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勒留斯·科爾杜斯[1](德語:Valerius Cordus,1515年2月18日—1544年9月25日[2])是文藝復興時期德意志醫生植物學家。著有多本藥典作品,在德國植物學發展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Quick Facts 瓦勒留斯·科爾杜斯, 出生 ...
瓦勒留斯·科爾杜斯
Thumb
出生(1515-02-18)1515年2月18日
未知
逝世1544年9月25日(1544歲—09—25)(29歲)
羅馬
國籍德意志人
母校馬爾堡大學
萊比錫大學
哈雷-維滕貝格大學
知名於《藥典》(Dispensatorium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醫學和植物學
機構哈雷-維滕貝格大學
受影響自奧利休斯·科爾杜斯
植物命名人縮寫V.Cordus
Close

生平

1515年,科爾杜斯出生於現在德國圖林根州的埃爾福特(一說黑森聯邦州卡塞爾市[3])。他的父親奧利休斯·科爾杜斯(1486–1535年)是一名受過良好教育的醫生,也是宗教改革的支持者及信義宗改宗者。[4]

他早年在父親的指導下學習植物學藥學。1527年,他就讀於新成立的新教馬爾堡大學,並於1531年獲得學士學位。1533年,他進入萊比錫大學深造。[5]

1539年,他來到路德城維滕貝格,在哈雷-維滕貝格大學學習和教授植物學和藥學。在植物研究方面,科爾杜斯沒有按照迪奧科里斯《藥物論》的傳統描述模式,而是基於自己的認識,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細緻獨到的描述。他還注重對植物間關係的描述,而非傳統上對植物顯著特徵的描述。[6]

1540年,科爾杜斯無意中用硫酸乙醇合成了乙醚這種新物質,他將其稱為「甜油酸」(拉丁語oleum dulci vitrioli)。[7]

1542年,他將自己的植物學作品《藥典》(Dispensatorium)送予紐倫堡市議會。這本書在1546年得以出版。[8]

他在蒂賓根呆過一段時間,並與萊昂哈特·福克斯結交為好友。之後,他前往意大利,進行了一段漫長的旅行。途中他被馬踢傷,最終不幸因發燒而離世。[9]

紀念

去世後,他的手稿和講稿主要由舊瑞士邦聯的博物學家康拉德·格斯納編輯和出版。其中包括介紹乙醚合成方法的《關於萃取》(De Extractione)和《植物和森林史》(Historia Stirpium et Sylva)。

科爾杜斯一生寫了大量文章,描述了多種新的植物物種及其變種。為了紀念他對植物學的巨大貢獻,破布木屬Cordia)以他的名字命名。[10]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