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羅卡(羅馬尼亞語:Soroca,俄語:Сороки,羅馬化:Soroki,烏克蘭語:Сороки,羅馬化:Soroky,波蘭語:Soroki,意第緒語:סאָראָקע)是摩爾多瓦共和國北部的一座城市,也是索羅卡區的首府。2014年人口約2.2萬。
地理
歷史
索羅卡地區最早的人類活動遺蹟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當地曾發現兩處距今四千~五千年前的人類定居點,有房屋遺址、燧石工具、泥罐及動物骨製品等出土。早在古典時期,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就在著作中提到過此地一座名為波利克羅米亞(Polychromia)的達契亞人(古希臘稱Getae)聚居點。2~4世紀,兩座村莊在此興起,直至376年毀於匈人入侵。[2]
民族大遷徙期間,當地出現三處村落。此後,斯拉夫人和羅馬人融合而成的博洛霍溫人(Bolohovenii)在此居住,並成為東北近鄰加利西亞-沃里尼亞王國的同盟。作為從黑海到波羅的海重要商路的節點,希臘人、弗拉赫人、瓦良格人在此交匯。15世紀,為抵禦金帳汗國的入侵,摩爾達維亞人在德涅斯特河的淺灘靠近居民點的位置修建起一座木造要塞,此後歷經重建,要塞至今尚保存完好[2]。航海而來的熱那亞人開設了兩處商站,分別命名為波利克羅尼亞(Policronia)和奧利克羅尼亞(Olicronia)[3]。
索羅卡作為摩爾達維亞公國的城市,最早見於14世紀的文獻。隨着奧斯曼土耳其崛起,摩爾達維亞逐漸淪為奧斯曼帝國的附庸國。17世紀的大土耳其戰爭期間,波蘭國王揚三世·索別斯基派兵據守索羅卡要塞,成功抵禦奧斯曼帝國的進攻。第三次俄土戰爭時,沙皇彼得大帝的軍隊從城市經過。第四次俄土戰爭中,城市又被俄軍洗劫。1812年,沙俄在第七次俄土戰爭中獲勝,得到摩爾達維亞東部地區,建立比薩拉比亞州,索羅卡也在其中,成為沙俄領土,工業開始發展,城市大幅擴張。
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旋即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摩爾達維亞民主共和國宣告獨立,次年加入羅馬尼亞王國。此後,索羅卡在國聯南森國際難民辦公室的運作下,接收了大量來自蘇聯的難民[4].。1940年,蘇聯根據《蘇德條約》秘密劃定的東歐勢力範圍,強迫羅馬尼亞割讓比拉薩比亞地區,組建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羅馬尼亞揚·安東內斯庫政權與德國結盟,收復失地。1944年,蘇軍攻入羅馬尼亞,再次佔領比薩拉比亞。1991年,蘇聯解體,索羅卡成為摩爾多瓦共和國下設的索羅卡區的首府至今。
氣候
索羅卡為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夏季溫暖。
索羅卡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日均氣溫 °C(°F) | −4.7 (23.5) |
−3.2 (26.2) |
1.5 (34.7) |
9.2 (48.6) |
15.0 (59.0) |
18.1 (64.6) |
19.5 (67.1) |
18.9 (66.0) |
14.8 (58.6) |
9.0 (48.2) |
3.0 (37.4) |
−1.7 (28.9) |
13.1 (55.6) |
平均降水量 mm(吋) | 35 (1.4) |
36 (1.4) |
31 (1.2) |
49 (1.9) |
65 (2.6) |
93 (3.7) |
90 (3.5) |
58 (2.3) |
48 (1.9) |
31 (1.2) |
38 (1.5) |
39 (1.5) |
613 (24.1) |
數據來源:Climate-Data.org[5] |
人口
根據2014年的全國人口普查[6],索羅卡當地人口為22,196。2004年普查數據則為28,362。其中摩爾多瓦人超過80%,主要少數民族包括烏克蘭人、俄羅斯人和羅姆人。
景點
友好城市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