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川秀樹(日語:湯川 秀樹ゆかわ ひでき Yukawa Hideki ?,1907年1月23日—1981年9月8日),ForMemRS日本理論物理學家,理學博士。歷任京都大學大阪大學名譽教授。京都市榮譽市民。勳一等旭日大綬章文化勳章表彰,追贈從二位

Quick Facts 湯川秀樹湯川 秀樹(ゆかわ ひでき)小川 秀樹, 出生 ...
湯川秀樹194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湯川 秀樹(ゆかわ ひでき)
小川 秀樹
Thumb
出生(1907-01-23)1907年1月23日
 大日本帝國東京市麻布區市兵衛町
(今東京都港區六本木
逝世1981年9月8日(1981歲—09—08)(74歲)
 日本京都市左京區
國籍 日本
母校京都帝國大學
大阪帝國大學
知名於提倡介子理論
配偶湯川澄子日語湯川スミ
兒女湯川春洋(長子)
湯川高秋(次子)
父母小川琢治日語小川琢治(父)
獎項恩賜獎(1940年)
文化勳章(1943年)
諾貝爾物理學獎(1949年)
勳一等旭日大綬章(1977年)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物理學
機構京都帝國大學
大阪帝國大學
東京帝國大學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哥倫比亞大學
京都大學基礎物理學研究所
博士導師仁科芳雄
博士生林忠四郎
坂田昌一
備註
親屬:
小川駒橘日語小川駒橘(外祖父)
小川芳樹日語小川芳樹(兄)
貝塚茂樹(兄)
小川環樹(弟)
貝塚啟明(姪子)
Close
Quick Facts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湯川 秀樹
假名ゆかわ ひでき
平文式羅馬字Yukawa Hideki
Close
Thumb
位於京都市上京區梨木神社內的湯川秀樹歌碑
Thumb
設立在京都大學內的湯川紀念館入口
Thumb
湯川紀念館前的湯川秀樹銅像
Thumb
湯川秀樹獲得的諾貝爾獎證書

湯川研究位在原子核內部使質子中子結合的強交互作用,並在1935年發表推測其之間應有介子的存在。1947年,英國物理學家塞西爾·鮑威爾宇宙線中發現π介子,同時也證明湯川的理論。因此,湯川在1949年成為首位日本人諾貝爾獎得主

生平

早年經歷

1907年,出生於東京府東京市麻布區市兵衛町(現今東京都港區六本木),是地質學家小川琢治日語小川琢治和妻子小雪所生的的第三位男孩。

1908年,在誕生一年兩個月後,伴隨着父親琢治就任京都帝國大學教授,一家人搬遷往京都府京都市居住。此後,從一歲到大學時期都在京都度過,雖然大學畢業後有到大阪西宮住過的經歷,但是他人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待在京都。湯川在自傳中也表示,他的記憶是從搬家至京都後才開始。[1]

母親家的祖父小川駒橘是前紀州藩武士,因此湯川家裏介紹祖先是「和歌山出身」,此外由於也與企業家松下幸之助出身同地,祖籍地有「松下幸之助誕生地」的石碑,上面的字是由同鄉湯川本人所題。

五六歲左右,跟着祖父駒橘學習背誦四書。駒橘的漢學素養豐富,也對洋學頗有鑽研,甚至還會閱讀當時的泰晤士報[2]湯川在自傳中這樣記述:「我不覺得這時候背誦漢文典籍毫無用處。……雖然不明白其中的意義,但是從漢文典籍中得到很大的收穫。在之後閱讀大人的艱深書籍時,完全沒有抵觸,因為已經習慣了漢字。習慣是一種令人畏懼的東西,僅僅跟着祖父的聲音來背誦,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出的對漢字的親近感也讓之後讀書變得更容易。」[3]

1919年,進入京都府立京都第一中學校就讀。中學時期,湯川在班上並不起眼,被暱稱為「權兵衛」。[4]。此外,從記事起就不太會說話,對麻煩的事情全都以「不說」一句解決,所以又被稱作是「Iwanchan」(言わん的日語讀音),不過曾經一段時間自己以為指的是托爾斯泰所著的短篇故事愚蠢的伊凡英語Ivan the Fool (story)[5]湯川的父親也因為他個性沉默,「不知道在想什麼」而對他比較疏遠,[5]同時認為他的能力不如其他兄弟,曾經一度打算讓他放棄升上大學,轉而改讀專門學校。[6]。京都一中的同期生裏有許多學者的的孩子,之後也同樣成為學者佔了不少數[7]。另外,1965年亦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朝永振一郎與湯川為一中的一年上、三高、京都帝國大學同期生。[8]

職業生涯

1929年,從京都帝國大學理學部物理學科畢業,轉任同大學玉城嘉十郎研究室的助手。1932年,成為京都帝國大學講師。1933年,於東北帝國大學召開的「日本數學物理學會年會」上與當時身為大阪帝國大學理學部物理學科(塩見理化學研究所)主任教授的八木秀次相識,在八木的幫助下兼任了該校講師一職。

在此期間,和大阪胃腸病院(1950年後改名為湯川胃腸病院)院長湯川玄洋的次女(湯川スミ)結婚,並入贅湯川家,由小川改姓為湯川。

在1935年,他在《日本數學和物理學會雜誌》發表「關於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論文,解釋了原子核之內質子中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提出核子的介子理論並預言介子的存在。[9]

1938 年,他因預言介子的存在和對核力性質的理論研究而獲得大阪帝國大學理學博士學位。[10][11] 這些研究成果是他後來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原因。

1947年,英國的塞西爾·鮑威爾等人在宇宙射線中發現了π介子,證實了湯川的核子理論。湯川在1949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而鮑威爾也在1950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除此之外,他還發表了多篇科學論文及講義,包括《量子力學入門》(1946年)及《基本粒子理論入門》(1948年)等著作。

經歷

  • 1907年:在東京出生。
  • 1929年,22歲:京都帝國大學理學院畢業。
  • 1932年,25歲:擔任京都帝國大學講師。與澄子結婚。
  • 1933年,26歲:兼任大阪帝國大學講師。
  • 1935年,28歲:發表「關於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論文,提出核子的介子理論並預言介子的存在。
  • 1936年,29歲:擔任大阪帝國大學助理教授。
  • 1938年,31歲:大阪帝國大學理學博士,論文題目「On the interaction of elementary particles」。
  • 1939年,32歲:擔任京都帝國大學教授。
  • 1940年,33歲:獲得日本學士院獎
  • 1943年,36歲:授獲文化勳章
  • 1949年,42歲:擔任哥倫比亞大學客席教授。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1953年,46歲:擔任京都大學基礎物理學研究所首任所長。
  • 1955年,48歲:簽署《羅素—愛因斯坦宣言》。
  • 1981年,74歲:在京都逝世。

主要榮譽

著作

  • 本の中の世界岩波新書ISBN 4004150906
  • 物理の世界山田英二片山泰久共著,講談社現代新書ISBN 4061154079
  • 人間にとって科学とはなにか中公新書ISBN 412100132X
  • 物理の世界 数理の世界北川敏男共著,中公新書,ISBN 4121002504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