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航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上海航路又称日华联络船、日支联络船,是由日本邮船(后由东亚海运接手)运营的一条往返于神户港、长崎港至上海之间国际定班客货运航线。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8/Nagasaki_Maru_of_Nagasaki_port%2C_Postcard.jpg/640px-Nagasaki_Maru_of_Nagasaki_port%2C_Postcard.jpg)
背景
1856年,大英轮船公司开设连结长崎、上海的定期航班。1867年,美国航商太平洋邮船公司开设横滨至上海的每月航行三次的定期航班。中日航运有利可图的背景下,促进了新兴的日本航商参与经营。1875年,三菱商会开设横滨至上海的航班,三菱为了该航路配置了东京丸等4艘船只每周航行一次,为日本企业经营的首条中日海运航线。1885年,三菱商会独占了上海航路,并且成立日本邮船。日本邮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英国购进快速轮船。[1]
1884年(明治17年),大阪商船公司在长崎千马町开设分店,同时日本邮船也在长崎梅香崎町开设分店;在当地,三井物产与英国商人开设的商会有大量的贸易输出订单。为了扩大外销,日本政府陆续在九州开辟博多港、三角港、门之津港,在本州则是神户港、横滨港、门司港等陆续兴起,长崎港在明治末期遭遇国内其它港口的挑战,港口运量开始下降。长崎工商团体眼见此事,在1910年(明治43年)向中央要求开辟由长崎港开航的新航线,提升长崎经济发展。
当时的递信大臣后藤新平接到陈情后,评估认为开辟“上海至长崎航运,在经由火车转运东京”会比“上海至东京航班”更为省时。在1918年(大正7年)10月决定开辟长崎到上海的定期航班,1920年(大正9年)3月正式发布此一航线开设资讯,长崎港为了这条定期航班扩建初岛码头。在1910年时,东京方面评估该航线运输需增加2艘货轮,日本邮船因此在1920年向英国威廉·丹尼兄弟造船厂采购2艘极速21节的客货船“长崎丸”、“上海丸”作为营运主力。
历史
1922年10月23日,长崎丸竣工。1923年2月11日[2],日本邮船开设长崎至上海的每周航行二次的定期航班,这一航班叫做日华联络船,船只有长崎九、上海丸。不过开航当年的9月因爆发关东大地震,两艘船皆受日本政府征用运输物资与疏散灾民,直到11月18日才结束征用。
日华联络船开通后,许多长崎以及九州岛的人前往上海参观[3]。不过开辟当年该条航线因为载客量不足,因此营运亏损45万日币;为了解决经营亏损日本邮船在1924年(大正14年)5月开辟由神户港到长崎港的航班,作为日本国内海运航点的接驳。1930年(昭和5年),日本国铁长崎本线沿伸至长崎港,并增设长崎港站,该站主要营运是抵达门司港站的直达车班,改善长崎港与北九州和其它国内交通的衔接瓶颈。
1939年,因战时经济状态,日本政府成立东亚海运,整并日本各航商所有的中国航线。日华联络船航线,以及长崎九、上海丸均移交东亚海运运营[4]。同时因中国抗日战争的背景,日中航运的需求有增无减,东亚海运在1940年(昭和15年)10月引进神户丸号客货轮加入此航线营运。[5]
1942年5月17日,长崎丸因触雷沉没;同年11月11日,神户丸在长江出海口与天山丸货轮相撞,两船皆沉没。1943年10月30日,上海丸在长江出海口与崎戸丸货轮相撞沉没,营运该航线的三艘货轮折损后,上海航线实质上中止营运。[1]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