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伯勒 (麻省)
美国马萨诸塞州城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馬爾伯勒(英語:Marlborough)是美國麻省密德適士縣的一座城市。根據2020年美國人口普查結果,該市人口為41,793人。[4]19世紀起,馬爾伯勒的工業逐漸繁榮,成為麻省的工業重鎮,尤以製鞋業聞名。20世紀後期,隨着90號州際公路麻省段的落成,高科技產業逐步成為馬爾伯勒的主導產業。
馬爾伯勒 Marlborough | |
---|---|
城市 | |
主街 | |
馬爾伯勒在密德適士縣及麻省的位置 | |
坐標:42°20′45″N 71°33′10″W | |
國家 | 美國 |
州 | 麻省 |
縣 | 密德適士縣 |
定居 | 1657年 |
獲得建制鎮地位 | 1660年9月20日 |
獲得建制市地位 | 1890年 |
政府 | |
• 類型 | 市長-議會制 |
• 市長 | 阿瑟·G·維金特[1][2] |
面積[3] | |
• 總計 | 22.10 平方哩(57.24 平方公里) |
• 陸地 | 20.86 平方哩(54.04 平方公里) |
• 水域 | 1.24 平方哩(3.20 平方公里) |
海拔 | 450 呎(137 米) |
人口(2020) | |
• 總計 | 41,793人 |
• 密度 | 2,003.12人/平方哩(773.41人/平方公里) |
居民稱謂 | Marlboronian |
時區 | EST(UTC−5) |
• 夏時制 | EDT(UTC−4) |
郵政編碼 | 01752 |
電話區號 | 508/774 |
FIPS代碼 | 25-38715 |
地名信息 | 0611360 |
網站 | www.marlborough-ma.gov |
歷史
1656年,麻省灣殖民地薩德伯里居民埃德蒙·賴斯等人對在當地佔主導地位的敞田制不甚滿意,而對在英倫東南部實行的封閉式農業感興趣,因此向麻省立法機構請求建立馬爾伯勒鎮,並在那裏推行封閉式農業。[5]在立法機構批准這一提議後,1657年,馬爾伯勒正式建立,賴斯被推選為首任行政委員。[6]歷史學家薩姆納·奇爾頓·鮑威爾在其著作《清教徒村莊:一個紐英倫鎮的誕生》中寫道:「賴斯不僅成為薩德伯里最大的地主,而且在麻省立法機構代表他建立的新城鎮達五年,並在他人生最後的15年當中,至少有11年擔任行政委員,決定當地的各種瑣碎事務。」[7]
由於當地印第安人在羅克斯伯里清教徒牧師約翰·艾略特的傳教下皈依基督教,故馬爾伯勒也是麻省地區的「祈禱的印第安城鎮」之一。1674年,為解決定居者和當地印第安人之間的土地分配問題,雙方簽訂了一份契約。1676年,菲利普國王戰爭期間,馬爾伯勒受到嚴重破壞。
1711年,馬爾伯勒的管轄範圍除了今日的馬爾伯勒市本身之外,還包括了諾斯伯勒、紹斯伯勒、韋斯特伯勒、哈德孫等地。隨着殖民地內部人員和貨物往來的日益頻繁,馬爾伯勒成為波士頓郵政之路上最受歡迎的休息站,很多旅行者曾在當地的酒館和旅館停留,其中最著名者為喬治·華盛頓,他曾在就任美國第一任總統後不久前往馬爾伯勒的威廉姆斯酒館。[8]
1836年,被譽為「城市之父」的塞繆爾·博伊德(Samuel Boyd)和他的兄弟約瑟夫共同開設了當地的第一家製鞋企業,從而對馬爾伯勒產生了深遠影響。截至1890年,馬爾伯勒的人口已達到14,000人,是美國主要的製鞋中心之一,曾在南北戰爭時期為北軍生產軍靴,同時也為平民生產鞋類。1890年,馬爾伯勒獲得建制市地位時,制定了其官方圖章,其上有工廠、鞋盒、靴子等事物的形象,這也是當時馬爾伯勒發達的製鞋工業的象徵。[9]
19世紀晚期,馬爾伯勒獲得了建設有軌電車系統的許可。該系統主要供客運使用,南可達米爾福德,北可至康科德,是全美最早採用電力驅動的有軌電車系統之一。這一時期,馬爾伯勒繁榮的工業,也吸引着魁北克、愛爾蘭、意大利和希臘等地的熟練技術工人前往這裏定居。[9]
-
鳥瞰馬爾伯勒,約1912年
-
主街,1906年
-
製鞋工廠,約1910年
-
林肯街,約1908年
進入20世紀以後,紐英倫地區的製鞋工業開始向其他地區轉移,但在這一時代大潮下,馬爾伯勒的製鞋業仍舊堅持了很長時間。1875年至1929年間,賴斯和哈欽斯公司在馬爾伯勒開設有數家工廠。20世紀70年代,弗萊公司曾以此地為主要生產基地,而於1971年在馬爾伯勒成立的羅克波特公司則在該市開設有一家直銷店,直到2017年,直銷店才宣告關閉。1990年馬爾伯勒慶祝建市一百周年時,慶祝活動就包括建造一座公園,以紀念製鞋業為城市發展作出的貢獻,其中有雕塑家大衛·卡彭特奧波洛斯 (David Kapenteopolous) 雕刻的塑像。
20世紀後期,隨着90號、495號和290號州際公路的相繼建成,馬爾伯勒的高科技產業和專業電子行業開始發展。由於交通便利,加之地方政府採取重視商業和經濟發展的政策,吸引大量外來人口流入,使得馬爾伯勒的人口呈持續增長狀態,截至2010年,人口已經超過38,000人。2016年11月,麻省州長查利·貝克宣佈向該市撥款300萬美元,用於20號國道沿線的基礎設施改善工程,以促進商業發展。[10]
地理
馬爾伯勒位於美國麻省東部,為大波士頓的一部分,與柏林、哈德孫、薩德伯里、弗雷明翰、紹斯伯勒和諾斯伯勒相鄰,地理坐標為42°21′3″N 71°32′51″W[11]。根據美國普查局的數據,全市面積22.2平方哩(57平方公里), 其中陸地面積21.1平方哩(55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1平方哩(2.8平方公里),水域率4.87%。阿薩貝特河穿過城市的西北角。市內有威廉姆斯湖、米爾漢姆水庫和梅多堡水庫三個大型水體。
政治
