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羅馬帝國邊防軍(希臘語:ἀκρίται,Akritai)是公元九世紀至十一世紀面向穆斯林諸國防衛該帝國東部邊境的軍隊。他們的事跡在後人的點綴下衍生出了拜占庭(及希臘)民族史詩迪傑尼斯防人歌及其他防人歌體裁的文學作品。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6年12月21日) |
邊防軍「Aκρίται」一詞來源於希臘語Akron/Akra,意即「邊境」。防人一詞的官方用法泛指居住在東部邊境的軍、民及居住在那些地區的穆斯林。在防人歌的文學影響下,人們常將帝國邊防軍當作駐紮在邊境的軍隊。事實上,邊防軍是職業軍人與本地軍區民兵及非常規軍的混編部隊。
邊防軍中不乏僱傭自亞美尼亞、保加利亞及帝國本土的士兵。公元十世紀,由於拜占庭帝國重新征服了東部部分領土,邊防軍的組成也變得民族、宗教多元化了。迪傑尼斯防人歌中的「Di-Genis」意味着「兩個民族」。即拜占庭希臘人和撒拉森人。
十世紀拜占庭帝國在東部的征服使帝國邊防架構發生了很大改變,小軍區組成了五個由大將軍領導的大地方軍。職業兵大量湧入邊境。十一世紀上半葉,拜占庭帝國東部並沒有受到嚴重威脅,帝國朝廷因此對邊防軍的武備鬆弛未加留意。最終導致塞爾柱帝國在小亞細亞勢如破竹且邊防軍無法做出相應的回擊。
米海爾八世篡奪皇位後,忠於原拉斯克里斯王朝的邊防軍於1262年發動了叛亂。叛亂平息後,邊防軍被收編進常規軍內。至此,邊防軍實質上從歷史的舞台上消失了。邊防軍的解散也成為十四世紀上半葉拜占庭帝國失去其全部亞洲領土(小亞細亞)的罪魁禍首。
參考文獻
- Bartusis, Mark C. The Late Byzantine Army: Arms and Society 1204–1453.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97. ISBN 0-8122-1620-2.
- A. A. Vasiliev. Byzantine feudalism. [2016-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0).
- Kazhdan, Alexander (編). Oxford Dictionary of Byzantiu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47–48, 127–128. ISBN 978-0-19-504652-6.
- Makrypoulias, Christos. Ακρίτες. Encyclopedia of the Hellenic World – Asia Minor. 2007-01-25 [2009-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1) (希臘語).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