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誘.罪》(英語:Atonement,香港譯《愛.誘.罪》,中國大陸、台灣譯《贖罪》)是2007年的戲劇愛情英國電影,改編自依仁·麥伊雲同名小說。由英國導演祖·韋特執導,占士·麥艾禾與姬拉·麗莉主演。Working Title影業製作,環球影業全球發行,美國地區則由焦點影業發行。電影於2007年9月7日英國上映,同年12月7日美國上映,台灣則於2008年1月11日上映。 本片在香港由安樂影片有限公司負責戲院發行, 於2007年12月27日上映.
愛.誘.罪 Atonement | |
---|---|
![]() 電影海報 | |
基本資料 | |
導演 | 祖·韋特 |
監製 | 添·貝雲 艾力·費拿 保羅·韋斯特 |
編劇 | 原著小說: 依仁·麥伊雲 劇本: 基斯杜化·咸頓[1] |
原著 | 愛.誘.罪 |
主演 | 占士·麥艾禾 姬拉·麗莉 茜爾莎·羅倫 雲尼莎·韋姬芙 蘿慕拉·嘉慧 |
配樂 | 達烈奧·馬列尼里[1] |
攝影 | 薜密斯·麥加域 |
剪接 | 保羅·杜菲爾 |
製片商 | 通道影業 相對論傳媒 Working Title Films |
片長 | 123 分鐘 |
產地 | 英國 法國 |
語言 | 英語 法語 |
官方網站 | http://www.focusfeatures.com |
上映及發行 | |
上映日期 | (英國)2007年9月7日[2] (美國)2007年12月7日(大城市上映) (香港)2007年12月27日 (美國)2008年1月11日(全國聯映) (台灣)2008年1月11日 |
發行商 | (全球)環球影業 (美國)焦點影業 (法國)運河影業 (阿根廷、新加坡、台灣)UIP (日本)東寶東和株式會社 (香港)安樂影片有限公司(戲院發行) (香港)洲立影視(影碟發行) |
預算 | 3000萬美圓 |
票房 | $129,266,061 |
各地片名 | |
中國大陸 | 贖罪 |
香港 | 愛.誘.罪 |
臺灣 | 贖罪 |
《愛.誘.罪》為2007年威尼斯影展的開幕影片,這也使導演祖·韋特以35歲的年紀成為國際性電影節開幕影片的導演。《愛.誘.罪》廣獲好評,已經獲得金球獎最佳戲劇類電影、最佳配樂獎,英國奧斯卡最佳影片與最佳美術設計獎,七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獲得奧斯卡最佳配樂獎。
劇情
1930年代的英國,塔利斯家庭是一個標準的上流社會家族,貝安妮·塔利斯是家族中年紀最小的女孩,想像力十足卻又不明白成人的事情。姐姐茜茜莉亞是家族中的長女,個性冷酷卻又無法認清自我,從小便與家僕羅比一同長大,進入學院。茜茜莉亞與羅比皆喜歡着對方,卻又因為階級隔閡而無法坦白。
一日,茜茜莉亞與貝安妮的哥哥里昂到來,貝安妮寫下了生平第一齣話劇迎接哥哥,全家上下皆忙着準備,羅比與茜茜莉亞意外起了衝突,羅比透過貝安妮捎信道歉時,卻意外拿成了自己打的玩笑信,貝安妮看到後對於羅比起了疑心。晚餐前,貝安妮又撞見了姊姊與羅比做愛的情景,種種的想像串聯在貝安妮的腦海中,而晚餐後,眾人因為家族親戚的失蹤,開始出外尋找,不料貝安妮的表姊蘿拉,意外遭到強暴,貝安妮並未看見男子的臉,但羅比先前的作為卻讓貝安妮直指羅比為兇手,玩笑信也成了其中的證據。警方到來,仍不見羅比的蹤影,正當眾人等待時,羅比帶着失蹤的小孩回來,隨後即被警方帶走,種種情景卻都進入了年幼貝安妮的眼底。