馬爾伯勒市政府為市長-議會制,現任市長為阿瑟·G·維金特(Arthur G. Vigeant)。
人口
年份 | 人口 | ±% |
---|---|---|
1790 | 1,554 | — |
1800 | 1,735 | +11.6% |
1810 | 1,674 | −3.5% |
1820 | 1,952 | +16.6% |
1830 | 2,077 | +6.4% |
1840 | 2,101 | +1.2% |
1850 | 2,941 | +40.0% |
1860 | 5,911 | +101.0% |
1870 | 8,474 | +43.4% |
1880 | 10,127 | +19.5% |
1890 | 13,805 | +36.3% |
1900 | 13,609 | −1.4% |
1910 | 14,579 | +7.1% |
1920 | 15,028 | +3.1% |
1930 | 15,587 | +3.7% |
1940 | 15,154 | −2.8% |
1950 | 15,756 | +4.0% |
1960 | 18,819 | +19.4% |
1970 | 27,936 | +48.4% |
1980 | 30,617 | +9.6% |
1990 | 31,813 | +3.9% |
2000 | 36,255 | +14.0% |
2010 | 38,499 | +6.2% |
2020 | 41,793 | +8.6% |
*估計值。來源:美國人口普查記錄、人口估計計劃[12][13][14][15][16][17][18][19][20][21][22] 來源: |
根據2000年美國人口普查數據,馬爾伯勒共有36,255人,14,501戶,9,280個家庭。城市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哩1,719.4人(每平方公里663.7人)。全市共有14,903個住房單位,密度為每平方哩706.8個(每平方公里272.8個)。非拉丁裔白人佔全市人口的87.70%,拉丁裔佔6.06%,非裔佔2.17%,亞裔佔3.76%,太平洋島民後裔佔0.04%,原住民佔0.20%,其他族裔佔3.27%,兩個及以上種族的混血佔2.86%。
在全市14,501戶當中,30.4%有18歲以下的兒童,51.5%是共同生活的已婚夫婦,9.0%的戶主為獨居女性,36.0%並非家庭。單人戶佔總戶數的28.4%,而只有一名65歲以上老人的單人戶則佔8.3%。住戶平均規模為2.47人,其中家庭戶平均規模為3.07人。
人口年齡構成方面,23.3%的人口年齡低於18歲,7.0%的人口年齡介於18至24歲,36.7%的人口年齡介於25至44歲,21.5%的人口年齡介於45至64歲,11.6%的人口年齡在65歲以上,中位數年齡為36歲。性別比例方面,總人口性別比為97.2(以女性為100),成年人口性別比為94.8(以女性為100)。
全市住戶平均收入為56,879美元,家庭戶平均收入為70,385美元,男性平均收入為49,133美元,女性平均收入為32,457美元,總體人均收入為28,723美元。4.7%的人口和6.8%的家庭低於貧困線,包括8.9%的未成年人和10.3%的老年人。
經濟
馬爾伯勒商業繁榮,擁有眾多企業、商店和餐館。雷神、惠普、AMD、波士頓科學、AT&T、蘋果、富達投資、朗訊、凱為等眾多大型企業均在此開展重要業務,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馬爾伯勒地區商會(英語:Marlborough Reg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是麻省西都市地區的地方性商會組織,總部位於馬爾伯勒,有650多家會員,涵蓋上千名員工。近年來,該商會與西都市地區運輸管理局積極合作,致力於這一地區交通條件的改善以及馬爾伯勒市中心村(Downtown Village)的文化區建設。[24]
交通
馬爾伯勒地處多條重要公路的交匯處,交通便利。其與附近城鎮之間的交通服務主要由西都市地區運輸管理局負責。[25]
教育
- 學前教育
- 幼兒中心(Early Childhood Center)
- 小學
- 雷蒙德·C·里奇小學(Raymond C. Richer Elementary School)
- 弗朗西斯·J·凱恩小學(Francis J. Kane Elementary School)
- 查爾斯·J·雅沃瑞克中士小學(Sgt. Charles J. Jaworek School)
- 古德諾兄弟小學(Goodnow Brothers Elementary School)
- 初中
- 1LT查爾斯·W·惠特科姆學校(1LT Charles W. Whitcomb School)
- 高中
- 馬爾伯勒高中(Marlborough High School)
- 阿薩貝特河谷地區技術高中(Assabet Valley Regional Technical High School)
- 高等數學與科學學院特許學校(6-12年級)
- 山坡學校(Hillside School)(5-9年級)
- 維賽德學院(Wayside Academy)(9-12年級)
- 紐英倫創新學院(New England Innovation Academy)(6-12年級)
旅遊景點
- 阿薩貝特河鐵路步道
- 布萊根公墓
- 卡拉漢州立公園
- 約翰·布朗鍾
- 約翰·J·卡羅爾水處理廠
- 楓木公墓
- 馬爾伯勒市中心歷史區
- 紐英倫體育中心
- 羅賓山公墓
- 羅克勞恩公墓
- 所羅門池購物中心
- 維克斯公墓
- 威爾遜公墓
名人
國際交流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