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四政黨體系是1896年至1932年期間美國的政治生態。1890年至1920年的這段時間也被稱為進步時代;1896年至1932年期間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大蕭條等重要事件。1896年至1932年的大部分時間內,美國的執政黨是共和黨,期間只有1912年美國總統選舉之後的八年內美國由民主黨執政。[1]
![]() | ||
| ||
| ||
![]() 1896至1928年間的美國總統選舉結果。藍色州通常投票給民主黨,而紅色州通常投票給共和黨。 |
第四政黨體系時代,美國國內的重要議題有政府對鐵路和大型企業(托拉斯)的監管、貨幣問題(金本位與銀本位)、保護性關稅、勞工工會問題、童工問題、黨派政治中的腐敗、初選制度、聯邦所得稅的引入、參議員的直接選舉、種族隔離、政府效能、婦女選舉權和移民管控。外交政策的議題主要有1898年的美西戰爭、帝國主義、墨西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國際聯盟的創建。期間重要的人物有總統威廉·麥金萊(共和黨)、西奧多·羅斯福(共和黨)和伍德羅·威爾遜(民主黨),三屆總統選舉候選人威廉·詹寧斯·布萊恩(民主黨)以及來自威斯康辛州的羅伯特·拉福萊特。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