四年後,羅比選擇加入英軍取代監獄的生活,茜茜莉亞也早已與家族斷絕,而貝安妮也已經長大並且逐漸懂事。當時,羅比在法國從軍,與隊友脫離了隊伍,開始找尋着原本的隊伍。半年前,羅比與茜茜莉亞見了面,並且再度與茜茜莉亞來往。而茜茜莉亞的妹妹貝安妮,則放棄了進入劍橋大學的機會,前往倫敦救傷(後送)醫院接受護士訓練。幾個月後,貝安妮與羅比巧遇,貝安妮始終無法從自身的罪孽掙脫出來,也因此便向羅比和茜茜莉亞道歉,但是卻始終無法得到諒解。而當年被強暴的蘿拉,嫁給了當年強暴她的犯人,貝安妮想起了一切,卻無法對羅比或茜茜莉亞補償什麼,自身的罪惡感始終無法消失。
幾十年後,已經老去、瀕臨死亡的貝安妮,出版了第二十一本書命名為《愛.誘.罪》。此書正是對於自己一生所造成的錯誤而救贖。對於貝安妮而言,她永遠無法得到姊姊與羅比的諒解,因為羅比在敦克爾克大撤退的前一天1940年6月1日死於敗血症,姊姊也在同年10月15日因為戰爭空襲倫敦地下鐵避難時不幸被洪水淹死而罹難。他們那麼多年來所嚮往的幸福,最終仍無法實現。貝安妮最後所能做到的,便是讓書中的羅比與茜茜莉亞團聚,得到他們應有的幸福。
角色
- 占士·麥艾禾飾演羅比 (Robbie Turner):
塔利斯家族管家的兒子,舉止謙沖。最初選角時有多名演員試鏡包括積·佳蘭賀。監製最後選了麥艾禾[3]。韋特稱讚麥艾禾:「他擁有讓觀眾跟隨他的個人旅程的特質[3]。」麥艾禾認為羅比是他覺得最難詮釋的角色,因為羅比相當的直率[3]。
- 姬拉·麗莉飾演茜茜莉亞 (Cecilia Tallis):
塔利斯姐妹的姐姐,外表冷酷但個性矛盾[3]。麗莉最初被相中飾演18歲的貝安妮,不過麗莉並不同意。韋特與麗莉在2005年就曾在《傲慢與偏見》合作過[4],而麗莉也是第一個確定演出《愛.誘.罪》的演員。最後韋特讓麗莉詮釋茜茜莉亞的角色,原因為「茜茜莉亞沒有伊麗莎白·班內特的氣質[4]。」為了準備這個角色,麗莉特別觀看了許多30年代與40年代的電影,例如《蝴蝶夢》、《相見恨晚》和《盡忠職守》[3]。
- 茜爾莎·羅倫飾演13歲的貝安妮 (Briony Tallis):
自負卻又想像力十足的小女孩,塔利斯姐妹的妹妹,卻抵抗著成年人的生活。莎柔絲·羅南最初並沒有被考慮飾演,直到選角負責人吉那·傑 (Jina Jay)在大不列顛處處碰壁後偶然發掘時,才確定飾演貝安妮的角色[3]。依仁·麥伊雲認為羅南的表現相當傑出,僅靠着眼神就傳達訊息,能夠讓觀眾在她說話前就知道接下來發生的事情[3]。
- 蘿慕拉·嘉慧飾演18歲的貝安妮 (Briony Tallis):
葛瑞是貝安妮三個時期最晚被選定的演員[3],主要是因為原預訂者艾比·康尼許因為《傳奇女王伊利沙伯:黃金盛世》的時間而衝突婉拒,葛瑞因此接下了這個角色。為了要讓心境與外表達到貝安妮年輕時的設定,葛瑞觀察羅南的演出,試着將自己融入角色當中[3]。
- 雲尼莎·韋姬芙飾演77歲的貝安妮 (Briony Tallis):
大家一致公認最適合的人選[3],是貝安妮三時期最早選定的演員,與韋特見面一次會談後便確定[3]。據了解,三位分別飾演貝安妮不同時期的女演員,還一同試音讓三人的音色接近在相近的範圍內[3]。
- 布蘭達·布蕾辛飾演葛瑞絲·泰納 (Grace Turner):
羅比的母親,塔利斯家族的管家。
- 茱諾·坦普飾演蘿拉·昆斯 (Lola Quincey):
貝安妮的表姐,因為意外被強暴而造成事件的開端。
- 柏德烈·甘迺迪飾演里昂·塔利斯 (Leon Tallis):
塔利斯家族中最年長的男性,茜茜莉亞以及貝安妮的哥哥,在倫敦擔任銀行員。
- 班尼狄·甘巴貝治飾演保羅·馬歇爾 (Paul Marshall):
一個想將巧克力包裝賣給英國陸軍的創意商人,卻也是強暴蘿拉的犯人。
- 丹尼·麥斯飾演湯米·奈托 (Tommy Nettle):
羅比的軍中同袍。
製作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a/Atonement_4.jpg/640px-Atonement_4.jpg)
