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通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圓通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昆明市的一座公園,位於市區東北的螺峰山,佔地面積約26公頃,海拔1930米[1],因山勢險峻,植物茂盛,有「螺峰疊翠」的美稱,為「昆明八景」之一[2]。圓通山毗鄰圓通寺,山上建有昆明動物園,園內除動物展示區與休閒娛樂設施外,還包括唐繼堯墓在內的眾多人文歷史景點[3]。
歷史變遷
螺峰山在明代謝肇淛所著《滇略》、劉文征所著《滇志》等地方史料中均有記載,普遍認為因山體顏色較深,狀似螺髻而得名。唐代南詔異牟尋時期於該山南麓建起補陀羅寺,山隨其名為補陀羅崖。元憲宗四年(1254年),元軍攻打鄯闡城[註 1]期間,寺廟毀於戰火。元延祐六年(1319年),地方官員與百姓歷時18年於寺院廢墟上建起圓通寺,後居民即逐漸將螺峰山稱作圓通山[4]。
明朝以來,因氣候宜人、景色優美,加之山勢高聳,圓通山成為登高賞景的幽勝之處,常有文人雅士來此相聚,並留下許多詩文佳作。20世紀20年代,在昆明新派知識分子和部分官員的組織下,圓通山正式被闢為公園,稱「圓通公園」。1953年,圓通山建成動物園,並於次年元旦對外開放。1959年,圓通公園更名為圓通動物園,並於1986年最終更名為昆明動物園,是全國十佳動物園之一[1][3]。
2010年,考慮到昆明動物園歷經50年的發展,整體品質有所下降,部分動物只能輪流展出,昆明市園林綠化局籌劃將動物園搬離圓通山,前往安寧縣紅星農場或呈貢區馬金鋪,原圓通山地塊用於改進公益性質開放公園[5][6],但在社會各界的反對下計劃最終沒有實施[7]。
昆明動物園
截止2021年,昆明動物園共擁有200多種,合計2000餘只大小動物,分佈在猛獸區、散養區、食草動物區、靈長類展區、亞洲象展區、水禽池、鳥園、孔雀園等多個特色動物展區。其中包括西雙版納的亞洲象、滇西北的小熊貓、金絲猴和長臂猿等雲南本土珍稀物種及長頸鹿、犀牛、火烈鳥等引進物種[3]。
20世紀80年代,昆明動物園曾引入大熊貓,是雲南省內最早展出該物種的公園,2004年2月27日,園內最後一隻大熊貓因年邁離世,此後再未展出。2018年3月,圓通山開始興建熊貓館,並計劃於當年6月引進2隻大熊貓,但該計劃因不明原因擱置,熊貓館現用於展出小熊貓[8]。
昆明動物園自1978年起即長期保有亞洲象群,並先後實現血緣調配子一、二代小象生產,至2021年9月28日已實現種群三代同堂[9]。截止2021年10月,園區已先後飼養亞洲象27頭,並成功繁殖18胎,為國內較大的亞洲象人工繁殖小種群[10]。
自2002年起,昆明動物園就與五華區馴獸表演團簽訂表演合同,邀請該團攜猴子、熊等野生動物進駐園內進行動物表演,園方按約向其支付費用。2007年2月22日,一名6歲女孩在動物園表演結束後與老虎合影時被老虎咬傷,後經搶救無效身亡[11]。2010年10月26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動物園管理的意見》,28日,昆明動物園宣佈動物表演節目將不再上演,與小老虎、小猩猩零距離接觸的項目也同期終止。原表演場地在表演團撤離後被開闢為綠地和娛樂設施[12]。
-
正門(東門)
-
新熊貓館
-
舊熊貓館
-
大象館
-
孔雀園
-
鳥園
-
猴山
-
長頸鹿展區
-
猛獸區
-
水禽池
人文歷史景觀
圓通山園區內包含大量人文歷史景觀,其建設年代涵蓋明朝建立後的數百年。其中,坐落於山體東北角的雲南府城牆殘段的歷史最為悠久,可以追溯至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3]。1983年[註 2],僅剩30餘米的城牆被昆明市人民政府認定為昆明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4][15]。
公園另建有忠烈亭、忠孝亭、惠澤亭、納霞亭、聶耳亭、螺峰亭、德教碑亭、月石亭八座紀念性亭閣[2]。其中,忠烈亭是為紀念雲南辛亥革命志士黃毓英而建,工程始於1914年,是圓通山上現存最早的紀念亭。忠孝亭則於1936年建起,以紀念清末雲南提督蔣宗漢。德教碑亭建於1948年,紀念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五分校(原雲南陸軍講武堂)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唐繼鏻[3]。
圓通山山頂佇立着兩座紀念抗日戰爭時期中國遠征軍陣亡將士的紀念碑塔。其中一座為陸軍第八軍滇西戰役陣亡將士紀念碑,該碑立於1947年,為石料砌築,由八面形基座、方形碑體和三角棱形標杆三部分構成。碑體四面各嵌有題刻一方,記錄有1944年遠征軍收復松山經過和陣亡將士名錄。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紀念碑遭到破壞,碑體四面刻石僅剩第2方與第4方,基座題刻僅剩北面一方陳誠題辭[16]。1966年,碑身被毀,原建築僅存邊長3.2米,高1.5米的八角形基座及其圍欄[17]。另一座為緬甸戰役中國陣亡將士碑,或稱安瀾紀念塔,該碑始建於1944年10月,用以紀念戴安瀾將軍等為國捐軀的6萬餘名遠征軍將士[18]。兩座紀念碑都於20世紀40年代建成,至21世紀已出現缺失與損傷,2013年,經過27個月的修復,兩座建築重新對遊客開放[19]。
圓通山上還建有滇軍創始人唐繼堯的陵墓,它坐落於今動物園西北部,佔地約1500平方米,坐北朝南,為中國傳統圓丘形封土堆。陵墓整體由青石鑲砌,直徑約22米,周長約68米,墓高6米。雖然墓蓋與墓冠今已不復存在,許多石刻也遭到損毀,陵墓總體結構還比較完整[20]。唐繼堯墓先後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1961年、1964年、1966年四次遭受大規模破壞,並多次準備拆除,在陳賡、於一川、崔庸健等人以及唐家親屬的努力下,拆墓計劃最終流產,陵墓大部得以保存至今[21]。
-
昆明古城牆遺址
-
修復後的陸軍第八軍滇西戰役陣亡將士紀念碑
-
緬甸戰役中國陣亡將士碑(安瀾紀念塔)
-
唐繼堯墓
-
忠烈碑亭
圓通櫻潮
圓通山自被開闢為公園以來即連年種樹栽花,其中又以垂絲海棠和櫻花聞名[3]。至2022年,園內已種植雲南櫻花、垂絲海棠2000餘株,形成了南北寬約100米,東西長約200米的「圓通櫻潮」景觀帶。在此基礎上,昆明動物園每年舉辦櫻花節、「圓通櫻潮」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等相關文旅活動,豐富遊客賞花體驗[22]。2021年起,為減少部分現場活動遊客聚集,櫻花節主辦方採取了雲上直播的方式向互聯網用戶展示海棠、櫻花開放情況[23]。
1962年,「漢園三詩人」之一的李廣田以圓通山櫻花、海棠為素材創作了散文《花潮》,生動展現了花海人潮的盛況,後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小學語文教科書,影響深遠[24]。
註釋
參考文獻
參考書籍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