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
来自维基词典,自由的词典
|
跨語言
- 康熙字典:第1457頁第29字
- 大漢和辭典:第45632字
- 大字源:第1989頁第16字
- 漢語大字典(第一版):第7卷第4515頁第1字
- 辭海:第1519頁第6行第5字
- 宋本廣韻:第438頁第40字
- 萬國碼:U+9B25
說文解字 | |
---|---|
兩士相對,兵杖在後,象鬥之形。凡鬥之屬皆从鬥。 ——《說文解字》 |
漢語
甲骨文「鬥」象兩人相搏之形[1];小篆「鬭」隸變「𨷖(𨷵)」(睡虎地秦簡)。儘管《說文》列「鬥」、「鬭」二字,但實際上在宋朝以前隸楷皆沿襲秦隸「𨷖」,部首「鬥」類化同「門」;如南朝《玉篇》「象鬥之形,今作門同。」唐朝《干祿字書》「𨶜闘𨷖,上俗中通下正。」《九經字樣》「鬭𨷖,下隸省,非從門。䦧字同。」北宋《廣韻》「凡從鬥者,今與門戶字同。」及至《集韻》依《說文》為據辨正,原從鬥者悉數恢復。
即使如此,後世仍通行「鬭」、「𨷖」而非「鬥」,故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謂鬥廢矣;1930年中央研究院《宋元以來俗字譜》也以「𨷖」作正楷校對從門「鬥」之俗字。現行簡化字除將「鬥」對應「斗」外(蓋音從斗聲,如俗字「鬦」),其部首又歸同「門」簡化「门」[2];傳統漢字標準則是將「鬥」扶正,部首「鬥」與「門」有別。
日語
朝鮮語
越南語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