、舒忻、周其昌策动。1949年4月14日,国军伞兵3团团长刘农畯在带领伞兵第三团及伞兵司令部第一团、第二团共2500余名官兵乘船离开上海去往福州的途中宣布投共[8]。
- 5月25日
- 面对共军强大的攻势,淞沪警备区中将副司令兼第五十一军中将军长刘昌义曾在“地下民革”上海临时工作委员会军事特派员王葆真的劝说下于1948年11月16日加入民革。5月25日经中共地下党策反委员会委员田云樵(化名田宜春)与解放军第二十七军第八十一师师长孙端夫、政治委员罗维道接洽投诚,率领第五十一军、第二十一军、第一二三军残部万余人在上海接受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改编,从而使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跨过苏州河,消灭残余国军,至27日下午,上海全城被解放军占领。[9]
- 中共地下组织刘燕如、顾永金策动国军上海警备大队机动车队队长高莲荪率全队33人在上海市威海卫路警备大队部叛变。该队全部配备短枪,装备有吉普车3辆,摩托车10辆,队部设在威海卫路147号。
- 中共地下组织沙玉林策动国军青年军202师606团淡寿延等2,000余人在上海杨树浦一带叛变。
- 5月31日,中共地下组织黎平策动国军暂一军11师上校副师长刘贺田率领1,987人在上海崇明堡镇叛变。
后续
1947年派赴台湾镇压二二八事件的国军第21军(原整编第21师)在此战役之中,军长王克俊丢下部队,而全军于1949年5月25日被解放军歼灭大部,残部于26日列队投降。
上海战役后,由于部分拥有大量资产的商人希望通过银元的交易来企图阻止人民币进入上海市场流通,并维持接管前的经济,导致了与中共政权的对抗,最终中共政权通过强硬的行政手段取得胜利,控制上海的金融市场,此事被称为银元之战。主导银元之战的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后来又在上海发动了米棉之战,以遏制上海的通货膨胀。
轶闻
解放军占领上海市后,为了遵守不住民房商铺的纪律,很多官兵直接在躺在马路两侧的人行道上过夜[11]。许多上海市民首次见到解放军,与国军等其他军队之前的所作所为形成了强烈对比,同时也在国内外引起强烈震动[12][13]。[需要第三方来源]
相关文艺作品
备注
注释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