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假名方言(日语:一つ仮名弁),又称Zūzū方言(日语:ズーズー弁),在日语方言学里指在音位上不区分“し”(/si/)与“す”(/su/)、“ち”(/ti/)与“つ”(/tu/)及其浊音“じ”(/zi/)与“ず”(/zu/)与“ぢ”(/di/)与“づ”(/du/)的方言。[1][2]该词在日常用语中也常用作对东北方言的俗称。在许多日语方言中都存在四假名合并为二假名的现象,而一假名方言则常被认为是四假名合并现象比二假名方言更进一步的合并最终产物。不过也有观点认为,一假名方言的发音特征来自于某种日语之外的底层语言。
概要
一假名方言的分布地区包括从青森县到福岛县北部以及新潟县阿贺野川的东北地区(三陆沿岸地区除外)以及北海道沿岸地区、富山县中东部、山阴地区中部(鸟取县西伯耆与岛根县出云)。北奥羽方言与云伯方言里四假名均读作类似“し”“ち”“じ”的音,而南奥羽方言中则读作类似“す”“つ”“づ”的音。例如,“寿司”(日语:寿司/すし)和“煤灰”(日语:煤/すす)两词在北奥羽方言中均趋向于读作“シシ”([sïsï]),而在南奥羽方言中则均趋向于读作“スス”([sɯ̈sɯ̈])。因此前者也被称为Jījī方言(日语:ジージー弁)。从音系角度看,可以认为北奥羽方言和云伯方言中缺少 /su/、/zu/、/di/、/du/ ,而南奥羽方言中缺少/si/、/zi/、/di/、/du/。
此外,这些地区的方言中い段和え段段元音均向央元音靠拢,“い”“え”两假名的发音也是合并的。这样的音系被称为“里日本式音系”,与“表日本式音系”相对。东北方言、东关东方言与云伯方言具有里日本式音系的特征,而北陆方言则介于里日本式与表日本式之间。
里日本式音系的分布是不连续的。关于此,有观点认为这种音系是在各地分别独立产生的,也有观点认为这是受某种共同的底层语言的发音倾向所影响导致的[3],暂无明确的结论。
起源
关于一假名方言的起源,学界有众多假说,大概可以归类为如下两类。
认为一假名方言是由日语内部演变所产生的学说。
认为一假名方言的发音特征来自于某种底层语言的学说。[注 1]考古学、历史学等学界的专家以及日本国外的语言学家、交叉学科研究者多采信此说。
- 小泉保在《绳文语的发现》一书中认为一假名方言的发音特征是“里日本绳文语”的发音特征[3],并提出古代虾夷与三内丸山遗迹的居民之间存在关联[7]。
- Boer等人认为一假名方言最初发源于出云,在弥生时代(随着稻作的传播)或古坟时代被从出云迁往北陆地方和东北地方的移民带到了当地。他们推断虾夷中也有操一假名方言者。[8]而随着大和王权的扩张,东山阴地区的一假名方言特征逐渐减弱,使得出云成为了一假名方言的方言岛。[9]
- 致力于跨学科研究的分子人类学家崎谷满认为,一假名方言中特征的元音[ɨ]来自于有元音和谐现象的乌拉尔语系和阿尔泰语系的语言,因此他主张曾经在东日本地区和山阴地区可能存在一种与阿伊努语和日语(关西方言)均不相同的“东日本底层语”。[10]
- 茨木则子和司马辽太郎认为日本的日本海沿岸地区的方言与朝鲜语和满语存在类似性和关联性。他们观察到蒙古力士在说日语时经常出现类似一假名方言的ウ→オ、イ→エ、イ→[ɨ]←ウ等特征,认为这可能是阿尔泰语系语言的发音特性。此外,还有认为出云地区的原住民属于通古斯民族的说法。[11]
相关条目
- 里日本方言
- 央元音
- 四假名
注释
引用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