笝 U+7B1D, 笝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7B1D ← 笜[U+7B1C]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 笞 →[U+7B1E] 跨語言 漢字 笝(竹部+5畫,共11畫,倉頡碼:竹田水(HWE),四角號碼:88603,部件組合:⿱𥫗㘝) 來源 康熙字典:第880页第3字 大漢和辭典:第25920字 大字源:第1307页第26字 漢語大字典(第一版):第5卷第2955页第5字 宋本廣韻:第537页第47字 萬國碼:U+7B1D 漢語 簡體與正體/繁體 笝 字源 發音 更多信息 韻圖, 字 ... 韻圖 字 笝 讀音 # 1/1 聲 泥 (8) 韻 盍 (144) 調 入 (Ø) 開合 開 等 一 反切 奴盍切 白一平方案 nap 擬音 鄭張尚芳 /nɑp̚/ 潘悟雲 /nɑp̚/ 邵榮芬 /nɑp̚/ 蒲立本 /nap̚/ 李榮 /nɑp̚/ 王力 /nɑp̚/ 高本漢 /nɑp̚/ 推斷官話讀音 nà 推斷粵語讀音 naap6 关闭更多信息 鄭張系統 (2003), 字 ... 鄭張系統 (2003) 字 笝 讀音 # 1/1 序號 9408 聲符 笝 韻部 盍 小分部 3 對應中古韻 魶 構擬上古音 /*noːb/ 注釋 囗內又即其聲 关闭 官話 (拼音):nà (na4) (注音):ㄋㄚˋ 官話 (現代標準漢語)+ 拼音:nà 注音:ㄋㄚˋ 通用拼音:nà 威妥瑪拼音:na4 耶魯官話拼音:nà 國語羅馬字:nah 西里爾字母轉寫:на (na) 漢語國際音標 (幫助):/nä⁵¹/ 中古漢語:nap 上古 (鄭張):/*noːb/ 釋義 笝 用來繫住船的竹索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