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β-胡萝卜素是类胡萝卜素之一,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叶、花、根中。它属于多烯烃类,所有双键都参与共轭,其名称中的β-标记即由环中双键的共轭位置而得来。
β-胡萝卜素 | |
---|---|
IUPAC名 β,β-carotene 2,2'-((1E,3E,5E,7E,9E,11E,13E,15E,17E)-3,7,12,16-tetramethyloctadeca-1,3,5,7,9,11,13,15,17-nonaene-1,18-diyl)bis(1,3,3-trimethylcyclohex-1-ene) | |
英文名 | β-Carotene |
别名 | 2,2'-((1E,3E,5E,7E,9E,11E,13E,15E,17E)-3,7,12,16-四甲基-1,3,5,7,9,11,13,15,17-十八碳九烯-1,18-二基)-双(1,3,3-三甲基-1-环己烯) (1E,3E,5E,7E,9E,11E,13E,15E,17E)-3,7,12,16-四甲基-1,18-二(2,6,6-三甲基-1-环己烯基)-1,3,5,7,9,11,13,15,17-十八碳九烯 |
识别 | |
CAS号 | 7235-40-7 |
PubChem | 5280489 |
ChemSpider | 4444129 |
SMILES |
|
EINECS | 230-636-6 |
ChEBI | 17579 |
性质 | |
化学式 | C40H56 |
摩尔质量 | 536.87 g·mol−1 |
外观 | 深红色结晶 |
密度 | 0.941 ± 0.06 g/cm3 |
熔点 | 180-182 ℃ |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均出自标准状态(25 ℃,100 kPa)下。 |
纯品为深红色或暗红色、有光泽的斜方六面体或结晶状粉末。几乎不溶于水、无机酸、无机碱、甘油、丙二醇,微溶于甲醇、乙醇、环己烷,溶于石油醚、乙醚、油类,易溶于二硫化碳、丙酮、苯、氯仿。稀溶液呈黄色。对光、热不稳定。易被空气氧化为无生理活性的物质。封存于安瓿中,避光贮存于−20℃处。在植物中基本上总是与叶绿素共同存在。
主要生产方式有三种,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发酵法或通过化学反应合成。
化学合成法历经中间体3,8-二甲基-3,5,7-癸三烯-1,9-二炔(C12)及4-(2,6,6-三甲基-1-环己烯-1-基)-2-甲基-2-丁烯-1-醛(C14)。[1]
工业品一般制成β-胡萝卜素的食用油脂溶液或乳化液、悬浮液及可分散于水的粉末。为提高其稳定性,可添加抗氧剂、分散剂、乳化剂,并可含有不同的比例的顺反异构体。[2]
生物合成以异戊二烯焦磷酸为原料,经过二甲烯丙基焦磷酸、牻牛儿焦磷酸、法尼基焦磷酸、牻牛儿牻牛儿焦磷酸、八氢番茄红素和番茄红素中间体。
1831年首先由Wackenroder分离出来。1907年时Willstätter和Mieg算出了β-胡萝卜素的实验式为 C40H56[3][4][5] 1919年Steenbock提出β-胡萝卜素与维生素A之间可能存在联系,提出维生素原这个概念。1930~1931年化学家保罗·卡勒首先推断出β-胡萝卜素的分子结构[6]。这是第一个被推断出结构的维生素或维生素原分子,因此Karrer后来获得了1937年的诺贝尔奖。
1950年卡勒和Eugster,[7] Inhoffen等人,[8] 和Milas等[9] 完成了它的首次全合成。1954年罗氏公司开始了β-胡萝卜素的工业生产。80年代早期,提出它可能有预防癌症的作用,从而进一步研究,发现了它有抗氧化剂的功效。
用作营养增补剂和食品色素。在体内是维生素A的合成前体,在肝、大肠中酶催化下分解成两分子维生素A,故也称维生素A原、前维生素A[10]。由于人体选择性地把β-胡萝卜素的分子一分为二转化为维生素A,因此β-胡萝卜素摄入过量并不会造成维生素A过多症。
β-胡萝卜素摄食过度会造成胡萝卜素沉着症(carotenodermia)。它对人体无害,但会表现为皮肤的橙色色素沉着。[1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