《愛.誘.罪》取景地點包括雷卡、史崔漢、南倫敦 (劇中設定為貝爾罕,茜茜莉亞脫離家族後所定居的地方)、斯托克瑟以及格林斯必。
所有塔利斯家族內外部的場景都是在洛普夏郡的斯托克瑟的一座1889年的維多利亞式私人莊園拍攝。倫敦的場景則取景於白廳和拜什那爾格林的市政廳,其中市政廳則是劇中羅比和茜茜莉亞於茶店見面的場景;蘿拉和保羅完婚的地點則是在西敏的聖約翰教堂史密斯廣場拍攝;茜茜莉亞避難的貝爾罕地鐵站則是在皮卡德里線的廢站奧德維奇地鐵站拍攝:聖湯瑪斯醫院的內部場景則是在泰晤士河河畔的漢利公園廣場拍攝,至於醫院外部場景則是在倫敦大學學院取景。
《愛.誘.罪》的最後訪談部分則是在BBC電視公司拍攝:片尾的海灘與懸崖場景則是在蘇賽士的七姐妹懸崖取景,更精準的應該說是在寇克米爾港灣拍攝,而且此地距離茜茜莉亞就讀的羅迪恩學校很近;法國鄉村的片段則是在劍橋夏郡的科提斯、林肯夏郡的基尼德羅夫端拍攝,另外也包括諾福克的丹佛和瓦爾波爾聖安德魯,3月時則是在劍橋夏郡的派摩爾取景;雷卡則是片中敦克爾克大撤退的拍攝地點,包括一座當地戲院。
電影原聲帶
《愛.誘.罪》電影原聲帶由達烈奧·馬列尼里配樂,法國鋼琴家尚-伊夫·提鮑特演奏。這是這兩人第二度與導演祖·韋特合作的電影原聲帶,前一部為《傲慢與偏見》。
- 〈Briony〉-1:46
- 〈Robbie's Note〉-3:07
- 〈Two Figures By a Fountain〉-1:17
- 〈Cee, You and Tea〉-2:27
- 〈With My Own Eyes〉-4:41
- 〈Farewell〉-3:32
- 〈Love Letters〉-3:12
- 〈The Half Killed〉-2:11
- 〈Rescue Me〉-3:21
- 〈Elegy for Dunkirk〉-4:16
- 〈Come Back〉-4:28
- 〈Denouement〉-2:29
- 〈The Cottage on the Beach〉-3:25
- 〈Atonement〉-5:24
- 〈貝加馬斯克組曲-月光〉 (克勞德·德彪西)-4:52
發行
《愛.誘.罪》為2007年威尼斯影展的開幕影片,同時讓導演祖·韋特以35歲的年紀成為影展史上最年輕開幕影片導演。《愛.誘.罪》也是2007年溫哥華影展的開幕影片。《愛.誘.罪》在2007年9月7日於英國以及愛爾蘭上映,北美地區則為12月7日上映,除了北美地區由焦點影業發行外,全球大部分地區都由環球影業發行。
反應
《愛.誘.罪》一片佳評如潮,至2007年12月27日為止,該片在爛蕃茄影評網站根據151個正面評價獲得85%的新鮮度,總結影評為:「精采的演出,精闢的攝影手法,情愛的表現成為一部改編自依仁·麥伊雲小說的成功電影。[6]」另一權威網站Metacritic同樣給予85分的高分[7]。。本片在滾石雜誌彼得·崔佛的07年最佳影片名單中,該片獲得第二[8],同時也獲得帝國雜誌07年最佳25名影片的第三名。
至2007年12月13日為止,《愛.誘.罪》一片也獲得金球獎七項大獎的提名,是所有入圍影片當中最多者[9][10],問鼎2008年的奧斯卡金像獎呼聲極高[11]。
《愛.誘.罪》於2007年9月7日在英國和愛爾蘭上映,票房賺進11,557,134歐元,之後於12月7日上映後,開幕首週於32間戲院中賺進784,145美元。之後於2008年1月11日全美聯映後,首週在950間戲院賺進4,221,866美元,目前全美票房累計48,187,111美元,全球票房累積114,477,249美元,以文藝時代片的水準來看,票房成績相當亮眼[14]。
《愛.誘.罪》一片獲得多家媒體評選為2007年最佳十大影片之一[15][16]。
|
|
獎項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